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TRAVEL」是旅遊,還是旅行?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從十年前的第一次澳洲打工度假開始,是探索,後續的幾次旅行,有的是抒壓,有的是純旅遊,也有曾經是抱持逃離的心情出發的,前前後後約十趟的旅行,都會被我寫入自己的旅遊小本本,但是這一次從歐洲回來三個多月了,本本的進度嚴重落後,甚至沒有太迫不及待的心情去紀錄,我發現,好像哪裡怪怪的?



「旅行對我來說是甚麼?」

五月從歐洲回來後,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raw-image


科技帶來便利,也伴隨了冷漠


其實這是疫情後第一次出國,心情上仍然充滿期待,甚至有點宛如新生的興奮感,因為幾乎所有的程序都因為太久沒經歷而生疏了,彷彿一切又回到十年前第一次要踏上澳洲大陸的未知與不安。

真正抵達里斯本,是在飛行了超過15小時之後,還不包含中途的轉機。仗勢著網卡的便利,一個人靠著google map順利地的抵達住宿、參加free tour,以及在市區亂逛,既感謝科技的進步,卻也不想感謝科技的進步,拜網路所賜,很多時候我自顧自地用手機搜尋資訊,卻也失去原本有機會與在地人交流的契機,是此行我感受最深的地方。


raw-image



減法旅行:比起過往集點式的旅遊,現在更喜歡每天只有一兩個景點


記得好幾年前第一次去日本,和朋友兩個人每天走到腿要斷掉,就像這輩子可能不會再回到東京一樣,塞了很多景點,就怕出現任何一個空檔都會浪費這趟旅行。然而隨著出國次數的增加,以及年紀的遞長,旅行對我來說好像有了新的定義。


這一次的西葡之旅,不再執著於一定要把清單上的地方都去過,只有條列幾個真的很想親眼看到的建築、場景或體驗,例如里斯本的電車、巴塞隆納的聖家堂,以及想要貪杯的桑格利亞,除此之外,多看的都算撿到。或許也是因為心態改變了,每一個新的發現或嘗試都變得有趣起來。


raw-image


想要像當地人一樣的生活,成為近幾年我對旅行的定義


「出國很多次,代表很有國際觀嗎?」這是我在某個podcast聽到很有意思的問題,來賓的答案我覺得很棒,她說不一定,有些人只是換個地方呼吸,或是選擇和同鄉的人泡在一起,時間到了就回去,沒有真的把自己放到這個國家裡,無論用哪一種方式。


對於旅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態度與想法,有人喜歡奢華,有人偏好窮遊,有人出國就像把舒適圈的輻射範圍擴大,帶了很多「習慣」出門,習慣吃的泡麵、習慣泡的咖啡,或是習慣睡的枕頭,就像把原本在台灣的生活複製貼上到國外一樣,如果這樣能帶來安心感,相信也是適合自己的一種方式。而有些人則是選擇輕便出遊,真的缺了甚麼就找商店買,也是促進當地消費,把自己泡在當地的文化裡,找機會和路人交談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與日常,下午點杯啤酒坐在路旁享受午後暖陽,既來之則安之,不用怕錯過甚麼,也不用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失為一種旅行的選擇。


目前來說,我的旅行介於兩者之間。人生嘛,總有些小習慣還是得親自帶著,就像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一樣,有時候我們喜歡的,也就是那份自己創造出來的舒適感而已,不過與此同時,我也樂於把一部分的自己拋出去,和這個世界共享,無論是美食、語言、文化、絕景,都是旅行因此讓人著迷的元素,雖然還沒辦法做到完全沉浸,但是每一小步的嘗試,都是值得鼓勵的練習。也許是從和青旅/飯店/民宿的櫃台交談開始,慢慢地一個人進餐廳吃飯、喝酒,有天也就能夠自在地的與在地人侃侃而談、把酒言歡,感受那份旅行的從容。


raw-image


所以你的Travel,是「旅行」,還是「旅遊」?


相較於早期的台灣社會,現代人明顯幸福許多,出國的機會多了,可以運用的載具也更多元化,蓬勃的網路發展更是催化了整個地球村的形成,網路上琳琅滿目的攻略、遊記,短影音的即時分享,都讓出國成了眾多娛樂中的最佳選擇,既不用困在台灣,還可以打卡炫耀,何樂而不為?


