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講記 ‧ 第十五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5 分鐘


這篇「往生論講記」是淨空老法師於 1994年10月在美國達拉斯 及 1994年12月在台灣彰化講解 天親菩薩著作《往生論》的講稿。這篇講文,參考了曇鸞法師的註解來演講,是留給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想在這一生當中,念佛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為非常難得的參考資料。


《往生論》講記 第十五篇

~ 天親菩薩著論 | 淨空老法師講解

】「經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願文。彌陀在西方示現成佛,已經十劫了,當然他的願都兌現了,決定不是空願。從這個本願上來看,我們一切的疑惑都斷除了,因為沒有任何經文,比這個更真實,這是世尊為我們轉述的,阿彌陀佛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是釋迦牟尼佛轉達彌陀的本願。世尊的轉述,如同彌陀親自說法沒有兩樣,我們一定要能夠深信不疑。

在這一願當中,我們看出往生的這一些大眾們,所得殊勝的功德利益,確實是不可思議。願文裡頭說,「設我得佛」,這是假設,法藏比丘要成佛了,事實上他現在已經成佛了,就是阿彌陀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在這一句經文裡面,也許同修看到,這一定要是菩薩去往生的,我們是凡夫往生,大概沒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因此,我們必須要把《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願文,合起來看,它的意思,我們才能夠明瞭。

現在我們採用的經本,是夏蓮居老居士的五種譯本的會集本。梅光羲老居士,在序文裡面告訴我們,夏老會集四十八願這一段的經文,也就是現在經本裡面的第六品,整整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的時間會集這一品經文,你就曉得他多麼的慎重。

同時,還有兩個幫忙的人,一個是慧明老法師,這是通宗通教的。另外一位就是梅光羲老居士,梅老居士,是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李炳老曾經跟梅光羲學過教,所以有這麼一段關係在。夏老跟梅老是同學,也是同參道友,他們兩個關係非常密切。慧明老和尚,就是這兩位大德的皈依師父,他們兩位,都是皈依這個老法師的。所以三個人合力同參,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會集現在的這個第六品。

由此可知,會集經文很不容易,務必要把五譯本裡面的意思參透,會集出來的經文,一定是五種原譯本所說的,這個意思,絲毫不能夠遺漏,而文字又須要簡潔通暢。所以這個本子,梅光羲老居士認為,《無量壽經》的最善本,將來一直到世尊法滅之後,《無量壽經》還留一百年,必定是這一個本子。所以我們要認識清楚、要珍惜,要依教修行。

在會集本裡面,意思比這一段更清楚、更明白。那就是說,只要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都是菩薩,所以這個地方的諸菩薩眾,凡是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菩薩。

因為西方世界,不像他方諸佛國土,有十法界、有六道輪迴,西方世界不但沒有六道,也沒有十法界,只有一法界。這一法界是什麼?普賢菩薩的法界。所以這個地方,願文也有一句「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所以這個淨土宗跟《華嚴經》非常密切,實在講《彌陀經》就是《華嚴經》的精華,是《華嚴經》的濃縮。所以古人稱這個經,叫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叫小本《華嚴》。我們才曉得,這一部經在整個佛法裡面,它所佔的分量,它所佔的地位。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一到西方就圓證三不退。實在講,這個圓證三不退,絕對不是自己的能力。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你要想證得位不退,這個是最低的一個階級了,得要將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證得小乘須陀洹果,這才證得位不退。這個事情難,我們在座的同修,這是世尊所說的,不是我講的,在《無量壽經》上講的,你能在此地坐一個半鐘點,能夠坐得住,聽這個經聽得很歡喜,佛說了,這是你過去世無量劫的善根成就。否則的話,坐不住,坐在這裡聽兩句就想跑,那沒有善根。無量劫善根的成就,談何容易!

