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的真實面貌:不僅是數字的倒退
2025年聯合國婦女署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女性內閣部長比例由2024年的23.3%降至22.9%,在歷史上首次出現倒退現象。然而,這份報告揭露的,不只是統計數字的微幅下降,更是一個冰山下深層結構性問題的表面化 — 這減少0.4%的背後,實際反映的是全球政治體系對性別平等承諾的脆弱性。
數字背後的權力現實
13.8%的殘酷真相:在全球195個國家中,僅有27個國家由女性領導,女性元首佔比僅13.8%的比例揭露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實——在21世紀的今天,86.2%的國家仍然認為最高權力只能由男性掌握,或者至少在現實中呈現出了這樣的結果。
這不是偶然,而是系統性的排斥。當全球有103個國家從來沒有過女性最高領導人時,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制度化的性別隔離,這種觀點根深蒂固的程度遠遠超越了任何表面的進步宣言。
職權分布的性別密碼:核心權力的男性壟斷
報告中最具啟發性的發現是職位分配的性別模式:
- 國防部87%為男性
- 財政事務84%為男性
- 外交事務82%為男性
這三個領域——軍事、經濟、外交——構成了現代國家權力的核心三角。女性被系統性地排除在真正決定國家命運的職位之外,而被引導到「適合女性」的領域:性別平等(87%是女性)和家庭兒童事務(71%是女性)。
這種分配模式暴露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即使在女性「被允許」參與政治時,她們仍被限制在傳統性別角色的延伸範圍內。這不是真正的權力分享,而是一種精巧的「包容性排斥」。
商業領域中的「玻璃牆」現象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2025年調查,S&P 100企業女性CEO僅占9%。若要達到50%性別平等,女性CEO人數需增長5.7倍。同樣,在台灣上市櫃公司,女性CEO佔比約9%至15%,而多集中在人資、行銷等資源支援部門。核心資源控制職位(如CEO、CFO、COO)仍由男性主導,女性高管多被期待扮演「管家型」角色,這種現象稱為「照顧者角色的企業化」,簡單來說,就是即使女性進入高管層,她們往往被期待成為「企業的管家」而不是「企業的主人」。
進步的假象與倒退的真相
女性內閣部長比例從2023年的22.8%到2024年的23.3%,再到2025年的22.9%,且性別平等的「全女性內閣」由15個減至9個,未有任何女性部長的國家數量反而上升。這個軌跡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現實:女性政治參與的進步極其脆弱,隨時可能逆轉。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倒退發生在全球民主危機和威權主義復甦的背景下,意味著當民主制度本身受到挑戰時,女性往往是第一批被犧牲的群體。
政治暴力:雙重排斥的機制
2025年報告顯示,每10分鐘全球就有一名女性因伴侶暴力致死,參政女性更容易遭遇組織性的預防性威嚇(阻止參政的恐懼)、懲罰性攻擊及系統消音(女性政治聲音被邊緣或扭曲)。線上和線下的政治暴力形成了一個完美的排斥機制:
- 預防性威嚇:潛在的女性參政者因恐懼而自我排斥
- 懲罰性攻擊:已參政的女性面臨持續威脅
- 系統性消音:女性聲音被邊緣化或扭曲
這種暴力不是隨機的,而是有組織的、策略性的,目的是維持既有的權力結構。
結構性問題的深層解析
- 民主制度的性別盲點
現代民主制度在設計時,基本上是以男性經驗為標準建立的。從競選資金的籌措方式、政治網絡的運作模式,到媒體報導的焦點,都隱含著對女性不利的假設。(這也是為何我要倡議柔仁式領導的主要目標 - - 建立女性的領導標準 )。
- 全球化與父權制的新結盟
在全球化時代,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的結合更加緊密。當跨國企業、國際金融機構的領導層仍以男性為主時,政治領域的性別失衡就得到了經濟結構的支撐。
- 技術革命的雙刃劍
數位化既為女性參政提供了新工具,但也創造了新的暴力形式,因為網路空間的匿名性使得對女性政治人物的攻擊更加猖獗和殘酷。
深層反思:我們正面對什麼?
1. 民主赤字的性別面向
當全球有一半人口的女性在政治決策圈中嚴重不足時,我們談論的不再是「女性問題」,而是民主正當性的根本危機。一個排斥女性聲音的政治體系,本質上是不完整且不正當的,因為同樣的套路,也會被運用在種族、年齡、階級等各種議題上。
2. 全球治理的結構性缺陷
面對氣候變化、疫情、貧富不均等這些全球挑戰時,我們需要的是多元化的智慧和經驗。然而,當決策桌旁坐的都是相似背景的男性時,我們如何期待產出更創新和更包容的解決方案?
3. 未來世代的權益問題
女性政治參與不足,使教育、健康、環境等關乎未來世代的關鍵政策偏離公共利益,這無疑是一個代際正義的問題。
突破的可能性與路徑
1. 制度性變革的必要性
女性需要的不是表面的配額制,而是根本性的制度重設計:
- 競選資金制度的性別友善化
- 政治暴力的法律嚴厲制裁
- 媒體報導的性別平等標準
2. 經濟賦權與政治參與的聯動
經濟獨立是政治自主的前提,因為沒有經濟基礎的政治參與往往是脆弱和短命的。
3. 跨世代、跨階級的女性團結
我們需要建立更廣泛的聯盟,包括不同年齡、階級、種族背景的女性,以及支持性別平等的男性。(我想強調,提倡領導力平權不是女性要打倒男性領導者的零和有限游戲,而是要二性合作的正和無限游戲,目的在創造多元的領導樣貌來因應不確定的未來)
結論:歷史的十字路口
今天,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統計數據顯示的倒退趨勢並非偶然,而是全球權力結構重組的警鐘。
這個時刻的選擇將決定:我們是走向一個更加包容、民主的未來,還是倒退回一個更加排斥、威權的過去。這一切都端視我們共同選擇的改革決心,因為女性參與政治的命運,就是民主制度本身的命運。
每一個0.4%的數據波動,每一位女性領導人的推進或離開,每一次網路上的攻擊,都是對我們所宣稱價值觀的考驗,舉凡制度性的突破、經濟與社會聯動,都是女性參政的關鍵路徑,也是通往真正民主的必經之路,而此刻,歷史正在注視著我們每個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