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班、第六組&運動會讓我的孩子不想努力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三年級重新編班,孩子對班導的第一印象是「好兇」、「講話好大聲」,帶著這樣的第一印象,孩子小心翼翼的開始了三年級的校園生活......

每週抽籤換座位

班上多數同學都曾搬著自己的課桌椅到教室後方抄寫班規,班導也很頻繁的更動座位,每週結束前,都會先抽籤決定下週的座位,週末過後,同學們再找時間移動座位,通常是午休或上課時間。在這個班級,有兩種座位分組,傳統座位排列下,每一直排一組;還有像小組分組的方式,每五到六位同學的桌子圍成一組。

而廁所班就是直排分組時,規劃在教室最後方(牆壁另一邊是廁所);第六組則是小組分組時特別規劃出來的一組。

值日生以小組為單位,上學期是每一週換一組值日生,在這樣的安排下,孩子只要輪到值日生週,每天回家就是不停的抱怨,像是午餐時間值日生需要打菜,所以會比其他同學晚用餐,等到忙完差不多也只剩下五分鐘左右,隨便吃個幾口又要開始收拾及打掃,而我家孩子極度重視睡眠,這幾天總是滿臉疲憊,讓孩子更感冒的是每一組已經有原本要負責的事情,但遇到當值日生時就會有一堆工作清單排在後面,只要有一點小延遲,班導就會開罵。更讓孩子氣憤的事,只要班導認定小組沒有做好,下週要繼續幫值日生,或者因為病、假事假而沒有盡到值日生的責任,下週也要繼續負責值日生的工作。到下學期就好一點了,班導將值日生改為一天一組,按照組別的排列來輪流值日,這算是下學期少數值得開心的事件。

懲罰為導向的點數制度

標題說到的廁所班和第六組,通常班導會將比較愛講話或調皮的同學安排到那裡,但還有另一種是個人點數較低的同學也會這樣被安排。

點數有分個人點數及小組點數,

個人點數:參與比賽得獎或上課答題正確等表現良好,就會加分,但扣分就任何事件都可以當作理由,像是上台答題錯誤、比賽沒拿到名次或拖累同學、打掃不確實、上課講話、遲到、該做的事情沒在時間內完成......等。以上我覺得是還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有一些就很不能接受,班導會突然要求全班拿出輪讀書交換(或者任何課本、作業簿),但讀物通常會放在家裡直到聯絡簿有註明才會帶來學校交換,這樣突如其來的要求,若是無法拿出班導需要的物品,直接扣分!

小組點數:上課時依照組別狀況給予的加減分,分數最低的小組下週要當週值日生。

因為孩子很常被莫名其妙的事情被扣分,長期累計下來都是負分,分數被扣的比被加的還要多時,時間一久孩子就不想努力了。曾經我也鼓勵過他試試看可以加分的事,但在班級氛圍及屢試屢敗的嘗試下,我也選擇站在孩子身後支持他,我們就「算了」,這些分數不代表你,也不影響你的未來,我希望孩子可以尋找值得自己努力的事情來做,重點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班導,怎麼樣你可以快樂一點,就那樣做吧!

孩子還分享在班級黑板上,大家都被扣了好多分,有的扣到負70分以上,大家也都無所謂了。

在放棄討好班導後,孩子讀情緒明顯好轉了一些,但班導無時無刻的負面情緒及錯誤的價值觀宣導,還是讓孩子每天回家都一堆疑問......

孩子說運動會要請假

運動會前,開始評選接力賽的選手,也不斷練習各項團體賽項目,曾經在一、二年級賽跑沒有得到第一名的孩子在三年級運動會前也一直很努力的練習,希望這次可以得到第一名拿到獎牌,但運動會還沒到孩子就多次告訴我「媽咪,運動會我要請假!」,我驚訝的看著他,運動會不是最好玩的嗎?怎麼不想參加呢?「班導說我跑得很慢,還直接點名我......」「班導說疊杯比賽如果有同學是拖油瓶害全班沒得到名次,班導說要扣分......」

接下來的日子只要有運動會的相關活動或練習,孩子回家都會說班導又發脾氣了,「誰誰誰做不好被念」或者「我今天動作慢又被罵了」,我的天啊~這些狀況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但還是半推半就的說服了他,運動會當天他也就心不甘情不願的進了學校。

運動會時,班導在面對家長一如往常的熱情友善,賽跑孩子拿了第二名,但沒有獎牌,而班級的競賽疊杯得到第三名,接力賽得到了第二名,成績算是非常好,因為知道如果沒有得名孩子可能會被扣分的我,當下鬆了一口氣。當天放學後班導也分享了賽事成績,明顯感受到班導的喜悅及驕傲,這一班學生如此努力認真,這都是應得的。

在這之後開始有了一些問題出來,有時會與其他家長一同遛小孩,聊天時說道運動會的事情。

有家長分享,小孩在運動會前努力的練習賽跑,但班導對於練習的結果是用負面且怒罵的方式,讓該家長十分心疼小孩。

有家長分享,小孩說班導現在都對接力賽得獎的同學有特別待遇,這很不公平。

有家長分享,自己的小孩是接力賽跑者的其中一員,賽事在下午進行,但早上可能小孩吃壞肚子十分不舒服,於是跟班導說要請假,但班導認為接力賽比較重要,希望小孩能繼續參與,家長很生氣,直接請假帶走小孩。

大家都認為班導只在意班級表現,而非學生個人感受,而班級或學生參與比賽得獎,班導似乎也能沾光,像是小功、大功這樣的表揚,所以平時班導並不會因為關心學生個人學習狀況或校園生活與家長互動,只有在得獎時會透過LINE與家長分享喜訊。說到這裡,家長們的表情都是滿滿的無奈,即使如此,大家還是選擇隱忍,希望小孩在學校可以不要被針對,繼續過著平淡的日子。

忍耐,不是我想示範的

上學期運動會前,僅僅發生了這些事情,我開始思考該怎麼從其他家長身上挖到更多不同的資訊,但是能遇到的家長少之又少,孩子的疑問卻一天比一天還多,我只知道我不想忍耐,也不想讓我的孩子活在這麼壓抑的環境下,煩惱越來越多,我必須穩定心理狀態並靜觀其變,以防衝動的我跑出來害了孩子在學校的低調破功。

待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