為什麼無量劫的修行,落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生生世世修行,從來沒有一次證得須陀洹果。也就是好比念書,好像念得很勤快,天天念,捧著書本,一考試都不及格,從來沒有一次考過及格的,你說糟糕不糟糕!我們無量劫修行,搞到今天,沒有一次及格,不是沒有修,是真修,就是達不到這個標準,達不到位不退的標準。如果達到位不退的標準,最低限度,你已經證阿羅漢,你不是凡夫了。這就是生生世世修行,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雖然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但是你修了,那個修的功德不能說沒有。所以累積到今天,這個功德可以成熟,要用這個法門成熟,帶業往生。

這一生西方世界,佛的願力加持,就把我們提升到位不退,這在大乘菩薩裡面講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的菩薩,等於小乘須陀洹,在這個斷證功夫上,跟小乘須陀洹一樣,但是要講神通、道力、智慧,小乘須陀洹,那是怎麼比也比不上。

所以生到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薩,初信位的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佛力一加持,就叫我們圓證三不退了,這個是本願上有,經上世尊也介紹得很詳細,這是佛之願,凡是十方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阿惟越致,就是三不退。

三不退地位高。這個行不退,是大乘菩薩,絕對不會退到小乘;念不退是法身大士,別教初地,圓教初住,絕對不會退到圓教十信位,這個通常講三不退,是這樣的地位。雖然,圓初住菩薩,證得三不退了,不圓滿。什麼菩薩這個三不退圓滿?嚴格的講,是等覺菩薩,這是三不退圓滿了。如果把標準放低一點,也是十地菩薩,法雲地的菩薩。

所以,諸位要曉得,生到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威神一加持,立刻你就像十地菩薩、像等覺菩薩一樣。所以古德註疏裡頭,很多都這麼說法,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跟觀音、勢至,把手同行,把手,手牽手一道去遊玩,地位平等。我們在此地跟觀音、勢至,這個地位懸殊太大、太大,沒法子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一樣。為什麼?

他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我也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他先來,他是學長,我是學弟,學長、學弟是同輩的,可以手牽手,把手同行。你修其他的法門就不行,那是觀音菩薩的弟子,到西方極樂世界是觀音菩薩的兄弟,不一樣。這說明,生到那邊,統統是菩薩的身分,我們有分,不要看到這個地方,他方佛土諸菩薩,我們沒分,那你把這個意思就會錯了,我們有分,生到那個地方都是菩薩。

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這就是說明,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在一生當中,不要等第二生,一生當中一定證得等覺的果位,證得等覺,實在講就是成佛。所以這個法門,古大德常講,當生成就的佛法,不要等來生,這一生就成佛。你看,我們這一生往生,往生就不退、就成佛。所以一生成就,不要等第二生。必定,這個語氣非常肯定,至是到達,你必定到達,補處菩薩的這個地位。

除其本願自在所化」。有些人,慈悲心重,雖然還沒有證得補處的果位,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想去度眾生,才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了面,磕了三個頭,他就想去度眾生了,行不行?行。

這阿彌陀佛真是大慈大悲,你沒有智慧、沒有能力,度什麼眾生?阿彌陀佛加持你。所以你真正急著,要度眾生,趕緊到極樂世界去打個轉,自己沒有這個神通道力,得阿彌陀佛加持,如果不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要靠自己修證功夫,那就難,太難太難了!所以你有慈悲願力,要度化眾生。「為眾生故被弘誓鎧」,這個字念破音字,不念「背」,念「披」,跟現在這個挑手邊那個意思完全相同,音也相同,古字是一個字,所以它念破音字,被弘誓鎧,這個弘誓就是度眾生的大願。

積累德本」,這一句話很重要。這個德本是什麼?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諸位要曉得,六字洪名,是諸佛如來萬德之本,知道這個事情的人不多,六字洪名是諸佛如來萬德之本。這個積累德本,用現代的話來講,就叫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積累德本。

這念佛人很多,就是不老實,什麼不老實?一面念佛,是一面胡思亂想,那就是不老實了。老實念佛,這一句佛號裡頭,決定沒有妄想,沒有妄念,那個就叫老實念。所以有妄想、有夾雜、有間斷、有懷疑,這都不老實。真正老實念,沒有懷疑、沒有間斷、沒有妄想、沒有夾雜,那叫老實念,那才是積累德本。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自己念佛,以念佛的法門,接引度脫一切眾生,底下說「度脫一切」。

