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曾看到有位作者定義了自己認為的創作與寫作:創作必須是富含想像的、虛構的、被創造的。所以只有文學小說屬於創作;寫作則是指涉現實、描述現實。但凡書寫自己的情感、對世事的觀察與感受,或者知識性、專業性的文字,就屬於寫作。
認真說,我是同意這種區分方式的。畢竟創作本身就很有「無中生有」的意涵,因此在使用創作一詞,我會特別謹慎;相對的,寫人生、寫社會、寫知識與科技,只要性質充滿「現實感」,我就會歸類在寫作者。把後者歸類創作者,其實非常突兀;你寫的是真實,不是經由想像捏塑的,為什麼還要稱作是創作呢?根本沒有經過那個「創」的動作呀。
不過會這麼想都是以前的事了。
首先,寫作者這個稱謂本身就十分廣義。他不僅指稱書寫現實的寫作者,其實也涵蓋書寫虛構的小說家;因此不管你寫的是實還虛,都能當作是寫作者。
至於創作者,上次台北翁先生有談過他的想法。他認為,在未來寫作者隨著AI科技發展、學會更多應用之後,以文字為基礎的各種創造,將會使寫作者不再是寫作者,而是創作者;此外,我們也不能忽略圖像、影像的內容提供者也是一種「創作者」。雖然可能感受上他們定義的創作者,跟寫作領域的創作者有不同意涵;可是隨著內容市場逐漸融入、整合,這條界線已經變得很模糊、甚至不存在了。
也許就像台北翁先生說的,未來所有寫作者都會是「創作者」。
談這個不是要挽回創作、寫作的定義,因為那其實沒啥意義,而且也只不過是我們少數人擅自定下的狹隘詮釋。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變化是隨著時代演進而發生的。也就是說,我們當前認為「是」或「不是」的事情,會持續因為世事變動而產生些微或劇烈的改變。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提不起勁談太多與寫作有關的事的原因。
到了現在這時代,單純只去談寫作,其實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好奇心了。我認為2025年是迎來下一股趨勢的轉捩點,只是這一切都尚未明朗;也因為暫時還看不清楚,我自己是覺得講什麼都沒意思,也沒甚麼好講的。所以我才會想,那就靜靜地等吧。
今年初說過,2025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艱辛的一年。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充分感受到了?
是說曾看到有位作者定義了自己認為的創作與寫作:創作必須是富含想像的、虛構的、被創造的。所以只有文學小說屬於創作;寫作則是指涉現實、描述現實。但凡書寫自己的情感、對世事的觀察與感受,或者知識性、專業性的文字,就屬於寫作。
認真說,我是同意這種區分方式的。畢竟創作本身就很有「無中生有」的意涵,因此在使用創作一詞,我會特別謹慎;相對的,寫人生、寫社會、寫知識與科技,只要性質充滿「現實感」,我就會歸類在寫作者。把後者歸類創作者,其實非常突兀;你寫的是真實,不是經由想像捏塑的,為什麼還要稱作是創作呢?根本沒有經過那個「創」的動作呀。
不過會這麼想都是以前的事了。
首先,寫作者這個稱謂本身就十分廣義。他不僅指稱書寫現實的寫作者,其實也涵蓋書寫虛構的小說家;因此不管你寫的是實還虛,都能當作是寫作者。
至於創作者,上次台北翁先生有談過他的想法。他認為,在未來寫作者隨著AI科技發展、學會更多應用之後,以文字為基礎的各種創造,將會使寫作者不再是寫作者,而是創作者;此外,我們也不能忽略圖像、影像的內容提供者也是一種「創作者」。雖然可能感受上他們定義的創作者,跟寫作領域的創作者有不同意涵;可是隨著內容市場逐漸融入、整合,這條界線已經變得很模糊、甚至不存在了。
也許就像台北翁先生說的,未來所有寫作者都會是「創作者」。
談這個不是要挽回創作、寫作的定義,因為那其實沒啥意義,而且也只不過是我們少數人擅自定下的狹隘詮釋。比較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變化是隨著時代演進而發生的。也就是說,我們當前認為「是」或「不是」的事情,會持續因為世事變動而產生些微或劇烈的改變。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提不起勁談太多與寫作有關的事的原因。
到了現在這時代,單純只去談寫作,其實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好奇心了。我認為2025年是迎來下一股趨勢的轉捩點,只是這一切都尚未明朗;也因為暫時還看不清楚,我自己是覺得講什麼都沒意思,也沒甚麼好講的。所以我才會想,那就靜靜地等吧。
今年初說過,2025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艱辛的一年。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充分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