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去人工溼地有很多收穫。

以前不管去哪個人工濕地,都有一些類似的感想:「好熱」、「好亂喔」、「這裡有人在整理嗎?」、「有歡迎遊客嗎?」這次的導覽讓我深刻感受到我的無知。
好熱,是因為濕地有其功能性—淨化水質,減少河流負荷。而,樹會開花、結果、落葉,這些都會形成有機物,堆積成泥沙,溼地陸化就會降低其原有面積,所以樹木之於濕地其實是一種要小心處理的狀態。
好亂,是因為濕地想讓水流盡量在自然環境中淨化,所以不想鋪太多水泥、柏油等,重點是要給水走,而不是人類。而且照顧濕地的人,大多是非常有環保意識的專業人員,什麼時間割草不會影響到這裡的生態,其實他們都有紀錄、甚至計算,「明年我還要再更晚割一點,今年割的時候有發現環頸雉的蛋,時間應該要再延後」、「上級單位上個月來視察,說我們這裡環境不好、草太高,我們也是笑笑而已」,這些人心中的尺度,我認為比長官還要精確。
每個濕地要處理的廢水來源不同,生活用水、農業廢水、畜牧廢水等等,每塊濕地會遇到的困難不一樣。有種重新看清濕地面紗的感覺。
但濕地從進水到出水需要15天,汙水處理廠大約1~2天,汙水處理廠可以處理的水量也遠遠多於濕地。
但多認識一點,對環境更踏實一點,就不會對世界存有很多的懷疑,像我之前那麼無知。
好喜歡走讀課程。真正把世界當成一本書在翻動。
我要繼續到處走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