遊諸佛國,修菩薩行」,極樂世界的菩薩,應化在十方諸佛國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這是《無量壽經》、《彌陀經》上都講得很詳細,他有能力,像前面所說的,一處一時一念,能夠遍供十方一切諸佛如來。

開化恆沙無量眾生」,開是開示,化是教化,為一切眾生開示,教化一切眾生。這數量多少?無量無邊。極樂菩薩有這個能力。「使立無上正真之道」,這個無上正真之道是什麼?就是勸導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彌陀淨土,就是無上正真之道。為什麼?只要往生,決定是一生成佛。所以在一切法門裡面,沒有比這個更高了,這個法門,叫無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倫是同類的。平常,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從十信位到十地、到等覺,五十一個階級,這就講常倫,平常一般菩薩修行五十一個階級。極樂世界菩薩超越了,他不需要一個階級一個階級提升,不需要。「現前修習普賢之德」,現前是講現在,現在他所修的,就是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凡夫沒有分,不但凡夫沒分,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分,什麼原因?心量太小了。普賢行願的特色,就是心量廣大,所以它是法身大士修的,《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修的叫普賢行。沒有證得法身的,普賢行願聽聽念念而已,決定做不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煩惱惑障都沒有斷,這是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個個都修普賢行,這個不可思議,叫難信之法。

底下一段說,「案此經推」,這個此經就是《無量壽經》,像《無量壽經》前面這一段願文,要依照這個願文來說、來看。「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這是從理、從事上來推斷,西方極樂世界菩薩,不必從一地、二地、三地,這樣慢慢提升,不必,這個就是超出常倫諸地之行,他不需要,他可以從初信位,一下就升到七地、八地、九地。好像這個讀書一樣,他會跳級,他不要按照一年級一年級那麼樣去升,小學沒有念完就可以念博士班,這天才兒童。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威神一加持,個個都變成天才了,不需要按照菩薩這個階級,所以也不需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不需要,這是很不可思議的。

有人聞釋迦如來,證羅漢於一聽」,這個一聽,就是聽一次經,聽一次經,他就證阿羅漢果了,這個凡夫,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聽一次他就證阿羅漢果了。

制無生於終朝」,終朝是一天,制也是證得的意思,無生就是無生法忍,這一句的意思,就是在一天當中,他能夠證得無生法忍,比前面高得太多。無生法忍的菩薩,在一般大乘經上講,別教七地、八地、九地,《仁王經》上所說的。《仁王經》給我們講五忍菩薩,無生法忍,是第四個階級。七地證得的是,下品無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由此可知,這個地位非常之高。

謂是接誘之言,非稱實之說」,一般人聽到佛經有這個說法,大家都以為,這是釋迦牟尼佛,方便接引、誘導的言語,不是真的,哪裡一個凡夫聽一次經,就證阿羅漢,聽一天經,就證無生法忍,哪有這個道理!

聞此論事,亦當不信」,聽到阿彌陀佛這個願文裡頭所講的,大概這恐怕也是阿彌陀佛接引的話了,未必是真的,這就存疑了,就懷疑了。其實真有。既然釋迦牟尼佛的會上,有這個例子,超越階級的,阿羅漢四果四向八個階級,他不需要從這個初果向初果,他直接就證得阿羅漢了,這個是超越階級;大乘菩薩不必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一下就能夠證到七地菩薩、八地菩薩的果位,確實有,但是不多,很少數就是了。像我們這個世間念大學的,有七、八歲念大學的,那是天才,太少、太少,一般人做不到。那個天才兒童,小學不畢業就念大學了,他有這個能力。這些都是宿世善根成熟,佛有能力觀察,為他說法,一下就叫他省悟過來,就能證得這麼高的果位。既然在這個世間有,那西方世界還會有問題嗎?所以淨土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語,沒有一句是虛假的。

這底下就說了,「夫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像這些講法,的確是非常之言,普通人聽了他就懷疑,他就不能相信,所以佛也不給普通人講,給普通人講那沒用處。「謂之不然,亦其宜也」,這個普通人聽了不相信,不以為然,這也應該,亦其宜也,應該如是。

