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從青少年時期的夢想中,挖掘出上帝對個人的「呼召」與「恩賜」,而非將呼召侷限於傳統的神學或社會角色。《你的孩子是夢想家》強調呼召潛藏於內心渴望,並透過四種「夢想火花」的神學對話,引導年輕人將個人夢想與神救贖世界的敘事對齊,成為醫治世界的工具。
Thumbnail
本書探討外省人在臺經歷的創傷與認同建構,從逃離中國、返鄉夢碎、返鄉失落到返臺失落,以及不同時期的記憶敘事(戰時過客、文化鄉愁、講述大出走)與認同轉變(省籍認同、臺灣認同)。作者以多向同理心反思族群和解的可能性,並指出在當前守護臺灣民主的共同目標下,新的臺灣認同已超越省籍界線。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佛洛姆對人性的理解,特別是《人心》一書中提出的惡的三種形式: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並分析人性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透過對人性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文旨在引導讀者反思選擇善的自由及其重要性,強調在科技發展的時代,對生命的敏感度和覺察力不可或缺。
Thumbnail
在現今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對即時新聞感到越來越疲倦,這篇文章探討了群體認同與共享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透過英國倫理學家歐唐納文的觀點,我們瞭解到群體的形塑與道德反思之間的關聯。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文化責任迫使我們反思自身的行為與愛的對象,並在資訊過載中尋找真正的共同連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淚腺壞掉,是哭不出來,還是淚水潰堤?或許,是潰堤後的抽離,進到話語難以到達的深淵,同時又抓著話語的浮木,勉強倚靠生命純粹的浮力。 在一來一往的書寫,看見他們深度的自我剖析、破碎的受苦經驗、以及因受苦看見「另一世界」的驚奇。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探討如何從青少年時期的夢想中,挖掘出上帝對個人的「呼召」與「恩賜」,而非將呼召侷限於傳統的神學或社會角色。《你的孩子是夢想家》強調呼召潛藏於內心渴望,並透過四種「夢想火花」的神學對話,引導年輕人將個人夢想與神救贖世界的敘事對齊,成為醫治世界的工具。
Thumbnail
本書探討外省人在臺經歷的創傷與認同建構,從逃離中國、返鄉夢碎、返鄉失落到返臺失落,以及不同時期的記憶敘事(戰時過客、文化鄉愁、講述大出走)與認同轉變(省籍認同、臺灣認同)。作者以多向同理心反思族群和解的可能性,並指出在當前守護臺灣民主的共同目標下,新的臺灣認同已超越省籍界線。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佛洛姆對人性的理解,特別是《人心》一書中提出的惡的三種形式:戀屍癖、自戀和亂倫共生,並分析人性善與惡之間的矛盾。透過對人性本質的哲學思考,本文旨在引導讀者反思選擇善的自由及其重要性,強調在科技發展的時代,對生命的敏感度和覺察力不可或缺。
Thumbnail
在現今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我們對即時新聞感到越來越疲倦,這篇文章探討了群體認同與共享美好事物的重要性。透過英國倫理學家歐唐納文的觀點,我們瞭解到群體的形塑與道德反思之間的關聯。社會的多元價值與文化責任迫使我們反思自身的行為與愛的對象,並在資訊過載中尋找真正的共同連結。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淚腺壞掉,是哭不出來,還是淚水潰堤?或許,是潰堤後的抽離,進到話語難以到達的深淵,同時又抓著話語的浮木,勉強倚靠生命純粹的浮力。 在一來一往的書寫,看見他們深度的自我剖析、破碎的受苦經驗、以及因受苦看見「另一世界」的驚奇。
