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德拉楠,走進烏來最深山的部落

2023/03/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從對面的山頭眺望李茂岸聚落。
福山部落,以泰雅族語發音稱之為「德拉楠」,是烏來最山裡的部落,也是泰雅族人從桃園復興鄉上巴陵,翻山越嶺來到烏來的第一個落腳之處,因為位處深山,還保留許多傳統泰雅文化。
然而一般遊客並不容易深入接觸到當地原住民,在長期推廣福山部落生態旅遊的原森旅行社起心動念下,與部落族人共同規劃出多樣性的行程。這次便跟著「原森」,來體驗別具特色的部落生活。
烏來依區域劃分主要有四個部落:老街與溫泉區的烏來部落(Ulay),是最主要的觀光區;忠治部落(Tampya,又稱桶壁部落)最靠近市區;接著往山裡的信賢部落(Rahaw)和福山部落(Tranan),遊覽車就無法進入了,必須換乘當地人組成的車隊。
進部落之前,可以先從遊客中心附近的烏來吊橋上看南勢溪兩岸的烏來景色。
當天我們的在地導覽員汪秀琴,本身就是泰雅族人,是福山國小退休的老師,大家都稱她汪汪老師。往部落出發之前,她先帶我們從烏來吊橋上遠看整個山勢地貌,烏來的主要河流是南勢溪,河右邊的山坡是烏來部落,也是最大的部落,河左邊主要是漢人的居住地。汪汪老師幽默地說:「泰雅族的活動平地朋友會來參加,平地人的節日我們也會下來一起參與,所以我們很早就實施兩岸和平生活了。」

古圳步道與蝴蝶公園,平易近人的散步道

從烏來立體停車場出發往福山部落,大約還需要半小時車程,沿途的山巒、深谷、溪瀑風景秀麗,越往山裡、景觀就越原始,沒想到距離台北這麼近的地方,就有這麼漂亮的山林。
來到福山部落,有幾條步道可以健行,福巴越嶺古道即早年泰雅族人的遷徙路線;卡拉模基步道是昔日泰雅族狩獵、運輸的古道;古圳步道與溪瀧步道可以沿著最主要的大羅蘭溪環繞一圈。
古圳步道沿著水圳上行。
水圳步道沿途欣賞大羅蘭溪的溪瀑景觀。
其中最親民的即古圳步道,全程平緩好走,僅有少數階梯,還可以欣賞大羅蘭溪飛瀑激石的景觀。當地在日治時期因農業需求開鑿水圳灌溉,至今水圳依舊潺潺不息,步道沿著水圳而行。這一條也是原住民的獵徑,動植物生態豐富,汪汪老師跟我們介紹了其中泰雅族的民俗植物山棕,豐年祭的時候,耆老用來禱告祈福;獵人用來打結指引方向;日常它還可以用來做蓑衣、掃把、棕刷,這就是原住民就地取材的生活智慧。
汪汪老師教團員認識泰雅族的民俗植物山棕。
步道盡頭可走到蝴蝶公園,做生態保育的公園綠地種植有繁星花、馬利筋等蜜源、食草植物,4~9月是蝴蝶季,可看到青斑鳳蝶、台灣鳳蝶、白粉蝶等蝶類。越過福山景觀橋就可以接往溪瀧步道繞一圈回到原點,或者原路返回。
蝴蝶公園種植許多食草和蜜源植物來吸引蝴蝶。
福山景觀橋將古圳步道和溪瀧步道連接成一個環狀。

