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讀到這本書,不到 100 頁我就開始動手寫心得。尤其是開頭提到的「牡丹餅」,讓我很好奇地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是以前公司日本客戶來訪時都會送的紅豆餅。因為它實在太甜了,不合我的口味,沒有像主角那麼喜愛。我自己對於日本甜口味的食品都不太能接受,實在跟平日的飲食習慣差異太大。
目前書中提到的食物,對我有最深連結的就是「鳳梨」。年少時,爸爸曾在廟口擺過專門只賣「鳳梨」的水果攤。因為鳳梨是一種比較難處理的水果,除非是拜拜才會特別買它,一般時節很少出現在餐後水果中。爸爸賣的鳳梨都是幫客人處理好的盒裝,這樣能提高客人的購買意願。我在假日時也會到攤位前幫忙,那是我人生中吃過最多鳳梨的時期!
現在街頭上出現鰻魚飯專賣店,我幾乎不會因為高級的鰻魚飯而特別進去用餐,因為我最討厭吃的就是鰻魚。小時候彰化鹿港沿海地區有很多漁塭,主養鰻魚進口到日本。大盤收貨時是最忙碌的時候,如果鰻魚沒有達到一定大小,大盤是不收的。那些不收的鰻魚,要麼放到另一個池裡繼續養,要麼挑出來送人或自家吃掉。我媽媽常煮鰻魚加上中藥煮成一大鍋,並告訴我們「很補,快點吃掉!」但鰻魚水煮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讓我實在不敢恭維。
書裡提到的愛玉,則讓我想起媽媽。她一直不敢嘗試愛玉,直到現在有了檸檬愛玉,她才鼓起勇氣去品嚐。我小時候常吃的「鹹蜆仔」都是媽媽親手做的,因為她擔心外面賣的海鮮類食材不新鮮,吃壞肚子。
讀這本書時,我似乎只注意到了食物。但從食物開始,竟然連結到童年的回憶,那段好像離我很遠的時光。感謝這本書,讓我能夠再次想起與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