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單名稱為瑞德喜的微晶瓷(又名晶亮瓷)自2008年由曜亞代理引進至今也有超過15年的歷史 (後來代理結束改由原廠莫氏自行銷售), 他算是台灣醫美微整注射材料中很早核可的針劑,也因此累積較多醫美臨床案例
有趣的是在這十幾年間瑞德喜從名稱、用途到注射觀念經過多次變革,本篇想來分析這款長期具有台灣市占率的微整材料
瑞德喜不論從早期廠商命名為微晶瓷/晶亮瓷至今更名為再生針,換湯不換藥的主成分一直是30%羥基磷灰石鈣(CaHA)+70%CMC凝膠,新舊版瑞德喜產品成分的細部差異主要在新款瑞德喜有添加麻藥,因此醫生不需再額外混麻增加注射舒適度
其中CMC早已大量應用於醫療領域算是穩定安全的材料,他添加於瑞德喜的用途在於注射後即可在皮下組織間撐開空間以產生注射即填充的立即效果,且由於瑞德喜是開封即打的產品不需混水稀釋,如同玻尿酸一樣注射1cc立即產生1cc的填充效果,故早期醫美圈習慣將瑞德喜單純視為填充體積穩定的注射針劑
再加上以前微整技術上許多醫生偏好將瑞德喜作為較硬的骨性支撐材料,因此習慣採用局部集中施打再塑型的注射方法,後續卻在臨床觀察中多次發現填充物遠比廠商宣稱的時效難以代謝,甚至出現急性/延遲性發炎、骨侵蝕的個案,曾一度讓消費者對瑞德喜是否能安全代謝產生懷疑
會造成上述疑慮的關鍵在於醫美圈過去對於CaHA的作用機制有所誤解,CaHA是一種顆粒體積介於25-45微米的晶球,和依蓮絲中的PCL成分類似都具有立即填充效果,但同時他們也都是可以刺激膠原蛋白增生的材料
CaHA的膠原蛋白增生反應和其他膠原蛋白增生劑類似,都是靠人體免疫系統對異物的發炎反應進而促進膠原母細胞增生膠原蛋白,但早期對CaHA的理解都著重在其填充效果卻忽略他對免疫系統刺激引發的膠原蛋白增生反應,且由於CaHA的發炎反應相對迅速、激烈,雖然得以因此快速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可如果注射不當或體質免疫反應較激烈的人 就容易增生結節、疤痕組織等排列不理想的膠原蛋白,引發後續殘留物難代謝、結節難刮除的困擾
因此後續原廠莫氏收回代理權重新改版包裝後更名再生針,其用意就是為了主打CaHA作為的膠原蛋白增生劑的效果,並在新版仿單中提出注射於唇部、手背出現結節、腫塊的不良反應個案 (瑞德喜有拿到顏面、手部凹陷填充的適應症),此外仿單也在眶骨膜注射的安全性方面提出警語,因此醫美圈對於瑞德喜的注射方式也因應其膠原蛋白增生的特性有所調整
此外,由於瑞德喜確實仍然具有注射即填充的效果,其立即填補功效仍然來自於具有體積的CMC和CaHA,此種材料由於具有黏滯性而注射門檻相對較高(越硬的材料越不好推針),如果醫生失手將材料注射進血管仍然有栓塞、中風的危險,因此消費者不可因為瑞德喜從單純填充材料轉變為膠原蛋白增生劑就輕忽其注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