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海中沉睡的鑽石》觀劇筆記1:端島的中心就是煤礦
2
濟州現代史之旅4:海女博物館與城山日出峰
3
和美煤礦遺址與新店渡
4
從《血汗超商》到《萬能店員》:超商作為低薪過勞職場的縮影
5
《海中沉睡的鑽石》觀劇筆記2:罷工與鎖場,以及弘兼憲史筆下的端島
1
《海中沉睡的鑽石》觀劇筆記1:端島的中心就是煤礦
2
濟州現代史之旅4:海女博物館與城山日出峰
3
和美煤礦遺址與新店渡
4
從《血汗超商》到《萬能店員》:超商作為低薪過勞職場的縮影
5
《海中沉睡的鑽石》觀劇筆記2:罷工與鎖場,以及弘兼憲史筆下的端島
這裡就是羅陀斯
塵肺症老礦工爭取職業病補償運動的三十週年回顧
即將過去的2024年,是1984三大礦災的四十週年,也是塵肺症老礦工組織行動的三十週年,剛好這一年,因礦災喪生的礦工之子賴清德當選總統,賴家早年居住的礦區工寮,引起社會重新看到在台灣消失的礦工,同樣這一年,承載礦工歷史的猴硐礦工文史館,因租約風波,也顯示出留下這些重要歷史痕跡,對於台灣社會的重要性。
2024/12/31
1
「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碑文
金瓜石金泉寺所收納供奉骨骸,有不少是來自溫州的死難礦工,台北市溫州同鄉會得知此事,除派員舉行追悼法會與參加普渡外,並籌畫建立紀念碑,委由著名的礦業史學家唐羽撰寫碑文,2002年8月18日立碑,題為「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9月3日(農曆7月26日)於普渡同時舉行揭幕儀式。
2024/12/23
1
九份礦工「招魂碑」碑文
九份礦工「招魂碑」材料為安山岩,碑體是方尖碑的形式、陽面刻有「招魂碑」三個大字,基座陽面刻有鐫文。由當時的知名漢詩人、漢學先生李石鯨撰文,另一名漢學先生吳如玉書法,當地的雕刻師蔣文峯鐫作,立碑人是臺陽鑛業當時的社長顏國年,與瑞芳鑛業所所長翁山英,建立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12月。
2024/11/03
1
愛河旁的產業文化遺址:中都唐榮磚窯廠與鄰近產業
磚窯場工人有大量澎湖移民,臺灣煉瓦在今九如陸橋下建有簡單之四排工寮宿舍;磚窯場附近有一座「開王殿」,原是澎湖移民的信仰中心。市區內的磚塊銷售運送靠牛車,趕牛車的勞動者則多來自台南北門,聚居在此形成叫做「牛寮」的聚落。1966年高雄市政府將附近的垃圾堆積場填土掩埋,開闢中都街,才開始有中都這個地名。
2023/10/05
5
大豐煤礦遺址與山佳車站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2023/07/02
3
和美煤礦遺址與新店渡
和美煤礦因緊鄰新店溪,直接以溪水洗煤,並通過河運運輸,在今日碧潭旁的新加州景觀旅館附近上岸。過河後,原以人力搬運、1963年開始建立輸送帶將煤運上堤防,然後運至萬新鐵路(台鐵新店線,1968年廢線)新店驛向外輸出,即今日台北捷運新店站附近。
2023/06/11
2
壽山下的勞工抗爭與產業遺址:從淺野洋灰到台泥高雄廠
在壽山這個地區的水泥工業,後來最為有名的,即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淺野洋灰株式會社高雄工場」,二戰之後為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從淺野洋灰高雄工場到台泥高雄廠,這一個地方有勞動抗爭的歷史,也留下若干產業的文化資產;這篇文章的目的,即在於介紹這些勞動與產業文化記憶。
2023/04/23
21
欣欣水泥嘉義工廠舊址
嘉義工廠全盛時期約有三百名員工,2019年將原有之廠房設備轉型為觀光工廠,稱為「欣欣水泥森活園」。原來公田礦場開採之石灰岩,經空中索道吊掛傳送至廠區,後來索道設施已拆除,但廠區內原有之廠房建築及生產設施大致保留完整。園區開放日,每日會有上午十點及下午兩點,兩場定時導覽行程,介紹原來的水泥生產流程。
2023/03/26
3
楊青矗的〈低等人〉與高雄煉油廠宿舍區
雖然高廠內部有階序區隔,管理階層與工程師居住於宏南宿舍;基層職工居住於宏毅宿舍或沿用後勁宿舍的稱呼。但不管是宏南或後勁宿舍區,原來皆有圍牆包圍、管制人員出入,與圍牆外的在地後勁聚落又是隔絕開來的。所以像粗樹伯這種編制外的臨時工,根本任何宿舍都住不進去,他只能在宿舍區收垃圾。
2023/02/20
4
石底煤礦與楊逵的〈增產之背後〉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2023/01/11
3
查看更多
塵肺症老礦工爭取職業病補償運動的三十週年回顧
