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會離開台北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概在40歲前後,與我同樣在大學時期來到台北求學,之後在這裡就職工作,甚至買了房子,有了台北戶籍的異鄉人,開始討論未來是不是有機會脫離台北、返鄉終老的打算。

台北做為台灣的政治經濟中心,確實有許多優勢。像我這個世代,大學畢業之後,如果想要學以致用,有機會進入台北的公司,比較有可能接觸到專業技術面的東西,因此同儕之間幾乎都以進入台北總公司為求職目標,薪水的一大部分交給頂樓加蓋的房東,過年過節塞在返鄉的高速公路上,幾乎是這個世代的台北異鄉人的共同經驗。

然而這個世代也剛好承接到合理房價的最後一波機會,雖說合理,但簽約當時還是覺得台北房價不便宜,但起碼是償還得起貸款的數字。買屋當時的貸款利息雖然高達10幾趴,但是定存利率也有過10幾趴的榮景。如果故鄉父母幫忙出一點頭期款,物件不在市中心蛋黃區,應該可以看到每坪2或3字頭的行情。記得當時同辦公室的同事在板橋買到每坪1字頭的電梯大樓,有人買在三峽或蘆洲,永和或小碧潭,開車或搭車到台北忠孝東路上班,好像打仗。那時從辦公室窗戶看出去的基隆路那一頭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空地,現在都已經蓋出一棟一棟百貨公司了。

是那樣的八、九零年代啊,即使是舊舊的中古公寓,也都還是買得起的價錢。

我在內湖購屋時,還沒有捷運,也沒有科學園區,光是搭公車在民權大橋就要塞很久。之後有幾年因為淹水,成交價幾乎折半,當時真的以為每坪1字頭大概就可以換房了。沒想到轉眼之間,鄰近山坡地的建案竟然出現每坪80-100萬的天價,而且火速完銷,當時覺得好傻眼。

我的同儕們大概都陸續進入背負房貸的人生階段,機運好一點的人,現在也都在公司擁有管理階層的頭銜,想當初還是一起混錢櫃KTV唱著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朋友,有人已經成為企業集團的CEO,有人去了中國成為台幹再因為台幹不再吃香,又陸續回台灣。多數人在台北成家立業,投票選了好幾任台北市長,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買敬老票了,於是大家開始思考,是不是非得在台北生活不可?

有些人是因為自己有返鄉養老的打算,有些人是因為照護故鄉父母的需要,說到生活機能,最先考量到的是就醫方便,有些習慣必然要更改,像台北那樣方便的大眾運輸系統應該沒辦法期待,自己不開車不騎車的話,有些公車客運是半小時或一小時一班車,有些一天只有三到四班車,計程車不是隨招就有,起碼要有一到兩家可以透過手機叫車的APP才行。

基於退休養老的打算,在故鄉購屋也不必拘泥於大坪數,有子女的人也未必整家遷徙,單身或恢復單身的人,一個人夠住就好。因為搬家需要就趁機進行一輪人生斷捨離也不錯,把住居空間留給生活,而不是囤積雜物,打掃起來不至於太費力就好。年紀只會越來越大,體力只會越來越差,從父母身上,可以預先想到自己的老後。

我自己的想法是,在故鄉購屋必須考慮完善的社區功能,不必追垃圾車,網購有物管保全代為收件。獨棟透天雖然住起來很爽,但是考慮到未來有可能沒辦法爬樓梯,電梯大樓應該還是首選,除非自己有足夠預算在獨棟屋內安裝電梯,電梯的例行維修費用其實不便宜,而且找人打掃整棟房子,開銷也不小。

長年以來習慣了台北的便利,即使是回到自己生長的故鄉,還是有種種不適應。藝文活動或演唱會,可能還是要跑一趟台北,往後就當作台北小旅行也好,高鐵很便利,沒有高鐵的地方就想辦法靠公路客運接駁。已經來到人生100年的時代了,這時候反倒會猶豫,到底該把賣掉台北房子的錢拿來故鄉買房?還是該去找合適的安養院?這問題經常出現在同儕話題中,往往沒討論出結果,就先暫時畫下無解的句點。

人到中年,在台北生活的年份,幾乎都超過故鄉了,當真考慮人生的脫北計畫時,總會遇到一些過不去的心理關卡,就又把計畫塞進抽屜裡,猶豫不決之下,又過了幾年,又覺得遲早有一天要離開台北,那是不是應該來想想該如何進行呢?

你是這樣的台北異鄉人嗎?打算就這樣住下來?還是,想要離開呢?

我就是這樣的台北異鄉人,在離開與留下的猶豫之中,從青春走入後青春,再從前中年期進入完熟的中年,反覆出現各種內心爭辯,自己跟自己爭辯,自己找出妥協的方向,再想辦法說服自己。一個人做決定比較容易,無需顧慮共居者的人生,我想起日本作家奧田英朗一部長篇小說,分別是上冊《東京大夜逃》與下冊《南方大作戰》,所以,我的遷徙計畫若命名為「台北大夜逃」與「南方大作戰」,如何?

開玩笑的。我跟台北互不相欠,沒有夜逃的理由,但是回到南方都市,確實是個大作戰。




1.6K會員
192內容數
完全不想走上勵志人生的光明大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