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除了藿香正氣散,白虎湯,清暑益氣湯,葛根芩連湯,生脈飲等等方之外,還要記得三仁湯!濕温類的中暑,有個特點就是濕,濕就會感覺身體重重的,但是患者的表達可能不說重而表現為全身無力,摸身體感覺微熱但量體温卻正常,這回我用上了三仁湯。
《溫病條辨‧上焦篇‧濕溫、寒濕》:「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主之。」
我覺得這篇講治濕熱的文章可以參考:《濕熱“三大克星”:三仁湯、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湯,如何選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515/13/35683594_1153399275.shtml):「三仁湯、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湯,都是“頭重身沈”的方劑,“頭重”是指君藥都為3個藥材,在中藥方𥚃不多見,也側面反映了治濕熱要下重手;“身沈”是指臣藥、佐藥佔比不小,輔助君藥打開局面,尤其在上焦、中焦、下焦同時用力。
最大的不同,是三仁湯用於“濕熱並重”,三焦並治;甘露消毒丹用於“熱重於濕”,退熱為先,再除濕濁,非常切合瘟疫高熱不退的特點;藿朴夏苓湯用於“濕重於熱”。芳香化濕、淡滲利水。
這三個藥使用時機不同,注意辨證不能錯用,否則會傷正。臨床選擇這“三劍客”當中的任何一個,還要注意在濕熱之症緩解後,及時健脾,防止祛濕太過而傷正。」
那年2023年那天夏太熱了,我體重掉了七至八公斤,所有人都說我太瘦了,我那時是熱到長時間完全吃不下,後來也明白是自身胃食道逆流的關係,這個毛病大多都是壓力引起的確實沒錯,而且也衍生出我的甲狀腺結節跟胸悶的問題,所幸這兩樣都解了,胃食道逆流目前也在控制之中。前些日子看到一個影片說木香十克、佩蘭香十克、香附十克做成香囊用聞的來解肝鬱的問題,試了幾日對我而言頗有效,飯後類梅核氣式的痰涌緩和了不少,有興趣的人可以一試。
近日還是個熱,丹娜絲颱風的靠近也下了幾天雨,但是我媽又有狀況了,本來就常常便秘,便秘也會造成體內積熱,隨著天熱,她的便秘也長到四五天,真的不好控制,用了軟便劑有時也不會在一天之內大便。那天我媽的表述是說全身無力頭昏,摸身上熱熱的但是不是高熱,用耳温槍温度正常36度,整個人沒精神也沒胃口,脈也是大但稍緩,我第一次試白虎湯,好了一下,第二天還如舊狀,之後又說曾經冷了一下,我又投藿香正氣散,依然不效,看了醫生,開白虎湯/生脈飲/葛根芩連湯/五苓散,一包下去,似有好轉,隔天吃了一天到晚上依舊如舊狀,因為還是沒大便,當日早中晚都吃了一平匙的麻子仁丸科中粉劑,後來看到社團有人貼三仁湯,當晚馬上投半帖的三仁湯水藥,湯下加開冷氣沒多久,老母的臉色立出紅潤狀,講也有力氣了,還是得靠自救 ... 唉!
但不幸的是睡前外看問要不要吃軟便劑,我就讓我媽吃了兩顆,第二天7/12早上,我媽拉了很多大便,正慶幸終於大便了,但是人虛了,結果中午又拉兩次,最後一次是直接噴出來還說肚子絞痛,趕緊送醫學中心急診,我媽照X光並抽血都正常,醫生給了止瀉劑同時吊了點滴,大約是醫院涼爽不少,人就恢復不少,臉色也好多了,頭皮癢的問題,我也發現也少抓了很多。當天晚飯前回家後,把一劑三仁湯吃完,睡房開足冷氣26度,頭不昏了,人也比較輕鬆,足足睡了6+5個小時到隔天7/13早上。
這回中暑把我媽搞得夠嗆。醫生說瀉藥吃太多了,病人身體受不了拉到最後就會絞痛,請教了醫生,說每天固定給她一顆軟便劑比較好控制,如果不大便再加劑量,也只能自己試試找出合適的方法,照顧老人真的大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