即將過去的2024年,是1984三大礦災的四十週年,也是塵肺症老礦工組織行動的三十週年,剛好這一年,因礦災喪生的礦工之子賴清德當選總統,賴家早年居住的礦區工寮,引起社會重新看到在台灣消失的礦工,同樣這一年,承載礦工歷史的猴硐礦工文史館,因租約風波,也顯示出留下這些重要歷史痕跡,對於台灣社會的重要性。
2024/12/31
1
「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碑文
金瓜石金泉寺所收納供奉骨骸,有不少是來自溫州的死難礦工,台北市溫州同鄉會得知此事,除派員舉行追悼法會與參加普渡外,並籌畫建立紀念碑,委由著名的礦業史學家唐羽撰寫碑文,2002年8月18日立碑,題為「日據時期金瓜石鑛山溫籍礦殤祭祀碑」,9月3日(農曆7月26日)於普渡同時舉行揭幕儀式。
2024/12/23
1
九份礦工「招魂碑」碑文
九份礦工「招魂碑」材料為安山岩,碑體是方尖碑的形式、陽面刻有「招魂碑」三個大字,基座陽面刻有鐫文。由當時的知名漢詩人、漢學先生李石鯨撰文,另一名漢學先生吳如玉書法,當地的雕刻師蔣文峯鐫作,立碑人是臺陽鑛業當時的社長顏國年,與瑞芳鑛業所所長翁山英,建立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昭和九年(1934)12月。
2024/11/03
1
愛河旁的產業文化遺址:中都唐榮磚窯廠與鄰近產業
磚窯場工人有大量澎湖移民,臺灣煉瓦在今九如陸橋下建有簡單之四排工寮宿舍;磚窯場附近有一座「開王殿」,原是澎湖移民的信仰中心。市區內的磚塊銷售運送靠牛車,趕牛車的勞動者則多來自台南北門,聚居在此形成叫做「牛寮」的聚落。1966年高雄市政府將附近的垃圾堆積場填土掩埋,開闢中都街,才開始有中都這個地名。
2023/10/05
5
大豐煤礦遺址與山佳車站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2023/07/02
3
和美煤礦遺址與新店渡
和美煤礦因緊鄰新店溪,直接以溪水洗煤,並通過河運運輸,在今日碧潭旁的新加州景觀旅館附近上岸。過河後,原以人力搬運、1963年開始建立輸送帶將煤運上堤防,然後運至萬新鐵路(台鐵新店線,1968年廢線)新店驛向外輸出,即今日台北捷運新店站附近。
2023/06/11
2
壽山下的勞工抗爭與產業遺址:從淺野洋灰到台泥高雄廠
在壽山這個地區的水泥工業,後來最為有名的,即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淺野洋灰株式會社高雄工場」,二戰之後為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從淺野洋灰高雄工場到台泥高雄廠,這一個地方有勞動抗爭的歷史,也留下若干產業的文化資產;這篇文章的目的,即在於介紹這些勞動與產業文化記憶。
2023/04/23
21
欣欣水泥嘉義工廠舊址
嘉義工廠全盛時期約有三百名員工,2019年將原有之廠房設備轉型為觀光工廠,稱為「欣欣水泥森活園」。原來公田礦場開採之石灰岩,經空中索道吊掛傳送至廠區,後來索道設施已拆除,但廠區內原有之廠房建築及生產設施大致保留完整。園區開放日,每日會有上午十點及下午兩點,兩場定時導覽行程,介紹原來的水泥生產流程。
2023/03/26
3
楊青矗的〈低等人〉與高雄煉油廠宿舍區
雖然高廠內部有階序區隔,管理階層與工程師居住於宏南宿舍;基層職工居住於宏毅宿舍或沿用後勁宿舍的稱呼。但不管是宏南或後勁宿舍區,原來皆有圍牆包圍、管制人員出入,與圍牆外的在地後勁聚落又是隔絕開來的。所以像粗樹伯這種編制外的臨時工,根本任何宿舍都住不進去,他只能在宿舍區收垃圾。
2023/02/20
4
石底煤礦與楊逵的〈增產之背後〉
〈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2023/01/11
3
查看更多
生活在他方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6:田川市石炭‧歷史博物館與直方市石炭記念館
山本作兵衛大師63歲從礦坑退休,因為他年輕時曾經學過畫、當過畫家的學徒,退休後開始以水墨在素描紙上作畫,根據日記、筆記本的記錄、自己的經歷以及傳聞,描繪明治末期到戰後,礦區裡的生活與人情,以及男女礦工在礦坑內勞動的情形,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成為世界遺產。
2025/09/19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5:從田川市到直方市