所以我們勸人念佛,勸人念《無量壽經》,人家搖頭不相信,這應當的,不奇怪的,正常的。特別是這個會集本,我們勸人,很多人不能接受,很多人不能相信,我們點點頭,難信之法,難怪難怪,這正常現象。這一介紹他,他就相信了,就歡喜了,那個才奇怪,那個不平常,他不是普通人,要是普通人,他不會接受的。他能夠接受,歡喜接受,那個人不是普通人。這些話也不是我們說的,都是佛在經上講的。

再看底下這一段:

【論】略說八句。示現如來自利利他功德莊嚴次第成就。應知。

】前面曾經介紹了,西方世界依報莊嚴十七句,是講一般物質生活環境。這一段,是為我們介紹西方世界導師,阿彌陀佛,『自利利他功德莊嚴』,這個八句,是說的這些。

這個『次第成就』,說明菩薩,為我們介紹前面十七句,跟此地的八句,有條不紊,前後句不能顛倒,他是按著順序,來給我們介紹的。前面十七句,論文裡面有很詳細的說明,因為文太長了,我們時間不夠,我們省略掉了,這個地方比較短一點,我們把它節錄在此地,這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的。

既知國土相」,這一句話,是總結前面十七句,介紹這個依報環境,國土。「應知國土之主」,這個國土,大致介紹這個國土的主人、教主,我們應當知道。所以這個八句,介紹教主。

是故次第觀佛莊嚴功德」,我們要仔細觀察,阿彌陀佛莊嚴功德成就。「先觀座。次觀佛莊嚴身業。觀佛莊嚴口業。觀莊嚴心業。既知三業具足,應為人天大師。堪受化者是誰。是故次觀大眾功德。宜知上首是佛是主。」這個地方講得清楚了,前面跟大家介紹的這個上首,是佛,是主,上首不是指的菩薩。菩薩裡面的上首,是觀音、勢至,這個地方的上首,是指的佛。「次觀莊嚴不虛作住持」。這個八句,是按著順序來介紹的,一點都不亂。

再看下面一段:

【論】觀菩薩。

】這個是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正報裡面觀佛、『觀菩薩』,菩薩就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這些大眾。這些大眾,沒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層次很複雜,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九法界的有情,統統具足,所以是很複雜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完全平等,所以這個法門很難得。

諸位要細細的去讀《無量壽經》,讀,恐怕還不懂,還不容易體會,希望多聽。我們有很多套的錄音帶,因為這個經講了好多遍了,幾乎每講一遍,都留的有錄音帶,遍遍講的都不同,所以有時間,每一次講的,都應該聽聽,才把這個意思搞清楚、搞明白。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阿彌陀佛是以平等法,教化、接引一切眾生。

佛用《阿彌陀經》、用《無量壽經》,接引我們往生,佛同樣也是用這兩部經,接引文殊師利、普賢菩薩去往生。所以九法界這些一切眾生,佛都是用這個經,平等的經、平等法,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九法界有情眾生,佛教他平等成佛,這個要知道。換句話說,除了西方世界之外,任何諸佛剎土裡面修行證果,是不平等的,唯獨西方世界是平等的,這個我們要搞清楚。

諸佛菩薩,講難信之法,就是難信這個平等法。這個平等,實在講,這是連菩薩都搞不通的,現在人常講,說一個什麼東西合不合乎邏輯,不合乎邏輯,理上講不通,事上也講不通。理上講不通,事上講不通,西方世界是偏偏有這個事,偏偏有這個理,這個理跟事太深。所以佛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了佛了,對於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才真的了解,等覺菩薩都不行,都搞不清楚。所以這個難信,那是當然難信。

我們看第二十段:

【論】云何觀察菩薩莊嚴功德成就。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應知。

】這是下面要給我們說的,這是我們應當要細心去體會,應當認真去學習。「真如是諸法正體。體如而行,則是不行。不行而行,名如實修行。體唯一如,而義分為四。是故四行以一正統之。」這個「四」在後面來給我們說。

這一段意思很深,很難懂。因為講到諸法真實的理體,也就是大乘經上所講的真如本性、真心理體,講到這個上面了,這很深、很深。真,就不是假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都不是真的,真就不是虛妄。如,如就是的才叫如。真就是如,如就是真。說個真,何必要加個如?既然兩個字意思是一樣的,為什麼又變了一個名稱?古人這不得已,用比喻給我們說,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把金比作這個真,把金做成的器叫它做如。譬如佛像,佛像是金做的,金是真,佛像就是如,真金在哪裡?這就是,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器如其金,金如其器,叫做真如。我們先把這個意思搞清楚。

