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經濟概要

Patrick.Wong
發佈於Patrick的人生故事館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會開始對馬來西亞有興趣,是因為在紐西蘭遇到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對他們懂得許多語言感到佩服(普通話、英文、馬來語、粵語、福建話…),不時一句話摻雜了馬來語、英文加華語的帥氣感,還有一些當地獨有的名詞,令我感到新鮮。

重點是,大部分相處起來都很舒服,且工作認真,推薦的馬來西亞食物也令我們驚豔!

仗著種種對馬來西亞的好奇,根據網路蒐集的資料,拼湊出我對馬來西亞最初的認識,催生了這篇文章。

總經概要

馬來西亞為東南亞第四大經濟體,是東協創始會員國之一,近年的GDP表現成績如下:

近年來除了2008–09年的金融海嘯&2020年的新冠疫情導致經濟成長衰退外,其餘年份維持增長,22年的年增率甚至罕見地高達8.7%。

GDP至2023年已達到4.16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世界排名35,比紐西蘭還高出一大截!

人均GDP在經歷疫情的短暫下跌後,2023年再創下1.17萬美元的歷史新高,世界排名66位。

從GDP 生產端來看,服務業占58%、工業占35%、農業占7%。其中,服務業以零售批發業25%、資通10%為主;工業以製造業65%、採礦業20%、營建15%為主。

從GDP 消費端來看:

GDP成長主要動能來自出口77%,其次為消費57.6%。

進出口貿易

根據台灣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提供的馬來西亞(Malaysia)經貿檔,來看馬來西亞進出口貿易概況如下:

最主要的貿易夥伴為中國與新加坡,其次為美國、日本與歐盟。主要的進出口項目為電機與電子產品、精煉石油產品。

有別於台灣,因為中美貿易戰導致選邊站,企業的營收獲利也是兩樣情。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優越,對中國或美國的貿易依存度不像台灣過於極端,更因為新加坡分散地緣政治所帶來的風險。

GDP成長仰賴出口的馬來西亞,不論是在貿易夥伴還是貿易項目上,都不至於過於極端偏頗,與澳洲、紐西蘭貿易過於依賴中國,或是台灣的經貿結構相比,馬來西亞都相對健康,較經得起近年來地緣政治的劇烈變化。

匯率變化

撰寫本文的當下日期為24年5月19日,因此外匯就以每年5月19日為基準,抓每年5月19日做為參考,來看馬幣近年外匯變化(5月19日若逢休市,則改取距離5月19日最近日期為主)。

以台幣的角度來看,馬幣兌台幣(MYR/TWD)近十年都是長期緩貶的趨勢:

由於台幣並非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以美元兌馬幣(USD/MYR)才更符合主流觀點:

由於比率網沒有USD/MYR的歷史資料,因此改以YAHOO每日收盤價為主。

從上表看到,近年來馬幣一路走貶,2024年更是來到近年新低。貶值原因除了美國前幾年升息外,今年預期美國降息時間延後,帶動許多亞幣爭相走貶。

物價指數CPI

這幾年陸續經歷疫情、天災、人禍以及戰爭,全世界都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馬來西亞也不例外,只是通膨幅度沒有美國、紐澳等國家來的嚴重:

在疫情後,大馬的CPI迅速從年減拉至年增4%多,即便如此也沒有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8.5%還要誇張,也不像美國CPI仍降不到目標3%以下。

截至4月為止,24年的CPI都維持在警戒線2%以內,是許多國家夢寐以求的溫和通膨成長率。後續需持續關注,馬幣是否會再破新低,導致進口商品報價上漲,導致CPI上升。

薪資表現

由於馬來西亞的最低薪資以「月」來看,2002年5月1日調升至1500RM後,根據維基百科《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 — Wikipedia》比較全世界的薪資表現來看,換算成美金計價約月薪336美元,世界第60名。

以每周標準工時45小時計算,換成以時薪&美金計價,時薪則為1.86美元,同樣是世界第60名。

若以薪資中位數來看,參考《2023年首季 马来西亚员工薪资中位数2600令吉 受雇人数达645万人》,文章提到2023年Q1薪資中位數為2600馬幣,換算台幣(2600RMx6.466)大約是16811元左右。

