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在 IG 上羨慕別人的生活,卻從來沒真正「試穿」過?
今天在為暢哥的電子報中提到一個有趣概念,
若將【你所在地區】的「普通日常」打包成旅遊商品,會有人買單嗎?
這讓我想起 Tim Ferriss 在接受 My First Million 採訪時說過的「試吃他人生活方式」理論。
💫 商業模式拆解
「生活感旅行」= Airbnb Experience 2.0 + Life Coaching + Cultural Immersion
目標客群
-主力客群:30-45歲想移居海外但還在觀望的家庭
-次要客群:厭倦打卡旅遊的深度體驗者
-隱藏客群:想測試 remote work lifestyle 的數位遊牧預備軍
獲利模式
-基礎地陪費
-加值服務:
1. 移民諮詢
2. 生活成本分析報告
3. 當地人脈連結
🔮 市場洞察
為什麼現在是好時機?
-後疫情時代的旅遊革命:人們不再滿足於走馬看花
-遠距工作常態化:「在哪生活」變成可選擇的選項
-移民潮興起:試住變成移居前的必要功課
競爭優勢
-真實性:不是演出來的,是真正的日常
-深度連結:不只是導遊,更像是生活導師
-低成本高毛利:幾乎零庫存的服務業
當你帶著客人在 Costco 買菜、在森林裡丟飛盤、在零下20度剷雪時,你其實在幫他們下載一個生活體驗包。
那麼…
1. 如果把這個模式反過來,讓外國人來體驗「台灣日常」,會是什麼樣子?
2. 能不能創造一個「生活交換」平台,像是長期版的沙發衝浪?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在 IG 上羨慕別人的生活,卻從來沒真正「試穿」過?
今天在為暢哥的電子報中提到一個有趣概念,
若將【你所在地區】的「普通日常」打包成旅遊商品,會有人買單嗎?
這讓我想起 Tim Ferriss 在接受 My First Million 採訪時說過的「試吃他人生活方式」理論。
💫 商業模式拆解
「生活感旅行」= Airbnb Experience 2.0 + Life Coaching + Cultural Immersion
目標客群
-主力客群:30-45歲想移居海外但還在觀望的家庭
-次要客群:厭倦打卡旅遊的深度體驗者
-隱藏客群:想測試 remote work lifestyle 的數位遊牧預備軍
獲利模式
-基礎地陪費
-加值服務:
1. 移民諮詢
2. 生活成本分析報告
3. 當地人脈連結
🔮 市場洞察
為什麼現在是好時機?
-後疫情時代的旅遊革命:人們不再滿足於走馬看花
-遠距工作常態化:「在哪生活」變成可選擇的選項
-移民潮興起:試住變成移居前的必要功課
競爭優勢
-真實性:不是演出來的,是真正的日常
-深度連結:不只是導遊,更像是生活導師
-低成本高毛利:幾乎零庫存的服務業
當你帶著客人在 Costco 買菜、在森林裡丟飛盤、在零下20度剷雪時,你其實在幫他們下載一個生活體驗包。
那麼…
1. 如果把這個模式反過來,讓外國人來體驗「台灣日常」,會是什麼樣子?
2. 能不能創造一個「生活交換」平台,像是長期版的沙發衝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