Thumbnail
這篇文章重新詮釋了創世紀廿二章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通過對亞伯拉罕的內心和行為的分析,提出不同的觀點,同時探討上帝對亞伯拉罕的考驗是否真的是對他的信心和愛的測試。文章還從以撒和撒拉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從而試圖打破對該故事傳統詮釋的壓抑,並提倡對信仰不同層面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探討馬可福音14:1-11中,一位女子將珍貴香膏澆在耶穌頭上的故事,反思門徒與女子的價值觀差異,以及現代人如何看待資源的運用。文章探討耶穌重視生命品質與擺上的態度,提醒讀者將焦點放在耶穌身上,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並呼籲讀者在三八婦女節記念這位無名女性的典範。
Thumbnail
馬可福音十章46-52節記載耶穌醫治盲人巴底買的故事,闡述了生命中突破困境的三個階段:首先是抱怨與無力感,接著是放下慣性與安全感,最後是渴望美善並積極行動。本文以此經文為基礎,探討如何回應生命中的限制,並呼籲讀者積極回應上帝的呼喚,勇敢追求生命中的改變與成長,最終為上帝國的宣教而活。
Thumbnail
2024.12.23 台南大專中心於2024年12月20日於臉書發布「聲援冬季青鳥」貼文,內文提及支持「退回選罷法修正案、退回憲法訴訟法修正案、退回財劃法修正案」三大訴求,並支持有意願前往台北立院現場聲援「冬季青鳥運動」之學生之來回交通費,共同為台灣民主打拼。不料,12月23日台南國民黨議員蔡育輝
Thumbnail
不預設有什麼「收穫」的避靜 上學期天主教青年中心的朋友與成大團契展開一些交流,讓我有契機參加他們的彌撒與中心小夜市的活動,體驗一下不同的禮儀與認識學生工作。說到天主教,我很喜歡參觀各種天主堂,因為整個空間設計、採光與藝術,總是比新教的教堂還要來得莊嚴與神聖(雖不一定「華美」)。可能是年紀有到了(?
Thumbnail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開心今天能夠代表台南大專中心為大家分享神的話語。我現在在大專中心擔任成大團契的義工輔導,每週會帶成大的學生一起聚會,讓大家透過團契在信仰上有更多的造就。   今天分享的這段經文,是耶穌升天的故事。耶穌在世上的服事告一
Thumbnail
「當我走進會議室,看見鋼琴上有一個小小的彩虹旗,我就知道這個基督教群體應該是個很特別的地方……這讓我有機會再重拾對信仰的追尋。」 如果生活營沒有「出事」,那就不是生活營了吧。去年的颱風,我們被迫滯留在台東兩天,經歷了彼此共在的奇幻旅程。今年我們則圍繞在群山中
Thumbnail
上個月成大SCM團契的送舊,在歡樂、感傷、溫馨交織的氛圍下結束。每年都會經歷的送舊,這回卻有特別不一樣的感受。   畢業禮拜後,筱涵找我合照時,眉開眼笑地說:「你是帶過我最久的輔導耶!五年~」我對他自然流露的喜悅感到開心,但心想:「五年算久嗎?應該還好吧。」不過,仔細想想,能夠陪伴一個學生從大一
Thumbnail
[因著海葵颱風的影響,成大SCM團契的生活營在金崙滯留了兩天。留下這些珍貴的記錄,是關係肌耐力的成長痕跡。] 沒有合照的海灘 上一次帶團契來金崙生活營是三年前的事了。這個小村莊的美景依舊,街道的樣貌也不斷在變化。這次走一個慵懶路線,沒有排什麼行程,大家照著各自的步調來體會這種日常的緩慢。在這裡,沒有
Thumbnail
一、前言:多馬,不信的門徒?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高興今天能夠代表台南大專中心講道,我跟碧容都是台南大專畢業的學生。明漢牧師是我大專的輔導,在我當學生的時候,我很常跟他到各個教會為大專中心募款,分享大專的事工。他過去曾經問我,要不要去大專主日講道,但我都拒絕。因為當時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不好意思站講台
Thumbnail
