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蹲點地方的6個小煩惱

2021/10/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年來,公部門推動許多鼓勵青年返鄉計畫,以均衡城鄉發展並推動地方創生。只是有了這些計畫資源,青年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返鄉了嗎?選擇在地方而非大都市落腳、發展事業,會有哪些煩惱?青年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歡迎光臨在地青年的腦內劇場!如何從憂創傷,變成優創生?大哉問,但很有戲。
1.資源不足
包袱收一收回到地方,發現自己除了簡單行李之外什麼都沒有。近年來不乏許多政府、企業透過各類計畫提供在地青年資金挹注,然而對於有志於推動地方創生計畫的單位來說空間、人脈等資源更為重要。貿然憑著一股熱血返鄉固然浪漫,不過也別忘了多做功課!在外在環境快速變動的當口,靜下來盤點家鄉有哪些優勢、自己能掌握的資源又有哪些, 並結合行銷、宣傳等青年更擅長操作的跨領域資源,在傳統與現代間找到平衡點,並賦予時代與環境新的價值,才能開創出新的局面。
2.生涯規劃
「這輩子就這樣下去了嗎?」這是許多在在地工作一陣子的青年,午夜夢迴總會浮現心底的話。地方工作需要的知能相當多元,人才需要長時間養成,但一般情況下薪資水平仍有隱隱的「天花板」,青年因成家、生子等因素,選擇轉換跑道的案例屢見不鮮。
3.缺乏話語權
「那個年輕人,來搬一下東西!」、
「欸,你可以免費幫我畫一個 LOGO 嗎?」有一種生物在地方裡沒有自己的名字,總被呼來喚去,或負擔勞力活,或出心力腦力及幫忙操作電腦程式,像個忙碌的陀螺轉呀轉, 他們的共同名字叫做地方青年。因為未能在地方社群中建立良性的溝通機制,或礙於人情, 回到家鄉的青年,往往缺乏話語權,以致於各種創新的想法未能獲得資源實際執行,個人生涯發展也因此受限。如何扭轉這樣的局勢?需要建立信任基礎,跨世代對話。
4.地方勢力
誤打誤撞走入地方的青年,有時就像誤闖叢林的小白兔。叢林中有各式蔓生的植物交織成網,就像是地方上綿密的社群網絡一般。要加入他們還是另立山頭?每一個選擇都考驗著青年的智慧。
5.組織如何成長
蹲點工作,只有個人單打獨鬥絕對是行不通的!不管是團體亦或是個人, 青年們如何穩健成長、踏實築夢?地方上是否已具有能陪伴共好的社會網絡?能讓青年們成長、獲益的一方土地,才是有未來的地方。
6.競爭還是合作
地方耕耘的青年們摸索出一套商業模式後,往往會面臨其他團隊也前來「分一杯羹」的情況,要與之競爭? 亦或是共同合作把餅做大?競合關係的拿捏,當中需要的柔軟身段和手腕,是學也學不完的智慧。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2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設計|呂家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見域Citilens
    見域Citilens
    我們是見域工作室,發行《貢丸湯》不只因為貢丸湯是新竹名產,而是我們相信文化就如同路邊的貢丸湯,在巷口、街邊,在城市裡的無數角落,跟生活緊緊鑲嵌在一起。唯有當人們重新談論城市,願意走進城市的不同角落,才有改變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