真如,是一切萬法的本體,盡虛空遍法界,在佛法裡面,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現代的話,講宇宙人生,從哪裡來的?真如變現出來的,就是本性變現出來的。六祖大師,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開悟的時候,什麼叫開悟?禪宗講,這見性了,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是個什麼樣子?他說出來了,他說了五句。他說「何期自性,本來清淨」,心性本來清淨,心性決定沒有污染,縱然造作罪業,墮畜生、變餓鬼、變地獄,心性還是清淨不染,本來清淨。又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這個具足,就是本來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它一樣也不缺。末後又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人生,都是真如本性所生的,這個生就是變現出來的。因此,整個宇宙人生,哪一法不真?哪一法不如?所以諸位,果然要見到這個事實真相了,原來法法皆是真如,法法皆是自性。

既然法法都是自性、都是真如,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般若會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諸位要曉得,佛說法就好比大夫,給病人治病用藥一樣,這個藥要對症。世間人執著這一切法都是真的,那個真,不是真如之真,如果是真如之真,那就沒事了,那他就沒有病了,是他幻想裡面的真,錯覺裡面之真,那不是真的。為什麼?

它真妄對立的。有真的、有假的,對立的,對立的那個真,不是真的。這個真如,不是對立的。所以佛法裡面講善,那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的那個善不善,它是相對立的。必須超越善惡,那個善是真善,這個是佛法難懂的地方。

所以,我們往往看佛經,依照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標準來解釋,這古人常講,「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諸佛都喊冤枉、冤枉,把佛的意思解錯了。

所以佛講的真,不是我們想像的真。我們一提真,馬上想到一個妄,真妄對立。因此,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破你執著真實。如果你要執著虛妄,一切都是虛妄的,那佛就反過來說,凡所有相皆是實相。總而言之,佛說法,沒有別的意思,破眾生的執著而已。

可是眾生的麻煩很大,你說這破執著,譬如《金剛經》上,用空破有的執著,於是眾生有不執著,又執著空。所以這個真是麻煩,這眾生難度,他不曉得佛的意思,這個地方破掉了,那裡也不能執著。病好了,藥就不要,藥就沒有了。病好了,還要吃藥,這又吃出病出來了。所以眾生的麻煩,就在此地,很不容易體會佛的意思。

體如而行,那就是行而不行,不行而行,這是要真修行。從這個標準上來看,我們的修行都叫假修行,無論你用什麼功夫,你都是在假修,不是真修。所以生生世世修,修了無量劫,修到今天還變成這個模樣,這經裡頭都給我們說出來了。那怎麼辦?

有一個方法,所有一切虛妄裡面,諸位要曉得,唯獨彌陀名號是真實,這個實實在在的,知道這個事實的人不多,所以念阿彌陀佛,這就對了。因為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真如的德號,就是自性的名號,唯一真實,其他都不真實。所以我們老實念佛的人,那叫如實修行。特別是現代,很少人知道這個事實。

所以,體唯一如,底下給我們解釋,這個體,萬法之體,就是一如。我們一定要與真如相應。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只要這一句阿彌陀佛,老實念下去,不要分別、不要執著、不要懷疑、不要夾雜、不要間斷,不需要多久,自自然然,你就念到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說你就得念佛三昧了。得念佛三昧,這往生就決定有把握,這一生就不虛作,就不空過。有人懷疑,哪有這麼簡單,這一句阿彌陀佛四個字,就能成佛?殊不知,愈是最高的法門愈簡單,愈是最高愈簡單,愈是往下面去的就愈複雜,這個理,我們要懂得。

中國學術真正的根源,《易經》,《易經》是中國學術的根本、根源,你看那名字,「易」,容易,簡單容易。愈變就愈複雜了,愈往上去愈容易。我們今天是修第一至高無上的法門,就是最簡單的法門。那些人喜歡囉嗦,讓他們去修去,那個煩雜的讓那些人去修去。我們取的是至高無上,簡單容易的法門,這一生當中必定成就。

