我的父親與母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以前常會半開玩笑地對某些女性朋友說:要嘛就專心修行,要嘛就嫁給孝子--嫁給孝子保證妳有苦頭吃,可這苦卻吃得值得。

孝子對父母盡心盡力,對妻子自然也多所要求,作妻子的少不得要委屈求全。這當中的許多磨折,當然可以看作動心忍性的好機會。可再往遠處想,孝子通常不會輕易變成負心漢,兒女長期濡染,變成逆子的可能不是全無,可卻微乎其微。

嫁了孝子,算來是先苦後甘,而且這分甘甜還是長長久久的。

父親原是富少出身,只是出生不久家道就中落了。小學畢業領得的獎狀,別人艷羨非常,對他等同廢紙,在回家的路上就撕得粉碎。即使小學老師積極到家遊說,爭取讓成績優異的父親升學,也無法撼動祖母的決心。祖母老早就與一家熟識的米店說妥,讓父親到店裡當伙計,以工換糧,解決一家浩繁的食指。

這個「家」的規模非同小可,不僅祖母,還有兩個伯父一家的成員。

孝順的父親只把怨氣發洩在獎狀,此後不但認命,在米店工作也格外賣命。他在當兵之前的辛勤勞動,全數變成大家族的食用米,不曾領過分文。祖母不讓升學的決定,讓他終生只能以出賣勞力維生,生計極其艱辛。可就是這個不受母親疼愛的么兒,從少年就撐持著整個家,直到中年侍候母親終老。

我一直都清楚地記著兒時這個畫面。父親利用午飯的空檔,頂著大太陽騎著腳踏車趕回家,腳踏車往牆上一靠,就衝進祖母的臥房。那時節祖母中風臥床,平常仰賴母親服侍。母親出嫁前是孝順女兒,進了婆家門依然是孝順媳婦,可跟我這個笨女兒一樣,老實的嘴巴吐不出甜蜜的言語,從來不是討喜的媳婦。父親回家,究竟幫祖母做了些什麼,小小年紀的我不是很清楚。只記得父親料理完畢,又匆忙騎車離去的瘦削身影。

母親陷入宗教迷狂,搞得家裡雞飛狗跳那些年,父親雖然滿腔怒火,偶而對著母親大吼,大半只是藉酒消愁,可從來不曾開口離棄。兒女成年後提起不堪回想的過去,父親這才幽幽地說:「你母親不識字,讓她去哪裡?」

母親晚年失智,飲食起居仰賴外傭照料。外傭來家幫忙之前,家務幾乎都是父親一手承擔,包括日常三餐。附近的鄰居沒有不羨慕母親的,總誇母親好命,嫁了好丈夫。

有一天外傭藉故開溜,仁厚的父親當時因為骨折出院未久,行動不是很方便,擔心母親中午挨餓,掙扎著起床打電話,要我回去張羅。

父親去世那一天,大體由家人護送,從加護病房直接送到殯儀館,並未告知失智的母親,但母親彷彿感應到什麼,一個人走到父親的房間哭了許久。他們幾十年的婚姻生活,言語的衝突不曾少過。面對母親連續幾個小時不間斷的嘮叨,父親通常相應不理;可積聚既久,一旦爆發,火力異常驚人。母親失智前,父親失控的咆哮恆常是她抱怨的主題之一。後來母親失智,丟失了許多記憶,但有一個印象始終烙印在心底。

那是她的孝子丈夫。這個丈夫對她不曾有過甜言蜜語,卻始終不離不棄,是她今生的「良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5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田心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11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2025/02/06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Thumbnail
老一輩男人情感內斂,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用生命在疼惜,卻相當拙於表達,讓人分辨不出是關心還是生氣。尤其對女兒,偶爾看老妻不順眼隨口就罵,女兒做錯事,再不順眼再生氣,也只是繃著臉不說話,十足老派情懷。 有一位爸爸,做水電工程起家,四十九歲那決定退休,跟妻子一起經營雜貨店,夫妻倆更是利用餘閒做志工。這
Thumbnail
凡夫俗子做到「無我」,那是修行的高階,一般人都在「有我」和「無我」之間拉鋸,而且常常是有我佔上風。 有一個女人,三十五歲那年父親中風,隔年母親腦溢血,當時五個兄弟姊妹中,只有她未婚,所以「理所當然」承接起照顧的責任。女人說,幸好自己當時未婚,否則家業與父母之間,她會陷入兩難。女人無微不至照顧兩
Thumbnail
凡夫俗子做到「無我」,那是修行的高階,一般人都在「有我」和「無我」之間拉鋸,而且常常是有我佔上風。 有一個女人,三十五歲那年父親中風,隔年母親腦溢血,當時五個兄弟姊妹中,只有她未婚,所以「理所當然」承接起照顧的責任。女人說,幸好自己當時未婚,否則家業與父母之間,她會陷入兩難。女人無微不至照顧兩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我的奶奶在我父親十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對於她的了解我皆從父親和姑姑們的描述。因此我對她有一定的印象存在。    奶奶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是在那個對於男性子嗣重視的年代,女性結婚後通常視為夫家中心。爺爺和奶奶因為媒妁之言而結婚,也是彼此的二婚。當時爺爺已經有五位孩子,這對奶奶而言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該如
Thumbnail
女對父母有孝養責任,但是因緣錯綜複雜,有些子女與父母之間有解不開的心結,所以不願盡照顧之責,許多長輩晚年被子女棄之不顧,如果沒有慈善團體介入,他們是一點希望也沒有。 有一個老阿公,臥床十年了,老妻為了照顧他,睡在客廳的椅子上也十年了。家中瀰漫一股腐敗酸臭的氣味,三層樓的透天厝堆滿各種垃圾,家中
Thumbnail
女對父母有孝養責任,但是因緣錯綜複雜,有些子女與父母之間有解不開的心結,所以不願盡照顧之責,許多長輩晚年被子女棄之不顧,如果沒有慈善團體介入,他們是一點希望也沒有。 有一個老阿公,臥床十年了,老妻為了照顧他,睡在客廳的椅子上也十年了。家中瀰漫一股腐敗酸臭的氣味,三層樓的透天厝堆滿各種垃圾,家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