原住民料理、DIY體驗玩創意

來到部落,品嘗原住民風味餐是最道地的享受。經營「食在森林」餐廳的王畢莉,她也是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教「部落食農」的老師,非常懂得如何運用在地食材,她以原住民風味開發出的創意料理,每次來都會有不同的驚喜。當天的餐點每個人都有一組手工竹製三層盤,把英式下午茶的做法運用在料理擺盤上,光是用餐體驗設計就非常特別。
竹製三層盤是畢莉老師的爸爸利用當地山上的竹子手工製作的。
用整個豬頭骨來熬湯,真是非常豪氣。
三層盤的菜色,最上層是傳統原住民烤豬肉,沾上特製的馬告味噌醬,帶點特別的辛香滋味;中間層是刺蔥百頁香菇豆腐,以學校種的段木香菇配上原住民常用的香料植物刺蔥調味;下層是畢莉家的家常菜酸菜肉末,搭配奶油爆香的馬鈴薯、紅蘿蔔、柿子溫沙拉,其中的柿子也是福山特產;另外,還有一個大驚喜是用豬頭骨熬的青木瓜柿子湯,驚喜(嚇)在於大鍋裡原樣呈現整個豬頭骨,真是非常「原汁原味」。
「食在森林」大多跟在地小農結合,從食器設計到食材選擇,充分發揮了從產地到餐桌,將食物里程降到最低、減少碳足跡的環保精神。
畢莉老師推薦大家嘗嘗烤肉沾上馬告味噌醬。
餐後還有DIY體驗,這次我們做的是運用山上的竹片和原住民的珍珠「薏苡」鑰匙圈。別看串珠好像很容易,除了考驗眼力之外,配色和順序也要動點腦筋,果然每個人做出來都是獨一無二的樣子,成為最好的紀念品。
竹片串珠鑰匙圈DIY體驗,每個人做出來的都不一樣。

李茂岸聚落,走進泰雅族的生活氛圍

午後,汪汪老師帶我們走進李茂岸聚落。整個福山部落有李茂岸、大羅蘭、卡拉模基、屯鹿四大聚落。其中最大的聚落及行政中心就位在李茂岸。
讓人視覺印象最深的是民宅外牆上有許多精采的壁畫,每一幅都是關於烏來泰雅族的故事。聚落裡還有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原福山國小)、小巧可愛的石砌福山天主堂、建築很有特色的福山教會、日治時期留下來的福山派出所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其中福山教會的建築是由林慶台牧師發起的方舟計畫重新整建,因造型特別成為景點。弧形屋頂像是在回應山勢,也如同上帝之手輕撫山的傷口,同時象徵泰雅族傳統信仰中的彩虹橋,帶領靈魂回到祖靈之所。
福山教會因為林慶台牧師與特殊的造型而著名。
聚落裡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是,地面上畫的融合烏來泰雅元素的圖案,除了泰雅族主要的紅、白、黑三色以及菱形紋,這裡很特別的是還有XO圖紋,由來是在日本一所大學所收藏的台灣日治時代織品中,發現第一個有XO紋的就是在烏來,於是後來XO成為烏來泰雅族的特色紋路,族人則開玩笑說,那個是XO酒啦!
地面上的圖案把烏來的特色都畫進去了,有溫泉、瀑布、文面,尤其特別的是代表烏來泰雅族的XO圖紋。
走在部落裡,不時就有族人停下腳步和汪汪老師聊起天來,生性樂天的泰雅族人講話總是帶著幽默感,看他們互動非常有趣。汪汪老師說,族人平日多在外地工作打拚,假日就愛回來部落跟家人聊聊天、烤烤肉、喝喝小酒,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希望遊客來這裡體驗到很真實、融入大自然的泰雅族生活文化。
與此同時,為減少旅遊活動對自然及社區環境的衝擊,「原森」也貼心地依不同的旅遊主題訂定了「敏感性旅遊活動指引」,像是原住民部落的「文化活動」類有下面幾項重點提醒:懂得欣賞文化差異的美感;注重環境保護、減少垃圾製造;鼓勵支持以友善土地方式所生產的在地農特產及手工藝品,並拒絕購買以野生動物製成之紀念品;最後,進入社區和部落,要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隱私。
做一個有生態意識的旅人,讓美麗的自然、文化生態永續發展,我們也才能繼續享有這片土地的美好。
  • 原文刊載於《原森旅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