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平權,藝術無障礙的未來願景—專訪众社會企業林崇偉執行長

2021/09/1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跨域合作 用智慧與科技來圓滿愛

不管你是齒牙動搖,出門都得拄著拐杖的銀髮族,還是意外出了車禍,好一段時間得打上石膏的年輕人,抑或是身懷六甲的孕婦, 還是他們的家人與朋友。生活中總有些溫馨歡樂的時刻,不論是聚餐、慶生、過節、或想出去走走,正是在這些時候,你才會開始思考到底哪裡才有我們可以方便一起進出、同樂、安心用餐和盥洗的地方?也正是在此刻,你才會開始關注無障礙友善和平權環境的重要!
因為在與身障團體、長輩互動時,留意到他們生活上的諸多不便,林崇偉執行長從親自動手開發出許多便捷的無障礙環境資訊服務開始,後來更辭去人人稱羨的國立大學教職, 創立了「众社會企業」,全力推動共融議題, 與有志一同的夥伴們齊心改善社會上的諸多不便。他自認不僅是研究者,更是家人、陪伴者,矢志要和各式身體、心理條件的朋友們,一同走一段文化平權的路。
創辦社會企業 8 年來,林執行長帶領團隊獲得國內外 167 項科技創新和社會設計大獎,亦曾多次前往中國、香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地協助推動無障礙環境發展。他覺得臺灣無障礙環境和友善服務跟國外比一點也不遜色,反而更有特色,因為我們更重視身心障礙者自主性的文化參與和行動。
他以臺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和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合作推出的「視障者觸摸導覽圖冊」和語音導覽體驗服務舉例,這項創新的服務並非是在設計完成後才邀請服務對象來體驗,而是透過視障者的親身參與,設計出透過觸覺的方式,讓視障者可瞭解文化場館裡的空間位置和動線,更瞭解每一個展品的小細節,也透過結合手機 APP 的語音解說充分瞭解展品的文化意涵。這不僅是為了增加視障朋友的社會參與,更重要的是要傾聽使用者們的需求和期待,符合需求帶來不同感受,滿足期待才能帶來真正感動,兩者是完全不一樣層次的文化平權,林執行長強調。
在台灣,有近八成視障者是後天的,這些人通常不懂點字,所以若能用不同材質、形狀漢文路等觸覺方式來設計文化場館導覽手冊,就能讓視障者更了解不同的空間配置,跟你我一樣享有獨特的空間體驗和學習經驗。
在台灣,有近八成視障者是後天的,這些人通常不懂點字,所以若能用不同材質、形狀漢文路等觸覺方式來設計文化場館導覽手冊,就能讓視障者更了解不同的空間配置,跟你我一樣享有獨特的空間體驗和學習經驗。

循序漸進、不同層次的文化平權

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平權的觀念也隨著更迭演進,「以前我們會說身障者(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或特殊需求者(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但應該是『不同能力者』 (people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林執行長強調,正如同 Priority Seats 不應該被譯為「博愛座」,而是「優先席」,在推動平權時,首先在定義、理念上要釐清,接下來才談具體實施方法,才能不讓政策陷入顧此失彼的狀況。除此之外,在安排友善服務時,考量的服務對象不僅要照應到不同能力者,更要開始關懷照顧者、陪伴者,林執行長認為照顧者的文化參與同樣重要,唯有讓照顧者也有良好的體驗,他們才會更敢於帶領不同需求的朋友走出家門,作為一個公民參與各項社會活動。
林執行長也提出,文化平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以一般展覽為例,第一層便是無障礙的環境,例如動線、洗手間等,對此國內大部分的藝文場館都已開始逐步完善,但他也提醒,有些時候我們會認為古蹟、老建築在無障礙環境上有所限制,其實不然,國外許多歷史景點也能兼顧到行動不便者的需求,硬體的改善這點臺灣與鄰近的香港、新加坡等也都越來越重視。而第二個層次則是策展上的服務面,此處牽涉到不同障別的不同需求而會有不同做法,目的是為了讓文化藝術「人人都可以親近使用」。第三、同時也是最高的層次,便是從理念開始「平權」,期許策展人能在構想策展的階段時,便能顧及到所有人的需求。
此外,文化的平權不只是讓身心障礙者能欣賞藝術,更要確保參與文化的創作和展演時, 他們做為主體的機會是不是平等?林執行長指出,許多平權要從熟悉、同理開始,例如本館就曾多次支持如香巴拉劇團等藝術平權團體,補助身心障礙者朋友發展屬於他們的藝文創作,觀眾能欣賞到身心障礙者的演出, 甚至能深入互動。如此的共融藝術環境,才能促進不同族群間的了解。

