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司法制度】法官書寫自由的邊界,淺談判決書的情感底線
2
【家事法】當父母離婚分居,可供孩子閱讀的繪本介紹
3
【勞基法】不是你太玻璃心,從法律角度辨識什麼是職場霸凌
4
【著作權】蒐集資料訓練AI模型與生成AI模型生成內容之智慧財產權歸屬(經授智字第11252800520號令函)
5
【家事法】「愛情不會成為一種制度」?從通姦除罪到「配偶權」的鬆動
1
【司法制度】法官書寫自由的邊界,淺談判決書的情感底線
2
【家事法】當父母離婚分居,可供孩子閱讀的繪本介紹
3
【勞基法】不是你太玻璃心,從法律角度辨識什麼是職場霸凌
4
【著作權】蒐集資料訓練AI模型與生成AI模型生成內容之智慧財產權歸屬(經授智字第11252800520號令函)
5
【家事法】「愛情不會成為一種制度」?從通姦除罪到「配偶權」的鬆動
知言法律快訊
【民法】真心還是假意?當失智長者想結婚,法律怎麼說!
當失智長者說出「我想結婚」,法律該如何看待?臺灣邁入高齡社會,婚姻自主與長者保護之間的界線愈發模糊。以兩件法院判決為引,深入探討「結婚意思能力」的認定原則。從長照中心主任與長者的婚姻無效,到另一件失智長者婚姻被認定有效,解析「輔助宣告」與「意思能力」的差異,理解如何在保護長者與維護自主之間取得平衡。
2025/07/31
2
【司法制度】法官書寫自由的邊界,淺談判決書的情感底線
法官在判決書中能不能「走心」?兩起案例引發熱議,一是法官對立委鄭運鵬案的「勸世文」被批越界,一是高雄少家法院對離婚兒童的千字暖心信獲讚「最溫柔的判決」。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空白地帶,這類「附記」雖無法律效力,卻揭露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拉鋸:法律判決是否該純然冷靜?還是可以留下一絲人味?
2025/07/24
【家事法】從父權迷思到「子女最佳利益」:臺灣親權法律的轉變與跨國子女搶奪爭議
臺灣過去長期以「父權優先」作為親權制度核心,直至釋字第365號解釋才宣告違憲,開啟「子女最佳利益」的法律轉向。本文將追溯法條、兩位母親的憲法訴訟、1996年民法修正,以及近年跨國監護爭議,揭示法律如何逐步回應社會變遷與兒童人權觀點。即使臺灣非海牙公約締約國,法院也日益重視國際法精神與憲法保障之義務。
2025/07/17
【性平法】請生理假還要「脫褲子證明」?從北京高校風波看臺灣與中國的生理假大不同!
中國一所高校竟要求女學生「脫褲證明」生理期才能請假,事件引爆網路輿論風暴。對照臺灣生理假制度,可以看出兩岸在性別平等、隱私保護與勞動權益上的根本差異。臺灣已在2014年起取消醫療證明要求,強調身體自主與友善職場,而中國則仍停留在需醫療機構背書的繁瑣與不信任中。生理假不只是請假,更是性別正義的試金石。
2025/07/10
1
【民法】別再說「老了就交給命運」:高齡社會裡,你可以有更多選擇權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生活的法律安排愈來愈重要。在健康時就主動規劃老後人生,介紹三大關鍵法律工具:預立醫療決定與醫療委任代理人、意定監護契約、遺囑與信託。這些安排不僅保障個人意願與尊嚴,也能減輕家人壓力與爭議。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化與不確定風險,愈早了解並啟動法律準備,是對人生與家人的負責任選擇。
2025/07/04
2
【公法】橘色警示下的中國旅遊風險:看懂「國安」紅線到底在哪?
隨著中國反臺獨22條與國安新法相繼上路,臺灣對赴中旅遊發布橘色警示。中國雖稱只針對「臺獨頑固分子」,但法律構成要件模糊、國安定義廣泛,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如學術交流、拍照、網路發言,皆可能觸法。從李明哲到富察等案例顯示,在法律不明確與執法恣意的情況下,無論是否觸碰敏感議題,臺灣人赴中存在實質法律風險。
2025/06/27
1
【民法】配偶過世,姻親還要綁一輩子?從日本「死後離婚」看臺灣姻親制度
配偶過世之後,是否仍得繼續扮演媳婦、女婿的角色?日本立法允許「死後離婚」,讓健在配偶能單方面切割與夫家的姻親關係;但在臺灣,即使配偶已離世,姻親關係依然存續。金門地方法院與最高法院對此有何見解?本集將帶您了解「死後離婚」的制度背景、兩國法律差異與實務爭議,並探討未來臺灣是否應修法鬆綁身分關係的羈絆。
2025/06/19
1
【家事法】婚姻就像開公司:為何你的婚姻需要「法人」思維?