「炭坑節」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個曲調,據說由田川地區的礦工民謠〈伊田場打選炭唄〉(選炭場女礦工的洗煤歌)演變而來,戰後隨著唱片的出版、以及NHK的播放而流行全國。礦業勞動有不同工種,因此炭坑節也有不同的歌詞版本。後來炭坑節結合盂蘭盆節時的盆舞(盆踊り),成為節慶歡樂時的舞樂。
2025/08/29
2
小倉松本清張之旅:〈黑地之繪〉的歷史場景
「小倉黑人米兵集團脫走事件」發生當時,清張一家所居住的黑原營團住宅就在附近,所幸並未被波及。清張根據真實事件,寫出了這篇作品,帶有報導文學的氛圍;〈黑地之繪〉的繪,指的是黑人士兵身上的刺青,清張其後在若干作品標題都用了黑這個顏色,由此脈絡看,也可以將〈黑地之繪〉視為是後來《日本之黑霧》的先聲。
2025/07/27
日本福岡的產業性世界遺產與勞動記憶
說到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在工業革命的時代,指的往往是煤與鋼鐵兩項產業:鋼鐵是傳統工業的根本,而製鐵煉鋼,又需要將優質煤炭加工成焦煤,作為高溫燃料以進行煉鋼。因此,煤與鋼鐵產業就成為現代工業的領頭羊。「明治日本之産業革命遺産:製鐵、製鋼、造船與石炭産業」這項世界遺產,也是集中在煤與鋼鐵兩項產業。
2025/07/18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4:北九州市與水卷町
官營八幡製鐵所位於今日北九州市的八幡地區,建立於1901年,是繼1887年成立的釜石鑛山田中製鐵所之後,日本第二間製鐵所。1894年日本與清朝間發生「甲午戰爭」,日本對於鋼鐵的需求增加,國家計畫設立官方營運的製鐵所,本來評估三個地點,福岡因為筑豐地區盛產煤礦,因而雀屏中選將官營製鐵所設立於八幡地區。
2025/07/15
1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3:宮若市石炭紀念館與鞍手町歷史民俗博物館
日本各地的基礎行政區,大約都設有歷史民俗資料館,收集、展示該地方的鄉土文物。筑豐地區因為曾經煤礦業興盛,礦業文化自然成為展示重點之一。各地資料館規模大小不一,資源較多的地方,館內會另外闢出石炭資料室專門介紹礦業,甚至升級為單一場館的石炭紀念館、博物館等不同樣貌。
2025/07/08
2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2:宮若市與飯塚市
貝島礦區附近宮田教會的牧師服部團次郎,深知礦工生活的危險與艱辛,包括二戰時還有盟軍戰俘被充當強制勞動力。他於1970年開始發起建立紀念碑的行動,走訪各個曾經發生礦災的地點,請民眾在小石頭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以示支持,後來總共募集一萬顆小石頭,1982年在宮若市郊的千石公園內建立「炭鑛犧牲者復權之塔」。
2025/06/30
1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1:從志免町到宇美町
一般的豎坑櫓,大約都呈三角形的鋼架結構,旁邊另外有捲揚機,透過鋼纜與輪軸連結拉動豎坑櫓上的升降機。舊志免鑛業所豎坑櫓特別之處,在於它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高47.65公尺,就像一座塔樓,地上九層、地下一層,是日本現存最大的豎坑櫓,一千馬力的捲揚機直接架設在八樓,豎井直徑七公尺、最深處距離地面430公尺。
2025/06/22
跟著寅次郎去旅行:筑豐篇
美保到車站送阿寅離去,兩人在第二月台告別,美保說她想去東京追求幸福,阿寅告訴她,如果去到東京,就去柴又的寅記找他,兩人的背後有兩根大煙囪。其實這是在田川伊田驛,兩人背後的大煙囪,就是田川市石炭公園內、三井田川鑛業所留下的兩根大煙囪。車站站體建築重新改建過,跟電影中完全不同,周遭的景觀也已經大不相同。
2025/06/15
1
濟州現代史之旅5:2024和平之海國際和平營
第一屆「和平之海國際和平營」於2014年在江汀舉辦,之後輪流於濟州、沖繩、台灣三地舉行:2015在沖繩本島、2016在台灣本島、2017在石垣島、2018回到江汀、2019在金門,中間因疫情中斷,2023於宮古島恢復舉辦,2024又回到江汀,2025年預定在台灣舉辦。這也是一種「由島至島」。
2025/01/20
查看更多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6:田川市石炭‧歷史博物館與直方市石炭記念館
山本作兵衛大師63歲從礦坑退休,因為他年輕時曾經學過畫、當過畫家的學徒,退休後開始以水墨在素描紙上作畫,根據日記、筆記本的記錄、自己的經歷以及傳聞,描繪明治末期到戰後,礦區裡的生活與人情,以及男女礦工在礦坑內勞動的情形,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成為世界遺產。
