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解析《不夠善良的我們》:自以為是的善良其實不善良—3個主角「不夠善良」的原因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是答案在前方等待我們,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

近期剛完播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在社群上掀起了極大的討論。故事講述兩位女主角跟男主角12年前後的情感糾纏,並將情境設定在「40歲」,以看似不惑卻充滿困惑的年齡層,帶出每個角色於職場、感情、婚姻、家庭上面臨的各種困境跟挑戰。簡慶芬(林依晨飾演)在與老公何瑞之(賀軍翔飾演)日復一日的婚姻生活中感到疲乏,在社群上關注了12年前老公的前女友Rebecca,將她視為「假想敵」,開啟一連串「意識碰撞」的故事;身兼編劇、導演的徐譽庭以大量旁白、夢境刻畫人性那不黑不白的灰,且運用物理概念「量子糾纏」、「薛丁格的貓」來隱喻人類意識帶來的結果。

raw-image

這是一部包含「小三、出軌、綠茶婊、冷暴力、情緒勒索」等多個關鍵字的寫實劇,但我卻很難對任何一個角色「罵得痛快」或「心疼到底」,隨著劇情逐漸揭露,我就感覺對某個角色又有了新的認知跟疑惑,結局過後,社群上也難得呈現「為不同角色護航」的狀態,而非像過去我們認知的故事一面倒(比如:出軌就是該死),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正如同劇名「不夠」善良,他們都有善良的一面,但不夠;也或許,自以為是的善良,對別人來說,其實是種不善良?我想從「善良」這件事情,來分享我看到何瑞之、簡慶芬、Rebecca各自「不夠善良」的背後原因。


#1「不夠」善良的原因—何瑞之:愛別人,不愛自己

如果你google「善良」的定義,會出現:「端正純潔,沒有歹意邪念」,甚至還舉例「善良的人總是站在別人的立場著想。」那麼,站在別人立場著想,就真的善良了嗎?

何瑞之為了Rebecca的自由,妥協放棄了愛她;為了媽媽著想,從不拒絕不請自來的簡慶芬;為了老婆慶芬著想,也從不跟舊愛Rebecca聯繫。他真的很努力的滿足身邊所有愛他的人,唯獨自己。每每看到何瑞之的片段,我心裡都有種說不出的憋屈跟氣憤:「你倒是再努力留住她啊!想想其他辦法啊!你倒是拒絕啊!為什麼那麼沒有原則?你倒是說說你愛她啊,為什麼默默付出從不說出口呢?」

raw-image

他為所有人著想,卻忘了要同時站在兩個對立的人的立場著想,有多艱難,因此常常顧了這端、失了彼端。

我好想告訴何瑞之:「好好愛自己,讓別人知道你的需求跟脆弱。」如果你對Rebecca的愛不想放手,跟她聊聊針對媽媽不喜歡她的「無解習題」,你還願意怎麼做來挽留她;如果你這麼愛媽媽,跟她聊聊你那不被信任的感受、你想掌握自己人生的渴望;如果你這麼愛老婆簡慶芬,跟她聊聊你被出軌的受傷、你認為你用什麼方式愛她。你不要只用行動證明愛,卻不說出自己的心聲,你不要只愛別人,不愛自己;最後納悶為什麼沒有人開心;因為,你的「善良」是種不開心,這種不開心,對身邊的人又何嘗不是種「不夠」善良呢?

「我到底還要怎麼做?你告訴我好不好?」

#2「不夠」善良的原因—簡慶芬:我一定要過得比別人多彩多姿

「比較」,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它不只是人性,更是社會氛圍下助長的「鬼」。小時候比成績、長大了比業績,就連談感情都要比速度、比誰更幸福。

12年前,簡慶芬費盡心機,在何瑞之跟Rebecca搖搖欲墜的關係中見縫插針、迎合何媽挑撥離間的計謀,順利成章住進何瑞之家,在付出一切後獲得與何瑞之的家庭;但她卻無法滿足於日復一日的平淡,因此想重新找回「競爭的樂趣」,開始在社群上關注Rebecca的人生,把她當成假想敵,來激勵自己「不要輸她」。「比較」的鬼讓不服輸的慶芬很不安,認為所有近在眼前的幸福似乎都不屬於自己,更糟的是,即便帶著巨大的疑惑仍默默「憋著」,因此,紅葉蛋糕跟戒指的謎題等到12年後才揭曉:原來她真的被何瑞芝愛著。

raw-image

我好想告訴簡慶芬:「別人沒有那麼重要,妳自己比較重要。」這句話是我在某個教育機構時,當小孩在彼此比較時,聽到老師對小孩說的話。是啊,妳自己認定自己如何,比妳認定妳跟別人比較的如何,還更重要;畢竟,人跟人之間比較永遠沒有絕對值—何瑞之不是「比較愛」Rebecca或「不愛」妳,而是兩者的愛全然不同,無法放在一個秤上比較,全無更好或更壞。

