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某本翻譯小說的評論,由於顧忌評論者隱私,這邊不提及書名、評論出處及具體段落(引文會稍微修飾用詞),但想提一下評論中讓我很困惑的部分。
首先,評論者提到「女主角時常陷入慾女思維,破壞了她原先聰穎堅韌的形象。」試問,「聰穎堅韌」與「慾女」有何絕對的關聯性?一個有情慾的女人就會掉智商嗎?難道《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廣受觀眾喜愛的角色莎曼珊(Samantha Jones),忠於自身慾望卻也精明幹練的她,是沒頭腦的蠢蛋嗎?更進一步說,為什麼女人擁有慾望、坦然表達情慾必須被視為「缺點」?
要知道「被慾望沖昏頭」與「勇於坦承慾望」仍是有區別的,至少在評論者提及的小說中,我感受到更多是後者。聰慧的女主角明瞭自己想要什麼,對於自身情慾也是坦蕩蕩,處理感情不拖泥帶水更不自欺欺人。擁有基本的生理需求(情慾),頭腦又能釐清思緒,這明明是理想中「聰明果斷」的女主角該有的樣貌。(事實上,整本小說都在提倡多元的性關係。男女主角拖了將近三分之二的劇情才有情慾互動,其餘時間沒有因為生理需求另行發展,只忠於心儀對象,相較之下還算「保守」呢!)
至於原文另一句又提「男女主角的交流像是為了性而存在」,關於這部分,以我多年閱讀英美羅曼史的經驗,幾位主角(不侷限單一男女,提醒一下這是性別多元的時代了)開頭或中段就滾床單,或是有肉體交流後才逐漸培養感情的作品屢見不鮮。因此,這或許是文化隔閡所導致的感受差異。對於許多西洋羅曼史作者,所謂「真實情感」的累積,同樣包括性慾的流動。情慾固然不能成為經營一段感情的全部支柱,但對心儀對象產生慾望,僅是「心動」之下的必然產物;而感情的醞釀與經營過程,亦可能無法與情慾脫鉤[1],將近一個世紀以前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已經告訴我們了。
在西洋羅曼史中,情慾很重要也不是那麼重要。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性行為是一段感情中,愛侶極有可能發展到的階段與互動;之所以「不重要」,是因為對諸多性別觀念開放的歐美人士而言,性愛實則如喝白開水一樣自然的生理需求。肉體關係的發生在於小說的前段或後段,不一定是影響男女主角情感進展的關鍵。西洋羅曼史的情慾戲,是促成主角們關係變化的「起點」或「中途站」,而非「終點」。愛侶們有了親密的接觸後,可能會打破原先的曖昧,重新定義彼此的關係,但故事尚未結束,立足關係後的思想碰撞與心靈拉扯,往往才是戀情考驗的開端。美國的通俗羅曼史更有「情慾羅曼史」(Erotic Romance)的分支,將炙熱露骨的情慾交流,視為愛侶成長過程及關係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身為英美羅曼史愛好者,我認為男女主角之間的性張力沒什麼好羞恥的,甚至很享受血脈賁張的慾望湧動。另外補充,羅曼史並非每本都走火辣路線,溫情暖調或是嚴謹雅致的作品自然也有。)
有趣的是,如果類型換成講述男男之愛的BL/MM[2]小說,或許評論會轉向不同觀點,甚至可能為主角們強烈的性張力感到興奮難耐。不過,轉換成BG/MF[3]就變調成「重慾不重情」、「情感描寫粗糙」等字眼(這是個人長期瀏覽社群觀察到的現象)。固然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每個人對羅曼史的定義、偏好的風格大相逕庭,不過私以為這樣「BL可以瘋狂開車,BG得要嚴守界線」的雙重標準,多半導向於東亞性別觀的「貞潔」迷障。
儘管性別觀念相比早年進步許多,多數讀者依舊被女性的貞潔觀所綑綁,認為聰明理智的女性角色必須無欲無求(寫到這邊就忍不住皺眉)、女主角必須從一而終、感情一定要進展到後段才能發生性行為(還要強調「靈肉合一」的重要性,不能只是純粹釋放慾望喔!)等等。總之,良好的女主角模板,特質得有「理性」、「體貼」、「慧黠」、「堅毅」等等,對於部分讀者還要加上「不過度縱慾」的標籤。許多讀者對於女性向羅曼史/言情讀物的定義,似乎仍停留在上世紀的溫柔婉約風。正如現實中每一段感情都有其獨特之處,書寫愛情的羅曼史亦然,無論是內斂抒情或是熱情奔放都值得肯定,羅曼史類型不應該只有僵固的面貌。
我無意撻伐原評論者(畢竟先前看過不少類似評論,倘若有人讀到這邊深感冒犯,在此先致歉),也尊重個人意見,僅是想藉機拉出這個奇特的雙標現象作為探討。或許評論者就是認為該小說的情感描寫不夠深刻、對慾女式主角無感,這些都無妨。然而寫到這邊,我不禁想起社群上不時批評主流文化的男性凝視(male gaze),而BG/MF羅曼史常因此飽受批評,被抨擊「女性過於被動」、「女性淪為性客體」等等。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來到性別觀念比過往更開放的時代,在羅曼史這個以女性創作者/讀者為大宗的陰性文本中,莫非要所有女主角都像冰山般,苦苦守著男主角來融化她的矜持,這樣大家比較能接受?(我也欣賞羞怯溫婉型的女主角,但這和部分評論對女性情慾的鄙夷是兩回事)
私以為,羅曼史是主流文化中,能大力展現女性凝視(female gaze)、為女性賦權的場域。我不否認某些BG/MF羅曼史的情節,仍充斥著性別政治失衡的危機,只是當現今許多羅曼史作者極力擺脫汙名,努力塑造充滿能動性的女性、書寫女性角色的性自主,是否應適時為作者及筆下跳脫性別窠臼的女主角給予肯定呢?縱使是BG/MF羅曼史,女性的情慾啟蒙不一定要仰賴男人,勇敢的女主角能屠龍、從政、經營事業,當然能對性主動出擊,大大方方渴慾男人。
自身性格其實與《慾望城市》的莎曼珊完全不相像,更不會特別想變成她,但這不妨礙莎曼珊成為我喜愛且認可的角色。我真心期望,不只是歐美的言情著作,自己身處的國家也能擺脫將女性情慾視為「羞恥」的迷思。這與「崇洋媚外」無關,我也明白不能將外文羅曼史概括為性平烏托邦,不過出於對性別平權的期許,終究希望「女性情慾貶抑」這種父權思維下的產物能早日消逝。所以,我樂意看到多一點像莎曼珊這樣,對性採取主動、自信堅強的羅曼史女主角!
[1]我明瞭現今社會中,無性戀(asexuality)同樣是值得重視的群體。本篇重點著重在「羅曼史的情慾書寫不該遭受賤斥」,因此我在句中用了「可能」,儘量避免以主流思維概括性少數的陳述。
[2] BL為boys’ love的縮寫,多指女性向(女性創作者與讀者為大宗)的男男愛之作。而英美社群多用MM代稱,M即male(男性)。
[3] BG即boy and girl的縮寫,指以男女戀愛為主軸的作品。而英美社群多以MF代稱,M即male(男性),F即female(女性)。
☆先前寫過類似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