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喜歡在貓咪的日常故事中找到人與城市的溫柔,那麼這篇文章一定能讓你心頭一暖。今天要分享的,是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則新聞:為了避免貓咪掉進運河裡喪命,市政府特別在運河邊設置了「貓咪逃生梯」。這篇文章會帶你了解這項計畫的起因、細節與背後的意義,同時我們也可以一起想想,台灣是否有可能借鏡這樣的「友善貓咪設計」。
運河之城的隱憂:半年 19 隻小貓的犧牲
阿姆斯特丹是著名的「運河之城」,蜿蜒的水道讓整座城市充滿詩意與浪漫,但對小動物來說卻暗藏危機。根據統計,在短短六個月內,就有 19 隻貓咪不幸溺斃,其中有 6 起事件還發生在市中心。對愛貓人士而言,這樣的消息聽來格外令人心痛。
如果你家裡有養貓,就能想像:牠們靈活、好奇,卻也可能因為追逐一隻鳥或一個影子,不小心滑進水裡。沒有逃生路徑的情況下,這些小生命往往難以倖存。「貓咪逃生梯」:讓生命多一線希望
這個貼心的計畫,是由荷蘭「動物黨」市議員 Judith Krom 提案。市議會隨後拍板通過,撥出 10 萬歐元(約新台幣 347 萬元),用來安裝一系列小型木梯。這些梯子將沿著運河邊安裝,讓意外掉落水裡的貓咪可以自行爬上岸。
市政府還會與動物救護組織 Dierenambulance 合作,先針對事故頻繁的熱點區域進行安裝,確保每個有危險的角落都能有一條「小小回家路」。
有趣的是,這個想法並非憑空而來。鄰近城市 Amersfoort 早已在運河邊設置約 300 個逃生裝置,效果良好,如今成為阿姆斯特丹的借鏡。
不只是救貓,還是城市的溫柔象徵
這項措施在媒體曝光後,獲得了大量讚美與分享。有人說這是「可愛又必要的奇想」,也有人形容它是「人性化城市設計」的典範。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為了貓咪。當我們在城市規劃中加入對動物的考量,不只是守護牠們的生命,也等於讓人類自己生活的環境更友善、更具同理心。畢竟,當一座城市能照顧最弱小的生命時,它也同時展現了對居民的溫柔。
如果在台灣呢?
看到這則新聞,我忍不住想:如果在台灣,我們能做些什麼?
- 在河堤、排水溝或魚塭邊設置小型斜坡或逃生梯,讓不小心跌落的貓咪、狗狗或其他動物能爬回來。
- 社區、里辦公室或動保團體合作,針對高風險地點(例如水圳、灌溉溝)進行改善。
- 推廣「動物友善城市」概念,不僅是街貓政策,還包含這些微小卻重要的設計。
想像一下,如果哪天我們在台灣的河邊散步,看到一隻小貓順著木梯爬回來,那畫面一定會讓人感到幸福吧。
結語:一座城市的溫柔,從對小貓咪的守護開始
阿姆斯特丹的「貓咪逃生梯」,不只是一塊木板、一組螺絲,而是 19 隻小生命換來的警醒。它提醒我們:城市不是只有人類的空間,也是許多動物生活的地方。當我們願意花一點點心思,給牠們留下一條退路,就是為自己創造更溫暖的生活環境。
或許,下次你走在運河邊、河堤邊,心裡也會想起這些小小的木梯,想起那些「因為被溫柔守護,而得以回家」的毛茸茸身影。
🐾 願我們的城市,也能對每一隻小貓咪都友善。
👉 小問題想問讀者們:如果在你家附近的河邊出現「貓咪逃生梯」,你會想幫忙拍照、紀錄,甚至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嗎?留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