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拿鐵因子》改善你的理財觀念?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大部分理財書籍,讀起來要不「說教」味道濃厚;要不充滿表格、數據、公式、專有名詞等,讓人目眩神搖;再不雞湯式的激勵語言,彷若「童話故事」的成功經驗,餵養讀者。但是今天要介紹的這本很不一樣。


《拿鐵因子》以其小說體裁,鶴立雞群;以流暢的翻譯文字,簡淺明確的財務觀念,異於坊間書籍。我覺得裡頭有三個觀念,值得與讀者分享:


一、收入增加,花費不增加


大家以為理財的關鍵是增加收入,但真相是,收入增加,不會改善財務處境。收入是水,支出是船,很多人在收入更高後,水漲船高,花了更多的錢買東西,產生惡性的財務循環。換言之,財務問題的關鍵在於支出習慣,而收入(賺更多的錢)是不會改變花錢習慣的。


舉個例子來說吧!多數人加薪後,理所當然想著要犒賞自己,花費也就跟著「加薪」。然而,是否想過,人類的欲望無窮,賺多少就花多少,只會讓自己如轉輪上的老鼠,努力工作,到頭來卻沒有存下半點錢,只留下唏噓與惋惜。況且,尚未加薪時,能以未加薪前的額度過日子,何以加薪後就無法呢?


因此,外在通膨固然恐怖,但是支出通膨(花費每年增加)更恐怖!


二、好習慣勝過列預算


眾多理財書籍都會強調「記帳」與「預算」的重要性,然而真正付諸施行的又有多少人呢?


「記帳」本身相當細瑣枯燥,讓人興趣缺缺,縱使記完帳,分析花費的種類與比例,又有多少人能進行「修正」呢?人們消費常常有慣性,很難立馬改善。另外,我們常常過度自信地擬了「不可能」達成的預算,就會發現每個月都得追加預算,時間久了,自然也懶了……。


本書針對這類人類的「惰性」,提出解方。既不要你列出預算,也不要你認真記帳,而是希望培養「好習慣」。首先,要有消費意識,當你開始對每筆花費有自覺與警覺,你就會把錢當錢看。其次,不要一次到位,而是逐步、漸進地達成,例如每天都要喝一杯星巴克咖啡,改為每天一杯超商咖啡,再而每天一杯罐裝咖啡……,依此類推,降低花費。


三、現在就過富足的人生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出自李白〈將進酒〉,是我很喜歡的詩句,期許自己能有這樣豁達的態度享受生活與生命。


你在吃排骨便當的時候,是先吃排骨,還是白飯?我想多數人應該跟我一樣,是一邊吃排骨,一邊配白飯!


誰說人生只能先苦後甘(先白飯後排骨),以及先甘後苦(先排骨後白飯)兩種選擇?財務與人生,應該有「第三條路」,既大口吃排骨,同時配著白飯。小孩子才做選擇,兩個我都要。


拿鐵因子不是要你做一個吝嗇的人,不去享受生活,而是去除那些非必要的消費習慣。


以我來說,到處旅遊走走看看,是個人的興趣與調適身心的方式。旅遊開銷較大,我就必須削減其他生活上不必要的花費,例如串流平台訂閱,省下的錢就可以拿去支應旅遊平台的行程。


這麼一來,既可以享受我要的人生,對生活又沒有太大的影響,取得一個平衡。我不想等到退休、年老的時候,或許手邊有一些錢,卻被醫生禁止出門,無法來去自如,或拍下一張張老態龍鍾的照片。


整體而言,這本書對於理財初學者來說,如謳歌牧園般,輕鬆愉快讓人吸取財務知識。對於老手而言,又可以在某些情節,看見自己的影子,並有所啟發。推薦大家閱讀。

313會員
90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