你是一個渴望跟別人不一樣,又不太敢跟別人不一樣的人嗎?你常常害怕別人對你的評價,以至於你很難相信自己的能力嗎?你是否落入在自卑中,不知道該怎麼肯定自己的價值? 自我價值。台南大專聯合生活營籌備小組的同工當初跟我接洽時,希望我可以針對這個分享一場專講。啊…如此抽象的東西,該怎麼講呢?(不想把它變成心靈
Thumbnail
本文探討馬可福音14:1-11中,一位女子將珍貴香膏澆在耶穌頭上的故事,反思門徒與女子的價值觀差異,以及現代人如何看待資源的運用。文章探討耶穌重視生命品質與擺上的態度,提醒讀者將焦點放在耶穌身上,活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並呼籲讀者在三八婦女節記念這位無名女性的典範。
Thumbnail
馬可福音十章46-52節記載耶穌醫治盲人巴底買的故事,闡述了生命中突破困境的三個階段:首先是抱怨與無力感,接著是放下慣性與安全感,最後是渴望美善並積極行動。本文以此經文為基礎,探討如何回應生命中的限制,並呼籲讀者積極回應上帝的呼喚,勇敢追求生命中的改變與成長,最終為上帝國的宣教而活。
Thumbnail
2024.12.23 台南大專中心於2024年12月20日於臉書發布「聲援冬季青鳥」貼文,內文提及支持「退回選罷法修正案、退回憲法訴訟法修正案、退回財劃法修正案」三大訴求,並支持有意願前往台北立院現場聲援「冬季青鳥運動」之學生之來回交通費,共同為台灣民主打拼。不料,12月23日台南國民黨議員蔡育輝
Thumbnail
不預設有什麼「收穫」的避靜 上學期天主教青年中心的朋友與成大團契展開一些交流,讓我有契機參加他們的彌撒與中心小夜市的活動,體驗一下不同的禮儀與認識學生工作。說到天主教,我很喜歡參觀各種天主堂,因為整個空間設計、採光與藝術,總是比新教的教堂還要來得莊嚴與神聖(雖不一定「華美」)。可能是年紀有到了(?
Thumbnail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開心今天能夠代表台南大專中心為大家分享神的話語。我現在在大專中心擔任成大團契的義工輔導,每週會帶成大的學生一起聚會,讓大家透過團契在信仰上有更多的造就。   今天分享的這段經文,是耶穌升天的故事。耶穌在世上的服事告一
Thumbnail
「當我走進會議室,看見鋼琴上有一個小小的彩虹旗,我就知道這個基督教群體應該是個很特別的地方……這讓我有機會再重拾對信仰的追尋。」 如果生活營沒有「出事」,那就不是生活營了吧。去年的颱風,我們被迫滯留在台東兩天,經歷了彼此共在的奇幻旅程。今年我們則圍繞在群山中
Thumbnail
上個月成大SCM團契的送舊,在歡樂、感傷、溫馨交織的氛圍下結束。每年都會經歷的送舊,這回卻有特別不一樣的感受。   畢業禮拜後,筱涵找我合照時,眉開眼笑地說:「你是帶過我最久的輔導耶!五年~」我對他自然流露的喜悅感到開心,但心想:「五年算久嗎?應該還好吧。」不過,仔細想想,能夠陪伴一個學生從大一
Thumbnail
[因著海葵颱風的影響,成大SCM團契的生活營在金崙滯留了兩天。留下這些珍貴的記錄,是關係肌耐力的成長痕跡。] 沒有合照的海灘 上一次帶團契來金崙生活營是三年前的事了。這個小村莊的美景依舊,街道的樣貌也不斷在變化。這次走一個慵懶路線,沒有排什麼行程,大家照著各自的步調來體會這種日常的緩慢。在這裡,沒有
Thumbnail
一、前言:多馬,不信的門徒?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高興今天能夠代表台南大專中心講道,我跟碧容都是台南大專畢業的學生。明漢牧師是我大專的輔導,在我當學生的時候,我很常跟他到各個教會為大專中心募款,分享大專的事工。他過去曾經問我,要不要去大專主日講道,但我都拒絕。因為當時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不好意思站講台
Thumbnail
你是一個渴望跟別人不一樣,又不太敢跟別人不一樣的人嗎?你常常害怕別人對你的評價,以至於你很難相信自己的能力嗎?你是否落入在自卑中,不知道該怎麼肯定自己的價值? 自我價值。台南大專聯合生活營籌備小組的同工當初跟我接洽時,希望我可以針對這個分享一場專講。啊…如此抽象的東西,該怎麼講呢?(不想把它變成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