對我來說,如旅遊作家謝哲青的方式,我會稱之為旅行,而大多數的我們,其實更偏向旅遊。因為我們對這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沒有這麼透徹的了解,相對的感受上會更直覺,例如當地食物很對味很好吃,或是歎為觀止的奇景讓人印象深刻,但是我們沒辦法說出更多背後的意義與由來,某種程度上,也就少了那麼一點文化交融的感覺。但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謝哲青,否則大家都是資深領隊或導遊了。


我想表達的是,大部分的我們很難在一個國家待超過半個月,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把必看、必吃、必逛的清單打勾,絕對是人之常情,但是除了跟建築合照上傳社群,或是丟到群組和親朋好友分享之外,我們是不是可以更接近這個國家一點?例如好好地坐在教堂裡10分鐘,不碰手機不碰相機,純粹地的去感受這個百年建築帶給你的震撼,或是試著閱讀紀念牌上的文字,年份只是一個紀錄,更重要的是它存在的理由,這些都是把我們和這個國度鏈結得更緊密的方式,而不只是拍完美美的照片就離開,然後回來整理照片的時候,想不起來自己還看見了甚麼。


不過在這個社群宛如個人小宇宙的世代,要這麼做很不容易,我也還在學習,特別是在語言差異的國度,光是要記起景點的名稱就是一個小挑戰,但相信有天我們都會找到答案,關於「Travel對我們來說,究竟是旅遊,還是旅行」的答案。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魯味人生的沙龍
34會員
51內容數
從上班族搖身一變成為菜鳥頭家,雙手從每天敲打鍵盤,變成轉動兩翻烤爐,有的人稱呼我闆娘,有的則是叫我雞蛋糕姨姨,而我則把自己當成雞蛋糕擺渡人,在那些來來去去的客人中,記錄下他們與雞糕的人生故事。#會說故事的雞蛋糕
魯味人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描述作者帶母親到花東旅行的經驗,藉由這次旅程反思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長年節儉習慣對父母消費行為的影響。旅程中作者觀察到母親在面對新事物時的欣喜與猶豫,也體悟到長大後與父母溝通的難處,以及如何學習放下對彼此的期待。
Thumbnail
2025/03/05
描述作者帶母親到花東旅行的經驗,藉由這次旅程反思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長年節儉習慣對父母消費行為的影響。旅程中作者觀察到母親在面對新事物時的欣喜與猶豫,也體悟到長大後與父母溝通的難處,以及如何學習放下對彼此的期待。
Thumbnail
2023/12/14
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國家綠道(Mountains to Sea Greenway, TW, 簡寫MSTW ),是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國家公園開始,沿著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阿里山鄒族部落,最後直抵最高峰玉山的一條風土溯源的文化之路。
Thumbnail
2023/12/14
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國家綠道(Mountains to Sea Greenway, TW, 簡寫MSTW ),是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國家公園開始,沿著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阿里山鄒族部落,最後直抵最高峰玉山的一條風土溯源的文化之路。
Thumbnail
2023/11/28
台灣有很多像大埔這樣被遺忘的鄉鎮,或許沒有讓人爭相打卡拍照的噱頭,也沒有便利的交通、俯拾皆是的精緻住宿,卻有著一些文化的底蘊、歷史的脈絡和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特色,其實是更值得被理解與認識的,我想這也是山海圳國家綠道創建的初衷吧!
Thumbnail
2023/11/28
台灣有很多像大埔這樣被遺忘的鄉鎮,或許沒有讓人爭相打卡拍照的噱頭,也沒有便利的交通、俯拾皆是的精緻住宿,卻有著一些文化的底蘊、歷史的脈絡和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特色,其實是更值得被理解與認識的,我想這也是山海圳國家綠道創建的初衷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回顧了自己在歐洲和亞洲旅行的過程,深入探索了14個國家和近100座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環遊世界夢想的變化,以及在旅行中積累的經歷如何影響了自我認識和對世界的看法。儘管旅行的心情依然激昂,但作者認為年輕時的環遊世界夢想過於天真,真正的幸福是能在雙腳可行的期間,慢慢欣賞未曾見過的風景。
