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行銷與SEO(搜尋引擎最佳化)的世界裡,關鍵字研究是決定網站能否脫穎而出的核心戰略之一。正確的關鍵字策略不僅能帶來精準流量,更能提升品牌曝光與轉換率。本文將從用戶搜尋行為、關鍵字分類、選字技巧、競爭分析到黃金關鍵字挑選,系統性解析關鍵字研究的全流程。
一、用戶的搜尋行為洞察
理解用戶如何進行搜尋,是關鍵字研究的第一步。根據調查:
- 使用單一關鍵字搜尋:38.1%
- 使用一句話搜尋:24.5%
- 使用多重關鍵字搜尋:33.3%
- 其他方式:4.1%
當用戶得不到理想結果時,他們的反應如下:
- 改用另一個關鍵字:60.5%
- 增加或減少關鍵字:46.6%
- 改用另一個搜尋引擎:40%
- 再嘗試搜尋一次:30.4%
- 放棄搜尋:26.1%
啟示:用戶搜尋行為多元且彈性大,善用長尾關鍵字與多樣詞組能更貼近用戶需求。
二、關鍵字的3+5類型分類法
3大搜尋意圖分類
- 探索型:用戶尚未明確需求,尋找靈感與方向。
- 資訊型:用戶尋求特定知識、解答或解釋。
- 購買型:用戶有明確消費意圖,尋找產品、服務或購買管道。
5大關鍵字類型
- 品牌字:如公司名、品牌名。
- 產品名:如型號、商品評論、推薦。
- 功效字:如「哪裡買」、「價格」、「評價」。
- 行業字:地區、產業相關詞彙。
- 分類詞:品項、類別、屬性。
應用:可透過搜尋引擎下拉選單、相關搜尋建議、競爭對手分析等方式,延伸更多關鍵字組合。別忘了考慮別稱、縮寫、同義詞(如「腳踏車」=「單車」、「自行車」)。
三、選字策略:用戶角度與工具輔助
- 不是你會用什麼字,而是用戶會用什麼字。
- 忌諱憑直覺或自我感覺,應善用關鍵字規劃工具(如Google Trends等)。
- 站在用戶需求與搜尋流程思考,挖掘長尾關鍵字。
- 內容規劃優先考慮能帶來消費者屬性與產出相對應內容的關鍵字。
讓搜尋引擎告訴你
輸入“台灣”,下方會有相關的關鍵字出現

更多建議

參考競爭對手

四、黃金關鍵字的三大條件(兩高一低)
- 高相關性:關鍵字必須與你的產品/服務高度相關。
- 高搜尋量:在多個可選關鍵字中,優先選擇搜尋量高者,但前提是相關性高。
- 低競爭度:競爭對手越少、越弱,越容易取得排名。
重點:關鍵字搜尋量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指標。還需評估其與用戶意圖的契合度,以及是否能帶來實質轉換。
五、關鍵字研究四步驟
- 蒐集關鍵字:利用工具、競品分析、下拉建議等多元來源。
- 篩選與分類:根據意圖、類型、屬性進行歸類。
- 評估價值:分析搜尋量、競爭度、轉換潛力。
- 持續追蹤與優化:定期檢視成效,調整策略。
我常用的關鍵字搜集工具[文章連結]
六、競爭對手分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觀察對手的標題設定、頁面數量、網站權威度、反向連結、社群表現、流量排名等。
- 常用分析工具:
- 網站收錄量(site:網址)
- 網站流量排名
- 網域年齡
- 網站權威度
- 反向連結
- 關鍵字排名
簡易判斷競爭難度
- 搜尋結果前5頁網域級對手數量
- 第一頁高質量網站數量
- 廣告排名數量
原則:避開強大對手,聚焦利基市場,從低競爭、高相關性的關鍵字切入。
深入了解競爭難度判斷[文章連結]
七、策略思考與SWOT分析
每個品牌都想改善弱點,但更應強化自身優勢。建議花5-10分鐘列出:
- 優勢:有哪些資源、特色可放大?
- 劣勢:現有短板如何彌補?
- 機會:市場趨勢、用戶需求有哪些新機會?
- 威脅:競爭對手、產業變化帶來哪些風險?
思考方向:
- 如何善用並放大優勢與機會?
- 如何正視並改善劣勢與威脅?
結語
關鍵字研究是SEO成功的基石。唯有深入理解用戶搜尋行為,善用分類與工具,結合競爭分析,才能制定真正有效且長遠的關鍵字戰略。記住:「不是你會用什麼字,而是用戶會用什麼字。」唯有貼近用戶、洞察市場,才能在搜尋排名戰場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