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山巍峨聳立,靜靜地凝視著四周。
山巒層疊,翠綠的樹覆蓋其間,綠意盎然,彷彿一片無邊際的綠海,隨著微風輕輕搖曳。
山巔雲霧繚繞,若隱若現,像調皮的小孩在山頂之間來回穿梭。
高聳的山脈,在沉靜中散發出的能量,不言而喻。
我每次來到這時,總能感到格外的安心,
這是小時候爺爺最常帶我去的地方
我把它稱之為:爺爺的後花園。
在選書店落腳處時,毫不猶豫肯定選最靠近山的一處小宅,那裡說大不大,但方位剛好能在下午時,讓陽光以最完美的45度角,映入眼簾。(只能說是大部分的時間,畢竟四季太陽照射角度有所不同。)
假如真有開幕這天,我應該不會特別準備什麼特殊活動(例:放鞭炮、舞龍舞獅、掛紅布條⋯⋯等那些紅通通的喜慶活動,對我來說就像是滿江紅的考卷一樣,令人頭暈。)
大概只會在店門口放塊小黑板,上面寫著「山宅,歡迎大家,一起來灌溉書田」
閱讀,就像在解摩斯密碼,作者透過不同文字排列組合,描繪出心中構想的畫面跟感受
,盡可能提供有用的線索,讓讀者拼拼湊湊,組出一幅符合自己價值的作品,也許因為價值觀、人生觀、基因、思考角度⋯⋯等,各種細微末節的因素層層堆疊,造就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這千千萬萬顆腦袋,就像宇宙中繁星點點,在作者揮灑創造出的黑夜裡,各自閃爍。
(換句話說,作者提供1080p的畫面,讀者各自解讀,有的人可能只能看到270p,有的人卻能看到4K,端看個人想像空間的容量有多大)
想租間大約十坪大的房子,尚未填滿的書架,空蕩蕩的房子,空氣中的粒子感覺都很慵懶,只剩腦袋像台空氣清淨機,不停得在運轉著,思考究竟該擺設哪種類型的書,我想起小時候看過的書,排山倒海的書浪拍打在腦中,就在那個瞬間,我決定將書店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上架自己讀過且很喜歡的書,同時保留一些空間,等待其他讀者共同參與(有點像剪貼簿的感覺)。
盯著草稿圖上諾大的空間,腦中神經元開始分工合作,先由感覺神經元看到空間,再經由中間神經元傳達,最後由運動神經元傳達到腦中
蹦出一股聲音
:如果用心室心房概念劃分空間,感覺好像也不錯?
(只是約略比喻 畢竟生物這東西已經距離我十萬八千里了 哈哈哈)
「電影發明了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 楊德昌導演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腦中不自覺有皮克斯動畫的開頭,那盞檯燈一直向前跳跳跳;
閱讀,也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書本就像一卷卷膠卷,不停重複播放著,字裡行間的每個字都盡忠職守得站在崗位上,一刻都不敢怠惰,深怕一個出錯伸懶腰打個哈欠,整行字的排列組合就此被打亂,這可就完了,也許可以「換句話說」,但終究無法百分百還原作者的初衷,這也許就是我喜歡閱讀的原因之一,看似靜態,其實書本內澎湃不已,片刻都未曾停歇過,文字衛兵們,各個筆直站立,姿勢端正如標槍,要是有榮幸被畫上螢光筆,標示成金句,那簡直是諾大榮譽。
我想像中開幕的第一天,時間應該會過得好快也好慢(這句我很常說,看似是廢話,但同時也是實話),時間真的是種相對論,有時候都懷疑是不是其實有某些片段被吸進黑洞裡,所以時間的腳步才會像老嫗那樣步履蹣跚,
太陽像雲霄飛車,緩緩升起,直達正中午,停頓⋯⋯ 下午開始,像隻脫韁野馬,不管不顧得直奔終點,一點喘息的空間都不留給人,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日落會令人格外珍惜吧,因為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