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撥接退場、345G 來臨,遠在變成一個活網仔之前,我就自覺有十分嚴重的 FOMO 症狀,而症狀來自於一本書,那本書寫著:8/24 生日的人,是來體驗世界的,生命的意義來自於體驗未知、組造意義。那是一本媽媽送我的生日書,我看完後便告訴自己:「既然要來體驗世界,那就體驗越多越划算啊!」1/4 客家血統還是不容小覷。
而小小的我所謂的體驗世界,其實跟許多靈性教練提倡的不一樣,我講求的是一個越多越好,沒體驗完不能死,好像我這世沒有體驗出個什麼像樣的東西,創造出某個神秘的意義,我就不是我一樣。我追求新鮮感、不無聊、不重複,追求每一次大開眼界,像集點一樣搜集各式各樣的體驗,搜集到一個就再想下一次挑戰,可以說是非常不正念。
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可能就是要教訓我這種人,超譯書,錯誤誤導自己。但是我也不想盡信孟子,盡天下畢竟也是一本書,所以我到底是要信還是不信,可能我就是想怎樣就怎樣。對,體驗世界有時候也變成我任性妄為的擋箭牌,尤其是在與人相處時,當我不想做決定時,還會狡詐的說:「我就 P 人啦」,總之我跟著緣分走,因為屬於我的緣分只有為了體驗世界而已。
而我開始到日本旅行後,我才知道越多越好的體驗法則,會在一個大大的地方爆掉,尤其是東京都心 23 區,世界級的大都會,小小的身體怎麼能承受這麼多。人口超密集,新鮮事物何等豐沛的地方,為你停留的時空少得不足掛齒,想要體驗所有人、事、物,換來的就會是五條悟的領域展開,無量空處,頭腦爆炸,一點行動都不知道怎麼開始,每天走兩萬步,還是一樣不夠、不夠、不夠,去了所有地方,還要費很大的力氣去想那些是什麼地方。
你走在澀谷的十字路口,一綠燈,此時到底該體驗什麼呢?該擺笑容拍照、該四處張望大樓(看見那神聖的 109 大樓)、該在心中朝聖今際之國的闖關者?該往哪個對面走,還是該想像東京甩尾在這裡(音樂下) I wonder if you know. How they live in Tokyo If you see me then you mean it. Then you know you have to go——但其實你什麼都不能做,you just have to go,因為人潮會推著你往前,沒有決定的餘裕,只能任由身體帶你走,走去一個沒有想過要去的地方。
無量空處是禪定還是讓你直接去世的大絕招,就在一念之隔,而體驗世界到底是什麼意思,好像也就在這一念之隔。是近乎強迫的 FOMO,還是轉瞬之間的當下即是一切,我在全世界最大的十字路口彷彿做了一次行為治療,重新看待我的生命意義。
集點仍然很爽快,而我已學會輕輕的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