在過去,確實有非常好的榜樣,誰?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止一個人,凡是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大勢至菩薩的同倫。你看這個「念佛圓通章」,《楞嚴經》上,菩薩一開口就說,「我與五十二同倫」,同倫就是志同道合,我們都是修這個法門的,念佛法門。

五十二是指的十信位菩薩、十住菩薩、十行菩薩、十迴向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妙覺菩薩,五十二位,全包括了,可以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妙覺就成佛了。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他用什麼方法修?一句阿彌陀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需要藉其他任何方法來幫助,就這麼簡簡單單四個字,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大勢至菩薩,給我們做了好榜樣,用這個法門修行證果成佛的人,無量無邊,這些經典,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睜著眼睛沒看清楚,那叫睜眼睛的瞎子,眼根有問題。

而念佛的方法,菩薩也講得很清楚,「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看八個字,把念佛的方法,教給我們了。怎樣都攝六根?天親菩薩,這個五念法,是都攝六根的方法。如果我們不會,不會也不要緊,我們就用淨念相繼也能成功。

淨念相繼,這個關鍵就在淨,你有夾雜就不淨。譬如這個念佛的人,天天想求生西方淨土,早晚課裡頭,念《阿彌陀經》,還要加上《普門品》,又要加上大悲咒,還要加上什麼亂七八糟東西一大堆,這個叫夾雜,這不清淨,這個不是淨念。為什麼?夾雜太多了。《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講得非常好,不但世間法裡面不能夾雜,所有一切大乘經咒,也不可以夾雜,就是教給你專精,就一句彌陀念到底。

現在政府開放大陸觀光旅遊,我相信不少人,我們佛門弟子,都到大陸去朝過山,看看大陸的佛教。念佛人,應當去看看蘇州靈巖山寺,印光大師的道場,看看印光大師的關房,現在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他老人家一個小小的念佛堂,念佛堂裡供的,只供一尊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都沒有,只供一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背後,他老人家寫了一個字,「死」,死字掛在那個背後。他就是一卷《阿彌陀經》、一聲阿彌陀佛,專念,一點都不夾雜。這是祖師給我們的榜樣,給我們的樣子。這樣念佛才叫老實念佛,這樣念佛是如實修行,為什麼?他與真如相應,他是體如而行。不是這樣念佛,與這個如就相違背了,你念佛就很難成就了。你要懂得體如而行。

>> 續… 往生論講記 第十六篇

相關參考《往生論》註解節要

* * *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淨業三福.修行的基礎
. 往生淨土要訣 : 信願持名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什麼障礙我們學佛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21會員
44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7/16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6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5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5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5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2025/07/15
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篇文章留給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淨宗三經一論,論就是這一篇。宗旨就是願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廣修福慧二資糧,您所助印的每一本佛經善書,都將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Thumbnail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廣修福慧二資糧,您所助印的每一本佛經善書,都將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此文勸願流通。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親聞妙法,頓除有漏之因。豁悟真心,克證無生之忍。然後分身塵剎,遍至十方,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成就果覺圓滿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以發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既種佛種於心田,將來必結菩提之果。故願與大眾,共相勉勵,努力修行。則自利幸甚,利他幸甚,故重言幸甚幸甚矣!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為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好像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但給他種下了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修行不外乎兩大綱領,修福、修慧。換句話說,我們就修這兩種,福慧圓滿,就成佛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要福慧圓滿,得修學三大阿僧祇劫,到西方世界沒幾天就圓滿了。為什麼圓滿?因為那裡的緣太好了,念念都能供養諸佛,念念都能聽佛說法,福慧同時成就,不可思議。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Thumbnail
今天我們學佛,除了淨宗法門,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這一生中是沒法超越六道輪迴;無論修得再好,來生不過得人天善果,沒法子出三界,不能出三界那就是虛作住持。唯獨淨宗法門是不虛作,讓我們這一生當中一定圓滿成就。念佛人,心是阿彌陀佛的心,跟阿彌陀佛同一個心。阿彌陀佛的心是什麼?一切皆成佛,幫助一切眾生快快成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