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是家庭主婦,跟先生育有二女,男主外、女主內,一家四口的生活原本過得幸福快樂,直到大女兒三歲開始生病。富美說,「三歲開始,女兒一直生病,大咳小咳,咳到吐奶,呼吸困難,幾乎三天兩頭抱著孩子衝急診,家裡的棉被有十多條,孩子一吐,我就立刻換被單,孩子三歲以後我就不知道什麼是一覺到天亮。」
後來富美有一個機緣到學校當愛心媽媽,進而接觸公益,為了鬆綁心情,富美走出家庭做志工,越做心越鬆,也在志工身上學會如何笑,輕輕的笑、快樂的笑、開懷大笑的笑。媽媽的心鬆弛了,人也變得快樂,孩子直接感受,就算不舒服也會被快樂氛圍感染,病好得快。就在富美快樂做志工的日子裡,孩子一天一天長大,身體也漸漸強壯了起來。
做志工的第十年,富美接到一個案子。六十餘歲的男子阿興是社會局轉介給慈善團體,沒想到志工接手的時候,人就不見蹤影了。找了一兩個月,最後在公園找到渾身是傷的阿興。年輕時的阿興是餐廳的總鋪師,薪水很好,但是重朋友不重家人,領薪水就請客,喝酒唱歌做種種享樂。家裡的人心寒一一離開,阿興也沒有改變,一樣荒唐過日子,直到有一天發生車禍,工作也丟了,付不起租金,出院後只好流浪街頭。
富美說,第一眼看見阿興,覺得跟他有緣,卻說不出所以然,她與志工接住阿興,幫他找到一個安頓的地方,替他申請低收補助,讓他的生活回到正軌。阿興精神恢復後,富美從他的眼神讀到遺憾和後悔,富美決定帶他去做資源回收,第一天做完,第二天就自動報到,阿興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很少跟人聊天。阿興說,「做這個我的心會穩定,回想從前的荒唐很難過,做志工讓我找回尊嚴,沉澱然後懺悔。」
老智者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惜之處,不好的人生際遇同時襲來,讓他沒有選擇。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個可恨可以用善和愛來化解,一個真正無可救藥的人是沒有福緣被幫助的。富美把阿興接起來,帶他脫離街頭,從一個流浪漢變成一個手心向下的志工,社會少了一個問題人物,就多一個善心人士,社會就會越來越安定。救一個流浪人,等同照亮了社會某個角落的陰寒。
#自度度人
#感同身受
#落地為兄弟
#何必骨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