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篇小說《日昇之歌》【番外・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之前・一九九二年


景耀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你便是問助理劉少,他興許也沒能答出來。

實際上,景耀本人都說不清楚。

他只知道,打小他就是個備受期待的孩子。

景老先生望子成龍不成,滿心冀望他為家族帶來家財萬貫的福氣;父親盼他招來長年缺乏的、老先生愛屋及烏的照拂,母親望他緊抓父親的關愛,別四處浪流連;遑論踏破門檻攀親帶戚的外人,更寄望於他小少爺的肯首,求一個雞犬升天的機運。

然而,他只是個普通人,獨獨無人期待他的誠實。

長大後見形形色色人,或多或少,人們始終對他有所期待。

女孩子期待他成為將自己從平庸生活解救而出的白馬王子,男孩子一定要同他打好關係,畢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彩色電視機,就是有電視機、也難有正版的紅白機,與一籮筐泊來的新奇玩意兒。

十六歲那年,他第一次違反老師對「好學生」的期待,翹課去看了場電影。

那是他第一次進戲院,也是字面意義的,第一次看到周森。

少年已是可以明辨是非的年紀,理智上,他清楚這一切都是個故事,但電影的魅力與藝術正在於剝除觀者理性的藩籬,徒留情感隨導演鏡頭及演員的戲法跌宕。

說到底,那是部劇情俗爛的三角愛情片,搭上了俊男美女風潮。彼時連男二都輪不上,周森擔綱了個悲情路線的綠葉角色,飾演一位始終不離不棄、在女主角背後扶持的友人,放在心上的「她」從頭到尾都不知曉他的情意,唯有情感細膩的女二心細如髮,問他為何不道出心意,同其他聲勢正好的男性公平競爭。

「為什麼要說?」雙十年華的青年面帶微笑,神情柔軟。「我喜歡她,不是為了像他們帶給她麻煩,也不是為了得到她的愛,那為什麼還要說呢?」

這話乍聽拗口,卻令年少的景耀一時愣了神。

然後隔年,他聯繫上了當時還在打雜的劉少。就算是戲裡的曇花一現也罷,他也想親自會一會那名青年。

而當他終於見著記憶裡的那名青年時,他已走到初見時青年的年紀。

「那個人沒變。嗯,真好。」那人沒變,那人不對他懷有任何期待。

見走到角落把弄大哥大的背影,景耀斂下眼笑了。

那已是一九九六年的深秋。


FIN.


〖作者的話〗

景耀在第一部分帶有周森視角的侷限性跟欺騙性(囿於視角所及所呈現的片面性),番外會談點他的年少、青年與中年時代的故事。

8會員
32內容數
我是譁語 Art_y_an,稱呼隨意。對文本理論了解不多不知道自己的寫作類型,但喜歡寫故事(詳見沙龍連結)。 熱愛討論愛的多種形式及意涵,也是寫作的主核。 佛系經營,不會咬人,歡迎搭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