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eh-sio!甲夾燒食鬧熱(上):辦桌囉!拜訪新竹總鋪師

文/廖芷瑩.攝影/ Alf Wang
總鋪驚食晝(tsóng-phoo kiann tsia̍h-tàu):「總鋪」指的是廚師;「食晝」是吃午餐。意思是廚師害怕承接中午的宴席,因為食材準備耗時費工,時間太趕了。
在廟埕、三合院前的門口埕或車來人往的大馬路上搭起長型棚架,底下擺著一張張紅桌及鐵椅,等待上百位客人入席饗宴。這是老一輩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辦桌流水席生活場合,但對於年輕人而言,這卻是已逐漸陌生的文化場景。
辦桌,最早是指家中自辦酒席宴請客人,從台灣清領時期即可觀察到這樣的民間活動,它融合了生命禮儀(如慶生、婚宴、過節、喪事)、娛樂活動、宗教意涵、民俗節慶,是台灣社會的重要傳統。
從前的辦桌是商請左右鄰居來幫忙,烹調完成後全村人一同入席共享慶典,由主菜師傅掌管菜色,各項工作則仰賴里民們同心協力完成;當代的辦桌由主人出錢,請總鋪師團隊包場作為主場掌控者,更多整合團隊的技藝也應運而生。然而,隨著時代過去,因為都市地景的改變、對食品衛生的控管逐漸嚴格、相關勞動力老化、社會風氣變化等原因,傳統的戶外辦桌文化逐漸從人們生活中退場,現在幾乎只剩下宮廟辦理慶典儀式時才能瞥見隆重氣派的「食鬧熱」景象。
讓我們一起了解新竹的辦桌文化,〈開桌:新竹辦桌菜〉統整幾位新竹市總鋪師的戶外流水席菜色安排;〈今日師仔找誰〉藉由訪問新竹市資深的總鋪師彭木泉師傅,了解總鋪師的工作;〈資深水腳仔來告白〉則訪談資深水腳仔彭瑞娥女士,認識流水席現場小工們的甘苦;〈搭建吃貨現場〉是搭建棚架師傅的個人及工作流程介紹,引出辦桌現場的相關供應鏈產業。最後的〈新竹辦桌哪裡找〉及〈打包收桌〉則整理新竹市一年中定期舉行的廟前辦桌場合,下次有機會一起去「食鬧熱」!邀請各位快入席一起「𤲍燒(kheh-sio)」,用文字和圖片大飽眼福!

開桌!新竹辦桌菜

上菜囉!台灣各地族群與地域食材各有千秋,不同地區師傅擅長的手路菜與需要注意的安排也略有不同。在閩客交雜的大新竹地區,如果總鋪師做客家人的辦桌場,習慣上一定安排「筍絲蹄膀」(又稱「腿庫」、「豬腳包」、「膨腿」),且需注意冷盤的白斬雞要留「四點金」,也就是「雞頭、雞尾、雞腳、雞翅」保留完好,在盤上各相對位置安放好。
因為冰箱的發明、交通運輸方式改善,當代的辦桌菜色有了更多變化,加上國際交流日益豐富,今天的辦桌菜早已融合不同族群甚至國家的口味,更有些料理是從傳統的「酒家菜」或後來的「飯店菜色」相互交流而來。此外,現代要求素食餐宴的比例漸增,讓總鋪師傅們也需時常取經新料理方法,豐富菜色以迎合時代要求。
最後,更要注意因活動場合的不同,菜色也要有所調整,像是喜宴必吃炸湯圓、最後會安排點心酥、燒賣或菜燕;喪事會有虎咬豬(刈包)。值得一提的是北部的尾牙同樣也會附上虎咬豬, 象徵去除一年晦氣。每場菜色如何安排,都仰賴著「總鋪師」的靈活調度。總鋪師是負責與客戶溝通並編制每場餐宴菜單的重要人物,本次專題採訪三位新竹市的師傅和經常舉辦宴席的在地宮廟,來聽聽他們揭密出菜順序與其中內涵!