非正規的經濟指數

除了正規常見的總經數據外,以下提供三個「非正規」的指標供娛樂參考,在這些不正經的經濟數據背後,也反應馬來西亞薪資與物價「相對」的「部分」事實。

大麥克指數The Big Mac index

買一個麥當勞大麥克需要花多少錢:

馬來西亞一個大麥克價格為13.15馬幣,在眾多國家中排名倒數第六,表示比大多數國家都便宜許多!更沒想到的是,現在一個大麥克要75台幣的台灣,竟然在五十幾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

星巴克指數Tall Latte Index

以美元計價,一杯星巴克中杯拿鐵為基準,得出各個國家的價格高低:

馬來西亞在登記的72個國家中,以一杯中杯拿鐵3.04美元拿下第13名便宜的名次,反觀台灣則是4.86美元一杯,是所有排名中第11貴的國家。

iPhone指數 iPhone Index

2023年以iPhone 15 Pro (128 GB)作為基準,以各個國家的平均薪資來看,總共需要花幾個工作天才能把iPhone 15 Pro帶回家:

馬來西亞排名第九,需要30.7個工作天才能將一台iPhone 15 Pro (128 GB)給帶回家。全球時薪最高的澳洲僅需6.3天,第二高的紐西蘭則為8.8天,台灣則是需要18.7個工作天。

假設工作一周五天來看,澳洲只需要工作一周多,但在馬來西亞卻需要一個半月才能購入,馬來西亞所需要的工作天數是澳洲天數的快5倍之多!

經濟總結

馬來西亞經濟彈性很大,農、工與服務業的經濟結構並沒有過於偏重在服務業上。從各項經濟數據可以看到一、二、三級產業各有發展,發揮自己原物料大國、東協、關稅、亞洲交通要地、電子產業等優勢。

GDP長年多為成長趨勢,即便疫情導致經濟疲軟,僅經歷一年的衰退後就恢復成長動能!

在中美貿易戰的格局下,沒有因為貿易過於偏重哪一方導致經濟動盪,避免了池魚之殃,還藉機吸引一批中國供應鏈外移的投資潮,布局東協與東南亞市場。

看了幾個不正經的物價指數,發現大麥克與星巴克的價格指數較低,推測當地民生必需品等物價受通膨影響程度較低;反觀在國際訂價差異較小的國際商品如3C等,馬幣長年走跌,會是推升進口物價的主因,低薪則會讓民眾更難以消費進口商品。

馬來西亞GDP主要動能來自於出口與消費,雖然馬幣貶值有利出口,但是在兩年未調薪的狀況下,進口商品變貴則會抑制消費,如此經濟成長引擎中的消費會就此放緩。

該如何善用國家優勢、補足劣勢,並拿捏貶值、薪資間的平衡,讓經濟健康成長,則是馬國政府接下來將面對的課題。

以上就是筆者從網路各處蒐集資料後的總結,若有任何需要校正之處,還請各位讀者、專家不吝指教,謝謝。

後續有機會,再來撰寫有關馬來西亞的地理、氣候、人文與時節。

有緣人,我們下篇文章見!


參考資料來源

  1. 馬來西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 Malaysia Full Year GDP Growth
  3. Malaysia GDP
  4. Malaysia GDP per capita
  5. 馬來西亞-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
  6. 馬來西亞-GDP內涵(年增率)
  7. 馬來西亞(Malaysia)經貿檔
  8. 馬來西亞GDP — 產業分類、GDP結構、地區GDP趨勢與發展
  9. 馬來西亞經濟
  10. 馬來西亞-主要產業概況
  11.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馬來西亞
  12. 馬來幣匯率歷史
  13. USD/MYR (MYR=X)
  14. List of countries by minimum wage — Wikipedia
  15. Malaysia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16. Malaysia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YoY
  17. A snapshot of inflation in Malaysia
  18. 2023年首季 马来西亚员工薪资中位数2600令吉 受雇人数达645万人
  19. The Big Mac index
  20. Mapped: The Price of Starbucks by Country
  21. iPhone Index 2023: Where will you earn money fastest on Apple’s latest flagship?

好文推薦

223會員
436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