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回來的第二天就開始忙著趕稿了。只是可能太久沒寫作了,寫起字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卡卡的,或者洋洋灑灑寫下一千多字卻覺得不滿意。
於是兩個小時內改了起碼三個版本,但還是覺得不對勁。
不甘心地關了word,跑去運動,心頭還是很悶。
回歸寫作日常。充滿納悶與煩躁的日常。
該怎麼講最近的感覺呢,就好像你在跑步的時候一路順暢、連跑好幾圈;可是跑到中途你突然感覺到,跑道跑起來似乎怪怪的、跑步的姿勢好像不怎麼對、旁邊散步看手機的人突然好礙眼……接著,你就因為種種疑慮與困惑,開始放慢腳步。再接著,你跑不下去了,因為越跑越不開心。
最近的寫作狀態差不多就是這樣。剛開始都頗為積極,可是才寫到一半就後繼無力,然後完全不想寫任何字。
至少這是電腦送修前就發生的事。
看著《神繫之絆》自動排程一篇一篇發佈,我內心卻沒什麼期待,只是茫然望了一眼方格子後就關掉,轉頭繼續聽音樂、玩遊戲;我忍不住思考,我寫作是為了什麼?我拚死拚活寫這麼多字,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經營寫作上徒勞無功,已經是我的日常之一。雖然我能稀鬆平常看待,但這種徒勞與無力實際卻已經背負了超過五年之久;並在某些偶然的契機與季節,讓我感到不甘心與懊惱。
「既然如此,還有必要繼續寫嗎」是在那之後接續的第二個問題。以前我大概會毫無懸念地直接回答:「當然」。但是現在,我只想著「嗯,我再想想」。
秋天,真的是適合反思與冷靜的季節。因為不去反思、保持冷靜,會想猜疑的、懊惱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
今年得知方格子打算出手機板後,我就進入完全不想努力的狀態。
不是說不期待,而是對於手機版出了之後,情況是否真能改善,充滿不確定。
已經忙碌了好幾年了,也已經在好幾次的期待後又失望;這種頻繁的挫折感累積到去年的結果就是把我送進開刀房。
今年我說下半年想放個長假,就是不想再讓同樣的煩悶又變成病因,把我再送進去一次。
與其像以前一樣一直拼命一直努力(然後結果通常也不怎麼樣);我想,今年還是換個悠悠哉哉、輕輕鬆鬆的方式迎來改變好了。
電腦回來的第二天就開始忙著趕稿了。只是可能太久沒寫作了,寫起字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卡卡的,或者洋洋灑灑寫下一千多字卻覺得不滿意。
於是兩個小時內改了起碼三個版本,但還是覺得不對勁。
不甘心地關了word,跑去運動,心頭還是很悶。
回歸寫作日常。充滿納悶與煩躁的日常。
該怎麼講最近的感覺呢,就好像你在跑步的時候一路順暢、連跑好幾圈;可是跑到中途你突然感覺到,跑道跑起來似乎怪怪的、跑步的姿勢好像不怎麼對、旁邊散步看手機的人突然好礙眼……接著,你就因為種種疑慮與困惑,開始放慢腳步。再接著,你跑不下去了,因為越跑越不開心。
最近的寫作狀態差不多就是這樣。剛開始都頗為積極,可是才寫到一半就後繼無力,然後完全不想寫任何字。
至少這是電腦送修前就發生的事。
看著《神繫之絆》自動排程一篇一篇發佈,我內心卻沒什麼期待,只是茫然望了一眼方格子後就關掉,轉頭繼續聽音樂、玩遊戲;我忍不住思考,我寫作是為了什麼?我拚死拚活寫這麼多字,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經營寫作上徒勞無功,已經是我的日常之一。雖然我能稀鬆平常看待,但這種徒勞與無力實際卻已經背負了超過五年之久;並在某些偶然的契機與季節,讓我感到不甘心與懊惱。
「既然如此,還有必要繼續寫嗎」是在那之後接續的第二個問題。以前我大概會毫無懸念地直接回答:「當然」。但是現在,我只想著「嗯,我再想想」。
秋天,真的是適合反思與冷靜的季節。因為不去反思、保持冷靜,會想猜疑的、懊惱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
今年得知方格子打算出手機板後,我就進入完全不想努力的狀態。
不是說不期待,而是對於手機版出了之後,情況是否真能改善,充滿不確定。
已經忙碌了好幾年了,也已經在好幾次的期待後又失望;這種頻繁的挫折感累積到去年的結果就是把我送進開刀房。
今年我說下半年想放個長假,就是不想再讓同樣的煩悶又變成病因,把我再送進去一次。
與其像以前一樣一直拼命一直努力(然後結果通常也不怎麼樣);我想,今年還是換個悠悠哉哉、輕輕鬆鬆的方式迎來改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