無障礙資訊跟無障礙環境同等重要, 把愛傳出去,人人才會走進來

身心障礙者不是別人,有可能就是自己家中的長輩,或者自己未來的樣子,因此每個人都應當投注關心。林執行長話鋒一轉,舉例出許多還能做得更好的平權實例:許多藝文場所明明提供無障礙服務,相關資訊卻沒有在網站上清楚呈現,降低大家前往該場館的意願,無障礙資訊和無障礙環境與服務是同等重要的;同時,也常見到無障礙輪椅席設計在觀眾席的第一排,或是邊陲地帶,看似提供了友善服務,卻少了一分同理心,因為這些位置視覺體驗並不佳,一般人並不會選擇這樣的座位;而有些時候,不是一般大眾熟悉的障礙別群體也容易被忽略,許多展覽的說明及導覽通常會使用較為文言、艱澀的詞彙,除了讓有學習障礙的人士感到不便, 對孩童來說更是如天書般困難,這樣以專業者出發的展示陳列,也是一種文化的不平等;此外,也希望資訊能做到更全面的整合,例如民眾享受藝文活動時,不只是看展覽,更需要如廁、用餐,而弱勢族群同樣如此,林執行長期許各個藝文場所擁有場內無障礙的看展動線之餘,更能提供附近對無障礙友善的食宿、交通等資訊,打造更全面的無障礙環境。
臺南大學林千玉老師和宋柔葇老師,以熱熔槍、紙板,親手打造視障者語音報讀的原型機,充滿創客精神,更運用輔助科技改變使用者的學習歷程,豐富生活經驗。
這些輔助科技都採用開放授權,人人都可GOOGLE「輔科舞告賀」網站學習和製作。
「接觸才會了解,互動才有平權。」林執行長認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代,人權的重視其實就是民主的基本價值,不僅政府和企業應多參與和支持這些平權的活動,在一次又一次的擾動下,社會上就能增加更多的同理心。當我們能夠尊重不同的需求、尊重不同差異,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不需要政府立定法規,我們便能自發性的為平權盡一份心力。林執行長一再強調:「真正文化平權的概念,就是注意各種不同需求使用者的文化參與權利是否都能平等。只有障礙的環境, 沒有障礙的人。」
貼心的國家歌劇院,用每一個廳不同的坐椅布料,讓視障者瞭解位置,帶來不同感受。
或許一般人認為,視障者在緊急狀況時會有人引導前進,因此不須專門為視障者設計逃生圖。對此林執行長則舉例,當明眼人閉上眼睛,依然能輕易從房間走到廁所,是因為我們對空間配置有大略概念。視障專用的逃生圖便是基於視障者能在意識中建立空間概念,並透過定向訓練掌握逃生方向而設計的,依據國外研究顯示,這樣可以為視障者在火場中提升高達60的生存機率。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3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众社會企業林崇偉執行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見域Citilens
    見域Citilens
    我們是見域工作室,發行《貢丸湯》不只因為貢丸湯是新竹名產,而是我們相信文化就如同路邊的貢丸湯,在巷口、街邊,在城市裡的無數角落,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唯有當人們重新談論城市,願意走進城市的不同角落,才有改變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