婚姻不只是愛情的延伸,更像是兩個人共同創辦的一間公司。從找伴侶、訂契約、經營、育兒,到可能的分家清算,都與公司營運流程驚人雷同。 婚前應有「法人思維」,簽訂協議並做好風險管理。不論是婚姻初始的熱情,還是未來的摩擦分歧,若能預先設計制度與責任分工,婚姻也能邁向永續經營。
2025/06/12
【程序法】打官司不是唯一出路!三種調解模式破解訴訟迷思,讓紛爭不再難解!
當遇到糾紛時,上法院真的總是最好的選擇嗎?臺灣法律早已發展出多元的紛爭解決機制,其中和解與調解不僅能節省時間與金錢,更符合當事人的真實需求。從傳統鄉鎮調解到現代化的促進式、評價式與轉換式調解,不同的調解方式正逐步專業化。在有法律爭點的案件中,律師的協助不僅保障權益,更可能讓結果比打官司還有效率。
2025/06/06
2
1
【勞基法】不是你太玻璃心,從法律角度辨識什麼是職場霸凌
臺灣一名資訊分析師疑遭職場霸凌輕生,引爆社會對職場霸凌的關注。據調查,高達83%的上班族曾自覺受害。職場霸凌不等同於嚴格管理,而是指長期不合理、敵意的對待行為,可能涉及法律責任。但司法實務對「長期性」與「主管指導權限」仍存認定困難。職場不該是江湖,而應是每個人都能安心發揮的地方。
2025/05/30
1
查看更多
【民法】真心還是假意?當失智長者想結婚,法律怎麼說!
當失智長者說出「我想結婚」,法律該如何看待?臺灣邁入高齡社會,婚姻自主與長者保護之間的界線愈發模糊。以兩件法院判決為引,深入探討「結婚意思能力」的認定原則。從長照中心主任與長者的婚姻無效,到另一件失智長者婚姻被認定有效,解析「輔助宣告」與「意思能力」的差異,理解如何在保護長者與維護自主之間取得平衡。
2025/07/31
2
【司法制度】法官書寫自由的邊界,淺談判決書的情感底線
法官在判決書中能不能「走心」?兩起案例引發熱議,一是法官對立委鄭運鵬案的「勸世文」被批越界,一是高雄少家法院對離婚兒童的千字暖心信獲讚「最溫柔的判決」。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空白地帶,這類「附記」雖無法律效力,卻揭露司法與人性之間的拉鋸:法律判決是否該純然冷靜?還是可以留下一絲人味?
2025/07/24
【家事法】從父權迷思到「子女最佳利益」:臺灣親權法律的轉變與跨國子女搶奪爭議
臺灣過去長期以「父權優先」作為親權制度核心,直至釋字第365號解釋才宣告違憲,開啟「子女最佳利益」的法律轉向。本文將追溯法條、兩位母親的憲法訴訟、1996年民法修正,以及近年跨國監護爭議,揭示法律如何逐步回應社會變遷與兒童人權觀點。即使臺灣非海牙公約締約國,法院也日益重視國際法精神與憲法保障之義務。
2025/07/17
【性平法】請生理假還要「脫褲子證明」?從北京高校風波看臺灣與中國的生理假大不同!
中國一所高校竟要求女學生「脫褲證明」生理期才能請假,事件引爆網路輿論風暴。對照臺灣生理假制度,可以看出兩岸在性別平等、隱私保護與勞動權益上的根本差異。臺灣已在2014年起取消醫療證明要求,強調身體自主與友善職場,而中國則仍停留在需醫療機構背書的繁瑣與不信任中。生理假不只是請假,更是性別正義的試金石。
2025/07/10
1
【民法】別再說「老了就交給命運」:高齡社會裡,你可以有更多選擇權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生活的法律安排愈來愈重要。在健康時就主動規劃老後人生,介紹三大關鍵法律工具:預立醫療決定與醫療委任代理人、意定監護契約、遺囑與信託。這些安排不僅保障個人意願與尊嚴,也能減輕家人壓力與爭議。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化與不確定風險,愈早了解並啟動法律準備,是對人生與家人的負責任選擇。
2025/07/04
2
【公法】橘色警示下的中國旅遊風險:看懂「國安」紅線到底在哪?
隨著中國反臺獨22條與國安新法相繼上路,臺灣對赴中旅遊發布橘色警示。中國雖稱只針對「臺獨頑固分子」,但法律構成要件模糊、國安定義廣泛,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如學術交流、拍照、網路發言,皆可能觸法。從李明哲到富察等案例顯示,在法律不明確與執法恣意的情況下,無論是否觸碰敏感議題,臺灣人赴中存在實質法律風險。
2025/06/27
1
【民法】配偶過世,姻親還要綁一輩子?從日本「死後離婚」看臺灣姻親制度
配偶過世之後,是否仍得繼續扮演媳婦、女婿的角色?日本立法允許「死後離婚」,讓健在配偶能單方面切割與夫家的姻親關係;但在臺灣,即使配偶已離世,姻親關係依然存續。金門地方法院與最高法院對此有何見解?本集將帶您了解「死後離婚」的制度背景、兩國法律差異與實務爭議,並探討未來臺灣是否應修法鬆綁身分關係的羈絆。
2025/06/19
1
【家事法】婚姻就像開公司:為何你的婚姻需要「法人」思維?