Thumbnail
回顧了自己在歐洲和亞洲旅行的過程,深入探索了14個國家和近100座城市。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環遊世界夢想的變化,以及在旅行中積累的經歷如何影響了自我認識和對世界的看法。儘管旅行的心情依然激昂,但作者認為年輕時的環遊世界夢想過於天真,真正的幸福是能在雙腳可行的期間,慢慢欣賞未曾見過的風景。
Thumbnail
這次是第一次坐長途飛機,也是第一次離開亞洲地區前往不同的國家。 簡述這次的行程規劃,簡單的行程是台灣--倫敦--挪威--倫敦--台灣,主要遊玩的地區核心放在挪威,因為華航有直飛到倫敦的班機,所以我們選擇先到倫敦遊玩轉機,再到挪威走挪威縮影,最後再回到倫敦走購物行程。 因為是第一次去歐
Thumbnail
這次是第一次坐長途飛機,也是第一次離開亞洲地區前往不同的國家。 簡述這次的行程規劃,簡單的行程是台灣--倫敦--挪威--倫敦--台灣,主要遊玩的地區核心放在挪威,因為華航有直飛到倫敦的班機,所以我們選擇先到倫敦遊玩轉機,再到挪威走挪威縮影,最後再回到倫敦走購物行程。 因為是第一次去歐
Thumbnail
跟著好朋友小泰一起到Azores群島玩了一個禮拜,他留下來跟遠距離男友小湯繼續培養感情,我則自己踏上了回到歐洲大陸的旅程。已經玩了19天身心都有點累了想回布達佩斯休息,就果斷放棄Porto和Lisbon的旅遊計畫,現在學會傾聽自己身體和心靈的聲音,不用一定要去打卡踩點,玩得舒服自在才是最重要。
Thumbnail
跟著好朋友小泰一起到Azores群島玩了一個禮拜,他留下來跟遠距離男友小湯繼續培養感情,我則自己踏上了回到歐洲大陸的旅程。已經玩了19天身心都有點累了想回布達佩斯休息,就果斷放棄Porto和Lisbon的旅遊計畫,現在學會傾聽自己身體和心靈的聲音,不用一定要去打卡踩點,玩得舒服自在才是最重要。
Thumbnail
頻繁在歐洲往返走跳,細數好像也10年有了。 回想第一次踏入歐洲,是2006年。 當時為了一圓自己以為再不執行就不會有機會完成的夢想,於是決心辭了工作,一個人獨自前往了英國,倫敦。那是我第一次踏足歐洲。 果真在2006年在倫敦度過人生中美好的三個星期後,將近8年,我不只沒有再踏足過歐洲,甚至是
Thumbnail
頻繁在歐洲往返走跳,細數好像也10年有了。 回想第一次踏入歐洲,是2006年。 當時為了一圓自己以為再不執行就不會有機會完成的夢想,於是決心辭了工作,一個人獨自前往了英國,倫敦。那是我第一次踏足歐洲。 果真在2006年在倫敦度過人生中美好的三個星期後,將近8年,我不只沒有再踏足過歐洲,甚至是
Thumbnail
前幾周從朝聖之路歸來,旅途上的一切似乎都還在發酵著.....
Thumbnail
前幾周從朝聖之路歸來,旅途上的一切似乎都還在發酵著.....
Thumbnail
14 天的旅程即將到了尾聲,現在在義大利國鐵上,所剩無幾的網路流量和隨時都會關機的手機,除了沒有冷氣的悶熱沒有任何可以分心的事物,終於可以好好寫下這幾天的感想。窗外是一望無際的大西洋,人們或坐或站,或在岸邊或在海裡,享受著豔陽與沁涼的蔚藍。剩下三天的旅程,其實很多時候都迫不及待想結束,又同時覺得人生
Thumbnail
14 天的旅程即將到了尾聲,現在在義大利國鐵上,所剩無幾的網路流量和隨時都會關機的手機,除了沒有冷氣的悶熱沒有任何可以分心的事物,終於可以好好寫下這幾天的感想。窗外是一望無際的大西洋,人們或坐或站,或在岸邊或在海裡,享受著豔陽與沁涼的蔚藍。剩下三天的旅程,其實很多時候都迫不及待想結束,又同時覺得人生
Thumbnail
★一場突如其來、跨越三大洋五大洲的104天環遊世界之旅。 【出發之前】 2019年3月底突然接到朋友電話,說某郵輪的一位日文口譯義工,因簽證問題無法成行,臨時找人替代,問我有沒有興趣談談。老實說當時因手邊一本翻譯書快要截稿,什麼也沒多想,也忘了多問問,一看到行程將停靠「埃及」,當下就說好!
Thumbnail
★一場突如其來、跨越三大洋五大洲的104天環遊世界之旅。 【出發之前】 2019年3月底突然接到朋友電話,說某郵輪的一位日文口譯義工,因簽證問題無法成行,臨時找人替代,問我有沒有興趣談談。老實說當時因手邊一本翻譯書快要截稿,什麼也沒多想,也忘了多問問,一看到行程將停靠「埃及」,當下就說好!
Thumbnail
這真的是一件荒謬的事,而我老是在做這種事。 2019年11月23日的凌晨,維帶著我和泉,出發去布達佩斯和羅馬尼亞,看看這個新世界,18天後回到台灣,距今已經是一年半。這趟旅遊的點點滴滴非常讓人想念,每隔一段日子,我就告訴自己該動筆了,拖呀拖,拖呀拖,到了今天,我才終於下定決心來寫遊記。 先來換錢
Thumbnail
這真的是一件荒謬的事,而我老是在做這種事。 2019年11月23日的凌晨,維帶著我和泉,出發去布達佩斯和羅馬尼亞,看看這個新世界,18天後回到台灣,距今已經是一年半。這趟旅遊的點點滴滴非常讓人想念,每隔一段日子,我就告訴自己該動筆了,拖呀拖,拖呀拖,到了今天,我才終於下定決心來寫遊記。 先來換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