新竹總鋪師傅的菜單大揭密

【常見菜色】
主要依據每桌價格決定菜色內容。
例如:冷盤中的海鮮拼盤,常見烏魚子、九孔、鮑魚、沙拉、生魚片、龍蝦等菜色。
【豪華版菜名】
菜色命名會依據各師傅的習慣、客戶的要求有不同風格,例如有些師傅習慣取名精確,一看菜名就知內容。然而,有些師傅取名以菜單美觀為任務,因此菜單整齊強調視覺效果。
例如:「錦繡大拼盤」就是海鮮拼盤,「財氣輪流轉」是指清蒸金鯧,「佛跳財源廣」是佛跳牆......
【白斬雞】
白斬雞這類料理,除了前頁引文中提起的:客家人的「四點金」習俗外,如果是傳統入厝請客,那白斬雞會成第一道菜,因為「起雞」以台語發音為「成家」之意。
【白菜滷】
在新竹,幾乎每一位在地的師傅都提起:看到開始上白菜滷的時候,就代表後面的菜色都是「大菜」。所以白菜滷可說是出大菜的引導菜路。
【魷魚螺肉蒜】
魷魚螺肉蒜是著名傳統的「酒家菜」,也就是日治民初的高級餐廳菜色。辦桌總鋪師研擬菜單時,常會向時下、大眾喜愛的不同菜色學習,改良後加入流水席菜色中。
【佛跳牆】
佛跳牆是辦桌最常見的菜色,不起眼的陶甕裡從豬肉到魚翅都可以放入其中。通常依據每桌價格不同,而調整為「平民版」或「貴族版」的佛跳牆。
【水果、甜點】
幾位師傅都說甜點是近年來變化最大的菜色,以前大多是手工甜點加精緻擺飾當收尾,但現在從冬瓜茶、冰淇淋、布丁換到提拉米蘇,師傅可是絞盡腦汁、找遍工廠發想符合當代人需求的甜點。

今日師仔找誰───彭木泉師傅

辦桌現場工作人員分成:大工、小工、臨時工。總鋪師則是總管。

大工指的是拿刀煮菜顧火爐的師傅,約十桌一師傅;習慣上,小工是揀菜擺盤的水腳仔;臨時工則是擺桌上菜清潔的工作人員。然而現場步調快,有時不同工種需互相幫忙,因此也可以看見水腳仔要剁雞兼搬桌椅的情形。
2020 年12 月2 日是富美宮建廟225 週年慶,廟廣場幾天前早已搭建好大棚,當日一早,幾十位辦桌工作人員如螞蟻般分工整潔、井然有序的開始準備料理、擺桌椅、清出菜動線,準備迎接全台各地友廟的來訪。而這一場慶典辦桌的主控人,即是新竹地區的資深師傅:彭木泉總鋪師。

彭師傅跟著台灣辦桌文化變遷,從出工、包工到包桌都碰過,若以團隊管理概念而言,他就是一個組織的高階主管與公關兼活動策劃,負責決策、調度、交際,頭腦要好且應變力必須快,隨著時代改變,他的團隊也一起變老,因此他也得想出新的方法照顧工作人員與顧客。

他說,以前做徒弟時,從刀工、雕花、手路菜、甜點都要學習,那三年四個月的時間很辛苦,但也很值得。「以前客人都特別吩咐要雕花,但現在人工變貴,誰要雕花?」手藝在這些師傅手上即將斷層,但背後也是因為傳承無用的感嘆。就像聽他描述從師傅那傳承的「金炸蝦」、「金炸肉」、「八寶鴨」或「手工甜點酥」做法時,就像看電影《總舖師》般嘖嘖稱奇,不過在成本考量下,這些手路菜逐漸消失在大眾眼前。
一種餐宴飲食就是一種人社會網絡的呈現,總鋪師傳承的是一種料理手藝,更是一種文化,只是當代的群眾承接不上這樣的聚集方式,或改頭換面以文創方式轉譯出場,唯留師傅和綁著護腰的班底們,依舊堅守廟前社區現場,成為台灣辦桌文化第一線工作者。
小檔案
彭木泉師傅,新竹市南寮人,民國48 年生,擔任總鋪師近四十年,十幾歲時在竹北從徒弟學起,三年四個月後出師。最高紀錄曾在二十年前於南寮富美宮辦過近八百桌。近年投入地方事務、延續辦桌事業,帶領著資深團隊深耕地方。
參考資料:
.吳武忠、范世平,2006,〈台灣傳統辦桌產業發展之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
.陳貴凰、黃穗華,2011,〈呷飽、呷好、呷巧、呷健康——臺灣辦桌菜單品項演變之研究〉,《餐旅暨觀光》
.陳玉箴,2008,〈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台灣史研究》
.曾品滄,2010,〈辦桌——清代臺灣宴會與漢人社會〉,《新史學》
.黃婉玲,2016,《總鋪師辦桌——再現老台菜的美味記憶(增訂新版)》,健行文化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3「食鬧熱」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3aatcd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pse.is/39yjd4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熱情上架中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pse.is/3af5jq
Readmoo電子雜誌:https://pse.is/3bvkxw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見域Citilens
    見域Citilens
    我們是見域工作室,發行《貢丸湯》不只因為貢丸湯是新竹名產,而是我們相信文化就如同路邊的貢丸湯,在巷口、街邊,在城市裡的無數角落,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唯有當人們重新談論城市,願意走進城市的不同角落,才有改變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