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距離第一次植入的時間又過了一年,這一年期間我比較願意照養卵聖經吃保健品養卵,最後在沒有強求的狀況下成功自然懷孕一次,雖然最後在8週時沒有發展出心跳 (俗稱的空包彈) 而流產,但其實當時我沒有太難過,畢竟 12週之前有近1/3的產婦會流產,這是自然淘汰率。
已經確認自己的子宮沒有問題後,跟室友討論確認兩個都準備好養育小孩,就開啟為期一季的照表操課生活,我到 momo 買了排卵試紙,每到試紙顯示強陽 i.e.進入排卵期,就逼室友上工,基本上是隔36hr上工一次 (但是沒有加班費🤣)。沒想到被我這樣一逼室友壓力山大,無法好好辦事,一季後希望都落空,我也覺得再這樣不行,看網路論壇確實這種方式給男方很大的壓力,所以還是決定回去尋求試管。

事實證明,錢還是要賺多一點,花錢請人辦事舒服許多。試管療程壓力大多在於植入胚胎方(媽媽),但如果媽媽又是跟我一樣屬於隨緣型的,那就更好處理了,配偶只需要當台幣戰士。
📌和第一次植入不一樣的療程:半自然週期
上一次使用非自然週期療程失敗收場,因為我的月經很規律。因此醫生這次詢問我是否要試試看半自然週期?缺點是植入前的回診可能會多一次。
所謂的自然週期是透過超音波緊密監控子宮內膜狀況,確認卵巢已排卵、子宮進入黃體期,並在排卵後6-9天內子宮內膜達到與胚胎最適性時植入胚胎。整個週期的用藥量較少,通常是在排卵後使用雌激素和黃體素調整內膜厚度。
非自然週期係指完全使用人工賀爾蒙藥物來模擬子宮濾泡期、排卵期和黃體期。在非自然週期中不會有排卵發生,所以母體不會產生黃體,因此醫生會用藥物模擬黃體期,除了可以調整子宮內膜厚度外亦可調整植入時間:內膜厚度未達1cm 則用藥時間需延長時間,植入時間需延後,反之亦然。

資料來源:Dr. WU 捷孕站 吳劭穎醫師
我這次使用半自然週期,是因為在排卵前並沒有太多用藥,而是密切監控雌激素、濾泡刺激素、黃體素濃度和排卵狀況,並在預計排卵的前一天使用排卵針,以確保有排卵產生自發性黃體。排卵日後隔天回診也開始使用人工黃體素輔助,將內膜厚度調整至1-1.2cm 的厚度,最後於施打排卵針後7天安排胚胎植入。
整個週期到植入前共回診4次:月經結束3天內濾泡期第一次回診、第二次排卵前3日回診、第三次預計排卵日隔天回診、以及植入前2天再次回診。
這次植入因為已經滿36歲,依照衛福部的人工生殖補助法案規定可以植入2個胚胎,所以這次我植入了4AA、4AB各一,看照片時發現大小差好多哦!覺得很神奇。不過醫生有說胚胎等級是照細胞數量和排列緊密程度而定,不是胚胎大小。關於胚胎等級可以參考這篇說明,等級越高的胚胎成功著床的機率越高。

這次我有記得要漲尿了,植入的過程和第一次植入差不多,沒有任何不適感,植入後躺了大約15分鐘起來到衛教室。後續如同第一次植入施打了以下藥物各一支
- 弟凱德:Decapepty,非HCG破卵針,有助穩定內膜、輔助著床
- 克立生:Clexan,小分子肝素,後來我才知道它就是試管媽媽界傳說中的大魔王
👉 想知試管療程的用藥嗎?請看這篇【試管紀錄】養兒方知父母恩,試管媽媽好辛苦!
📌第二次開獎:讓人期待的第二條線
從3/15植入之後,就按耐不住一直想驗孕的心情,一直想知道這次是不是錢錢又丟到水裡了🤣。為了不要給室友壓力,我都是早上趁室友起床前先提早起來偷驗,上次失敗我感覺到他比我還失落,所以這次在植入後滿一個禮拜、剛好3月22日我生日當天就偷跑得到了好消息哦!真的是近年來最好的生日禮物。
身為科學家出身,一定要多次驗證。為了避免被詐胡,我買了另一個牌子的驗孕棒也是趁上班前趕快進行量測作業,這次也是很快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出現兩條線。我知道我們成功了!接下來就是等後續回診持續給藥(黃體素),讓寶寶可以安心住下來。

📌從統計資料看看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以下週期係指植入週期,每一次的療程算一個週期。
根據國健署的統計資料,植入的計31,034週期,有懷孕的計13,486個週期。若把每次植入都視為獨立事件,則實際上著床率只有43%左右,故推測植入兩次都不著床的機率仍有將近19%,因此第二次就成功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另外懷孕的計13,486個週期中,最終有活產的有10,012週期,也就是若有成功著床的話,最後活產率近75%,算是非常高的比率。而成功著床卻無活產的3,474的週期中,近95% 都是20週前自然流產或胚胎異常進行人工流產,也就是說只有5%(約174例)是高週數死胎。根據 Goolge 提供的資料,自然懷孕20週後死胎的機率為3-4%,因此推測試管嬰兒的高週數風險機率並沒有比自然懷孕來的高。

若以媽媽的年齡來分類,可以發現37歲之前植入的懷孕率和活產率沒有差異太大,但是到了38歲以上懷孕率和活產率都有明顯的落差,而過了40歲以後可以說是雪崩式下滑。所以如果有志要做試管越年輕開始成功率越高。
另外無論哪個年齡層,可以看到植入冷凍胚胎成功率都比植入該週期新鮮的胚胎成功率來的高。難怪我的主治醫生建議取完卵後休息2-3個月經週期再植入,會比當週期直接植入還好,因此我第一次植入是在取卵後的3個月。

💰第二次植入費用分享
- 植入前用藥和檢驗費用 10,951
- 植入費用和植入當天用藥 30,349 含胚胎解凍費、D5囊胚培養費、耗材費用等
- 植入後用藥 (至12週) 54,379 含血栓篩檢費用
- 總計 103,679
- 中央+地方政府補助 45,000
- 自費總計 58,679
這次植入費用較第一次為高,有了前一次不明原因未著床,為求成功所以主治醫生較為謹慎,植入後能用藥控制的就用藥控制,好在結果最後是很成功的,在8週看到胚胎出現心跳的一瞬間覺的辛苦很值得,拿到媽媽手冊時甚至有點不可置信。至於這次醫生用了什麼用藥,為什麼跟第一次植入用藥只花了8,500 有著天壤之別?請洽下集【試管紀錄】養兒方知父母恩,試管媽媽好辛苦!
🐈貓貓小提醒:謝謝觀看本文,如果想知道醫療院所和醫生資訊,也可以留言給我唷! 歡迎把本篇分享出去給還在努力進行試管療程爸爸媽媽,你們的努力一定也可以開花結果!
📌引申閱讀
👉 國健署 111 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
👉【試管紀錄】我的試管嬰兒之路:第一次取卵、植入經驗分享與費用公開
👉【試管紀錄】養兒方知父母恩,試管媽媽好辛苦! (⛔工事中⛔)
👉【試管紀錄】臺北市祝您好孕專案試管嬰兒補助完整申請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