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在創巢書店發文了,想到我好像完全沒有仔細談過寫作者自出版電子書的心得,藉這個滿腦子只想著偷懶的禮拜一,來創巢書店補一下心得。
會追蹤創巢書店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在去年出版過《平台寫作倖存手札》電子書,而單純以自出版、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行銷宣傳、沒有太強大的社群人氣等條件下,到目前為止賣出約六十本,其實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成績(當然,我自己也有不滿意的地方);而今年也有繼續推出電子書新作,以及將小說電子書化的打算。
關於電子書,我覺得有些人會好奇:字數要多少才能出書?
一般我們可能都會想著,既然實體出版都是要求八萬字(最少也要六萬字)起跳,那當然要以此為標準才能出書才對吧?可是實體出版之所以會要求這麼多字數,主因在於實體出版有印刷、排版、讀者觀感以及一些我可能沒提到但存在的考量;相較之下,電子書就無需考慮這麼多現實層面的問題。何況我們今天還是採取「自出版」的模式,字數多寡自然是更具彈性。
不過「不需要過度追求多字數才能出電子書」的更主要考量,在於現代的內容市場訴求的是「價值」而不是「字多」。比起十萬字起跳可是內容空泛的內容,現代的讀者更傾向能快速獲取「有用」知識與資訊的有價值內容。因此,像我在出版《平台寫作倖存手札》幾個月後的十二月,我又推出了僅有七千多字的免費數位商品「從零開始的品牌新手育成:一年寫作訓練指引」就大受歡迎、至今累積破百下載,主因就在於它的主題明確、內容只講重點,很符合現代人吸收資訊的習慣。
如果你目前有出版電子書的打算,可是卻卡在「字數不夠」的煩惱,那我覺得你不用擔心太多。因為市場觀念正在改變,假設你只寫了四、五萬字,不過內容確實很有市場、讀者曾反映出他們的需求,那你照樣能出書;要是你還是很焦慮字數不夠,其實將內容定位為「數位商品」再上傳到電子書平台、方格子也是個選擇。畢竟這才是當今數位內容市場的玩法。如果你堅持遵照實體出版的思維走,只會把自己搞得綁手綁腳。
至於如何定價,我認為這就交給作者自行判斷。以數位課程為例,你可以發現到同樣的主題,有些講師開價動輒數千甚至破萬,有些則只開八百元以下的佛心價;這都是創作者自己決定的。定價考量的是開設一門課程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只有創作者自己知道他投入多少心力來製作這些課程;內容越是扎實繁重多元且麻煩,那麼定價越高是當然的;相對的,課程陽春簡單,走一個容易上手路線,藉由調低定價吸引對應的新手客群也是不錯的策略考量。
從數位課程的角度回來看自出版電子書,主要看的也是你在這本書花費多少時間與心力,以及內容扎實度。專業性越高、你覺得付出夠多成本在製作它,那定價當然可以高。
不要用字數多寡來決定定價。就像前面說的,字數不是問題,重點在內容價值。如果因為嫌棄字數少就調低定價,可是內容卻有極高的專業性,那這樣等同於自貶身價。
至於文學小說的定價考量會比較難用一個簡單的標準來決定。雖然同樣很自由心證,但它主打的市場生態與我們常講的內容市場比較不一樣,所以可以先參考各大小說出版社以及自出版作家們的做法,再去思考會比較好。
不過不論你寫的是什麼樣的書,把握一個大原則:能高,就不要低。
定價可以高,就不要自貶身價。
很久沒有在創巢書店發文了,想到我好像完全沒有仔細談過寫作者自出版電子書的心得,藉這個滿腦子只想著偷懶的禮拜一,來創巢書店補一下心得。
會追蹤創巢書店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在去年出版過《平台寫作倖存手札》電子書,而單純以自出版、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行銷宣傳、沒有太強大的社群人氣等條件下,到目前為止賣出約六十本,其實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成績(當然,我自己也有不滿意的地方);而今年也有繼續推出電子書新作,以及將小說電子書化的打算。
關於電子書,我覺得有些人會好奇:字數要多少才能出書?
一般我們可能都會想著,既然實體出版都是要求八萬字(最少也要六萬字)起跳,那當然要以此為標準才能出書才對吧?可是實體出版之所以會要求這麼多字數,主因在於實體出版有印刷、排版、讀者觀感以及一些我可能沒提到但存在的考量;相較之下,電子書就無需考慮這麼多現實層面的問題。何況我們今天還是採取「自出版」的模式,字數多寡自然是更具彈性。
不過「不需要過度追求多字數才能出電子書」的更主要考量,在於現代的內容市場訴求的是「價值」而不是「字多」。比起十萬字起跳可是內容空泛的內容,現代的讀者更傾向能快速獲取「有用」知識與資訊的有價值內容。因此,像我在出版《平台寫作倖存手札》幾個月後的十二月,我又推出了僅有七千多字的免費數位商品「從零開始的品牌新手育成:一年寫作訓練指引」就大受歡迎、至今累積破百下載,主因就在於它的主題明確、內容只講重點,很符合現代人吸收資訊的習慣。
如果你目前有出版電子書的打算,可是卻卡在「字數不夠」的煩惱,那我覺得你不用擔心太多。因為市場觀念正在改變,假設你只寫了四、五萬字,不過內容確實很有市場、讀者曾反映出他們的需求,那你照樣能出書;要是你還是很焦慮字數不夠,其實將內容定位為「數位商品」再上傳到電子書平台、方格子也是個選擇。畢竟這才是當今數位內容市場的玩法。如果你堅持遵照實體出版的思維走,只會把自己搞得綁手綁腳。
至於如何定價,我認為這就交給作者自行判斷。以數位課程為例,你可以發現到同樣的主題,有些講師開價動輒數千甚至破萬,有些則只開八百元以下的佛心價;這都是創作者自己決定的。定價考量的是開設一門課程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也只有創作者自己知道他投入多少心力來製作這些課程;內容越是扎實繁重多元且麻煩,那麼定價越高是當然的;相對的,課程陽春簡單,走一個容易上手路線,藉由調低定價吸引對應的新手客群也是不錯的策略考量。
從數位課程的角度回來看自出版電子書,主要看的也是你在這本書花費多少時間與心力,以及內容扎實度。專業性越高、你覺得付出夠多成本在製作它,那定價當然可以高。
不要用字數多寡來決定定價。就像前面說的,字數不是問題,重點在內容價值。如果因為嫌棄字數少就調低定價,可是內容卻有極高的專業性,那這樣等同於自貶身價。
至於文學小說的定價考量會比較難用一個簡單的標準來決定。雖然同樣很自由心證,但它主打的市場生態與我們常講的內容市場比較不一樣,所以可以先參考各大小說出版社以及自出版作家們的做法,再去思考會比較好。
不過不論你寫的是什麼樣的書,把握一個大原則:能高,就不要低。
定價可以高,就不要自貶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