面對「很久都沒有那種很快樂」的感受,妳要對話的對象應該是何瑞之跟自己,而不是另一端的Rebecca啊!適度的「競爭心」讓人獲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但過度變成摧毀自己擁有的一切,妳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妳最後傳給何瑞之的訊息,總算是好好的對話了,因此那邊是我全劇唯一哭的地方。所以,妳說,花那麼多時間在敵人身上,值得嗎?比來比去,原來妳才是那個對自己不夠善良的人。

「我的意識,讓跑道上專注看著前方的我,
忍不住望向了彼岸的敵人,於是我絆倒了我自己。」

#3「不夠」善良的原因—Rebecca: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成為什麼樣的自己,才是值得被喜歡的呢?這題對很多人來說很難,對不習慣去「討好他人」的Rebeeca更是。很習慣被討厭的她,也很習慣的放棄「被愛」這件事。

從小不怎麼感受到親人的愛,只有一個總是製造麻煩卻相依為命的哥哥;職場上認真做事、說話直接,卻不受待見;感情上總覺得自己對對方來說,不是那麽好的選項;就連命運都多舛,明明正走在跟自己和解的路上,卻迎面撞上了乳癌。這都是什麼人生啊,許多觀眾看完也都好共情,好像妳真的是最可憐的那個,我連此刻想說些什麼都覺得難以下筆,因為妳似乎是更為明顯的「被害者」?

raw-image

仔細來看,又好像不盡然。同事構陷妳、主管誤會妳,妳什麼都沒說只想用實力證明自己;何瑞之以一指婚戒、一棟房子挽留妳,但妳仍然覺得,他跟善於討好的簡慶芬一起生活應該會比較好過;在得知妳得乳癌後,追求妳的于向立後來想通了想挽留妳但妳不接電話。我好想對妳說:「妳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愛,所以,不要那麼快放棄。」在妳感受到簡慶芬的插足時,妳為什麼要默不做聲、若無其事、悄然退出呢?妳明明那麼值得被愛,為什麼12年前沒有再為了自己努力爭取一次?為什麼要讓何瑞之佔據妳12年的光陰,像一根拔不掉的刺,那麼痛?如果妳最後壓根沒有要化療好起來,為什麼不讓你愛的人、愛你的人,陪妳走完最後一程?

raw-image

很多人說她就是劇中的Rebecca,我不至於這樣說,但我的確在妳的身上看見了某部分的自己:那種「自卑又驕傲」的心情:由於自尊心低落,所以我總感覺要把工作做得很完美,才能讓別人肯定我;要很有能力可以獨立,才能讓別人覺得我有價值;甚至要很能灑脫面對失去愛人的孤單,才能「不被討厭」。下輩子,妳不要再那樣自以為是對別人善良了,勇敢的為自己護航,才是對自己足夠善良,像妳在捷運上舉起「我是乳癌患者」那樣。

「被討厭真的很討厭,你知道嗎?」

對自己不夠善良,所以遺憾一直發生

「我會努力成為你想要的樣子」、「我會做得比別人更好」、「我會讓自己不耽誤你的人生」分別是何瑞之、簡慶芬、Rebecca。這份自以為是對他人的「善良」,就是對自己的「不夠善良」,然後又衍生出了對別人的「不夠善良」。

這部劇談婚姻、談單身、談未跳脫的父權體制等等,但我覺得更核心的是「跟自己和解」:如何忠於自己真正的感受?如何勇於正視內心的魔鬼?善良,不該是「你不說,我不問。」否則都將敗於「表面的和平」,讓單純的愛變得充滿懸念;比起大吵一架,很多伴侶更傾向不溝通,彼此忍耐度日直至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徒留遺憾。

你喜歡、不喜歡什麼、想如何被愛、想怎麼愛人,能不能更勇敢的說出來?能不能,多一點坦誠相待?那麼,也許遺憾就不會發生了,因為,你知道你真的真的努力過了。


如何愛 你才相信
這不是意外 這不是慷慨
為何放棄 為何懷疑
別太快將我推開
用真心取代 你內心疑猜
如何拉近這一段芬蘭距離?


內容總結
不夠善良的我們
4
/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