2025/09/19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5:從田川市到直方市
「炭坑節」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個曲調,據說由田川地區的礦工民謠〈伊田場打選炭唄〉(選炭場女礦工的洗煤歌)演變而來,戰後隨著唱片的出版、以及NHK的播放而流行全國。礦業勞動有不同工種,因此炭坑節也有不同的歌詞版本。後來炭坑節結合盂蘭盆節時的盆舞(盆踊り),成為節慶歡樂時的舞樂。
2025/08/29
2
小倉松本清張之旅:〈黑地之繪〉的歷史場景
「小倉黑人米兵集團脫走事件」發生當時,清張一家所居住的黑原營團住宅就在附近,所幸並未被波及。清張根據真實事件,寫出了這篇作品,帶有報導文學的氛圍;〈黑地之繪〉的繪,指的是黑人士兵身上的刺青,清張其後在若干作品標題都用了黑這個顏色,由此脈絡看,也可以將〈黑地之繪〉視為是後來《日本之黑霧》的先聲。
2025/07/27
日本福岡的產業性世界遺產與勞動記憶
說到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在工業革命的時代,指的往往是煤與鋼鐵兩項產業:鋼鐵是傳統工業的根本,而製鐵煉鋼,又需要將優質煤炭加工成焦煤,作為高溫燃料以進行煉鋼。因此,煤與鋼鐵產業就成為現代工業的領頭羊。「明治日本之産業革命遺産:製鐵、製鋼、造船與石炭産業」這項世界遺產,也是集中在煤與鋼鐵兩項產業。
2025/07/18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4:北九州市與水卷町
官營八幡製鐵所位於今日北九州市的八幡地區,建立於1901年,是繼1887年成立的釜石鑛山田中製鐵所之後,日本第二間製鐵所。1894年日本與清朝間發生「甲午戰爭」,日本對於鋼鐵的需求增加,國家計畫設立官方營運的製鐵所,本來評估三個地點,福岡因為筑豐地區盛產煤礦,因而雀屏中選將官營製鐵所設立於八幡地區。
2025/07/15
1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3:宮若市石炭紀念館與鞍手町歷史民俗博物館
日本各地的基礎行政區,大約都設有歷史民俗資料館,收集、展示該地方的鄉土文物。筑豐地區因為曾經煤礦業興盛,礦業文化自然成為展示重點之一。各地資料館規模大小不一,資源較多的地方,館內會另外闢出石炭資料室專門介紹礦業,甚至升級為單一場館的石炭紀念館、博物館等不同樣貌。
2025/07/08
2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2:宮若市與飯塚市
貝島礦區附近宮田教會的牧師服部團次郎,深知礦工生活的危險與艱辛,包括二戰時還有盟軍戰俘被充當強制勞動力。他於1970年開始發起建立紀念碑的行動,走訪各個曾經發生礦災的地點,請民眾在小石頭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以示支持,後來總共募集一萬顆小石頭,1982年在宮若市郊的千石公園內建立「炭鑛犧牲者復權之塔」。
2025/06/30
1
福岡煤礦勞動記憶與產業遺產之旅1:從志免町到宇美町
一般的豎坑櫓,大約都呈三角形的鋼架結構,旁邊另外有捲揚機,透過鋼纜與輪軸連結拉動豎坑櫓上的升降機。舊志免鑛業所豎坑櫓特別之處,在於它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高47.65公尺,就像一座塔樓,地上九層、地下一層,是日本現存最大的豎坑櫓,一千馬力的捲揚機直接架設在八樓,豎井直徑七公尺、最深處距離地面430公尺。
2025/06/22
跟著寅次郎去旅行:筑豐篇
美保到車站送阿寅離去,兩人在第二月台告別,美保說她想去東京追求幸福,阿寅告訴她,如果去到東京,就去柴又的寅記找他,兩人的背後有兩根大煙囪。其實這是在田川伊田驛,兩人背後的大煙囪,就是田川市石炭公園內、三井田川鑛業所留下的兩根大煙囪。車站站體建築重新改建過,跟電影中完全不同,周遭的景觀也已經大不相同。
2025/06/15
1
濟州現代史之旅5:2024和平之海國際和平營
第一屆「和平之海國際和平營」於2014年在江汀舉辦,之後輪流於濟州、沖繩、台灣三地舉行:2015在沖繩本島、2016在台灣本島、2017在石垣島、2018回到江汀、2019在金門,中間因疫情中斷,2023於宮古島恢復舉辦,2024又回到江汀,2025年預定在台灣舉辦。這也是一種「由島至島」。
2025/01/20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