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珍惜「理所當然」,百年前理想公衛都市發展溯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駛離熱鬧的台南市區,沿曾文溪往台南山上區走,沿途零星散著桶仔雞店家,還不到在芒果產地聞名的玉井區,路邊樹上滿垂著尚青的芒果,接下來就要迎來芒果產季呢!

今年2024年,距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築熱蘭遮城起400年,不少台南景點規劃相關活動、展覽。水道博物館雖然與VOC無多大關係,不過也湊熱鬧在入口貼了TAINAN 400的主視覺。除了淨水池、送出唧筒室、快濾筒室三大建築以外,仔細看背景也是細節滿滿,水波間還有兩株老松和數隻蝙蝠,來走進花園一探究竟!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花園生態

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不負其名,一入園就置身美麗的灌木叢花園,參觀當時仍見數名園丁勤修剪照顧。園內保留日治時代存留至今的琉球松,已有90年樹齡。早已退休的慢濾池,現在則成為茂密的仙人掌花園,正盛開黃豔的花。

密林區旁設有兒童遊戲區,遊憩時有樹林遮蔭,同時為當地禽鳥提供生態資源。還有挖土機造型的投幣搖搖車,真的可以挖土呢!



挖土機投幣式搖搖車,真的可以挖土!小心小孩一上去就不想下來了

挖土機投幣式搖搖車,真的可以挖土!小心小孩一上去就不想下來了


另外,距離水道博物館1.8公里的淨水池區,因建築內現為蝙蝠棲息地不開放參觀,只能參觀建築外觀,足見水道博物館守護不打擾的心意。

雖然不能參觀蝙蝠棲地,但水道博物館的解說會提到蝙蝠棲地、拍攝紀念相片的特效框也可以選擇蝙蝠卡通圖,讓遊客知道這個地方的生態。



現存最完整的日治時代淨水場

水道水」即自來水的日文漢字。水道博物館包含日治時期留下的淨水場建築,台南山上區的這個淨水場並非當時的唯一,卻是至今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其他地區的淨水場遺跡也許只能從水源路、水源市場......等地名去溯源了。

這個山上區的淨水場主要目的是供給台南市區生活用水。除了日治時期的快濾筒室、送出唧筒室,也保留了民國四十年代因應戰後人口快速增長、用水量大增而增建的快濾池室。

如果時間充裕,推薦跟著園方導覽走一遍,假日有免費定時導覽、平日則須付費預約。學識豐富的導覽員能在一小時內介紹該淨水場的地理、建造緣起、淨水過程,絕對會收穫滿滿。

萬一時間不夠充足,官方提供App導覽及線上VR導覽服務,博物館現場也播映可愛易懂的卡通動畫,孩子們也能寓教於樂。

巴爾頓、濱野彌四郎、八田與一和其他構築理想的無名者

出生於英國的威廉•K•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1856-1899年)專長為衛生工程設計,曾在日本各地調查、設計水道衛生工程,1896年後被台灣總督府聘用為衛生工程顧問技師,對台灣都市自來水規劃有極大貢獻。可惜在台灣染上疫病,一度想努力繼續進行台北、基隆的水道工程,而後回日本療養時因肝病去世。

巴爾頓(右)、濱野彌四郎(左)在辦公室前的Q版雕像

巴爾頓(右)、濱野彌四郎(左)在辦公室前的Q版雕像

巴爾頓因病回東京療養後,跟著他來台灣的弟子濱野彌四郎(1869-1932年)仍繼續留在台灣,直到1919年回日本前,這23年間濱野持續建設台灣的上下水道,陸續完成基隆、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主要都市的水道規劃與建設,奠定台灣近代化的基礎。

雖然濱野彌四郎聽起來有點陌生,但人家不只用心規劃都市公衛,還非常富有學識!

水道博物館就展出了濱野彌四郎在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科的修業證明書,土木工學材料、構造強弱學、衛生工學、橋樑施工法、蒸氣機關、家屋構造、地質學、工藝經濟、土木行政法......等,數名帝大教授簽署茲證明濱野彌四郎完成相關學業,並認可本科學業之能力。可見著手都市規劃,必須要有土木機械、衛生、經濟、行政等全方面思維。

濱野彌四郎的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學力證明

濱野彌四郎的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學力證明


我們耳熟能詳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1886-1942年),這位與濱野彌四郎同是東京帝國大學土木學科畢業的技師,同時也是濱野的下屬,曾參與濱野的水道規劃,特別致力於台南水利建設,並在1930年完工啟用嘉南大圳

光陰同曾文溪水潺流,轉眼已是百年後。

2024年5月,曾文、南化水庫聯通管即將通水啟用,剛好在拜訪水道博物館後看到這則新聞,儘管台南淨水場已退休成為現在的水道博物館,我感覺巴爾頓來不及在台灣實現的理想,已經交棒給濱野彌四郎和八田與一,而後又有無數的、名留台南史的、也有名不見經傳人們接棒。灌溉餵養數代台南人的嘉南平原,讓這片土地越來越蓬勃。


理想成為理所當然時,別忘記背後努力的人們

在生活便利的現代,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用水好像理所當然,也許這種理所當然就是當初都市規劃想打造的理想世界。乾淨用水無虞的現代人大概很難想像,多家戶需要共用水龍頭、甚至還沒有淨水設施前需要打井水的生活。

前幾天看到日本朋友追蹤日本石川地震災區,震災後5個月了,仍有部份地區仍限水、只能使用流動廁所。即便是現代科技如此發達,單只是要維持乾淨、方便用水的理想,背後需要非常多人力、資源去維護。

包括水道博物館園區內環境這麼好,也是多人努力的結果,園區內外廁所不算多,但都維護得整潔明亮,還有小孩專用的小馬桶;步在讓人心曠神怡的花園,那是園丁們悉心照料的成果。

水道博物館走一遭,更能體會到每一滴水都得來不易、都是幕後人們默默努力的心意。推薦大家到水道博物館散散步、飲水思源。

21會員
103內容數
日劇、電影、動漫、讀書心得。紀錄那些觸碰到心底的作品。有時會出現BL作品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