婚姻不只是愛情的延伸,更像是兩個人共同創辦的一間公司。從找伴侶、訂契約、經營、育兒,到可能的分家清算,都與公司營運流程驚人雷同。 婚前應有「法人思維」,簽訂協議並做好風險管理。不論是婚姻初始的熱情,還是未來的摩擦分歧,若能預先設計制度與責任分工,婚姻也能邁向永續經營。
2025/06/12
【程序法】打官司不是唯一出路!三種調解模式破解訴訟迷思,讓紛爭不再難解!
當遇到糾紛時,上法院真的總是最好的選擇嗎?臺灣法律早已發展出多元的紛爭解決機制,其中和解與調解不僅能節省時間與金錢,更符合當事人的真實需求。從傳統鄉鎮調解到現代化的促進式、評價式與轉換式調解,不同的調解方式正逐步專業化。在有法律爭點的案件中,律師的協助不僅保障權益,更可能讓結果比打官司還有效率。
2025/06/06
2
1
【勞基法】不是你太玻璃心,從法律角度辨識什麼是職場霸凌
臺灣一名資訊分析師疑遭職場霸凌輕生,引爆社會對職場霸凌的關注。據調查,高達83%的上班族曾自覺受害。職場霸凌不等同於嚴格管理,而是指長期不合理、敵意的對待行為,可能涉及法律責任。但司法實務對「長期性」與「主管指導權限」仍存認定困難。職場不該是江湖,而應是每個人都能安心發揮的地方。
2025/05/30
1
查看更多
知言主持節目
【兩岸法律信箱】從「紅毯戰爭」一書看全球價值體制之公投
本集許惠菁律師將透過《紅毯戰爭》,分析從毛、鄧到習的電影審查脈絡,解析中國如何以市場與政策雙手塑形好萊塢:由「學徒」借力技術、到以審查與資金反向改寫劇本,再藉一帶一路輸出敘事。節目同時對照美式法治與中國式「語彙挪用」與跨國威權執行,說明此路徑如何改變全球影視產業、文化自由與臺灣的話語安全。
2025/11/01
2
【兩岸法律信箱】從民族團結法看中國法律語彙的挪用
中國以《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將「民族團結」法典化,同步把「境外追責」寫入條文,呈現將民主法治語彙—如法官、長臂管轄、制裁—重新包裝、轉換用途的「語彙挪用」。許律師將從「Judge 與法官」的本質差異談起,再比較美式長臂管轄與中國式跨國威權執行、OFAC 制裁與中國式政治報復。
2025/10/25
7
【兩岸法律信箱】「想像的共同體」與被奪走的人民:中共民族敘事的危險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草案,本集許惠菁律師將解析這部看似倡導民族團結的法律,如何實際成為國家治理與思想統一的法律工具,並解析它對少數民族人權、語言文化,以及兩岸「融合發展」條文背後的法律戰與主權衝突,揭開中共「以法促統」的真實圖像。
2025/10/18
1
【兩岸法律信箱】:中國「僱員條例」背後的主權野心
中國推出《外國駐華外交領事機構中國籍雇員管理條例》,自2026年1月1日施行:中國籍雇員須經外交部平臺招募並核發工作證,受多部門聯合「管理」,且不得以外交身分活動或涉「危害國安」。這部看似人事行政的規則,實際把僱傭關係由「私法契約」推向「國家監控」,改變使領館的人事自主,也間接掣肘部分外交活動。
2025/10/12
1
【兩岸法律信箱】當中秋遇上法律:漫談空汙、烤肉、官場送禮、國定假日上班之薪資
中秋節不只屬於月亮與月餅,也屬於各地的文化記憶。臺灣人最有特色的,莫過於烤肉香飄滿街。不過烤肉的地點可不是隨便選,頂樓、騎樓或公共空間,都有法律規範。節慶的歡樂背後,也有公寓規約、空污法與公共安全的底線。本集許惠菁律師將從世界各地的中秋儀式談起,聊聊節慶中的法律與生活平衡。
2025/10/04
【兩岸法律信箱】老師還能怎麼教?談教師管教權的邊界
教師節,在臺灣與中國有著不同的歷史軌跡。臺灣從孔子誕辰延伸出教師節假日,歷經放假、取消、再復活的爭議;中國則將9月10日定為教師節,卻因送禮文化而變質。另一方面,教師在校園中如何管教學生,也是臺灣與中國的分水嶺。中國強調「恢復懲戒權」,要讓教師有權威;臺灣則更注重比例原則與人本教育。
2025/09/28
1
【兩岸法律信箱】當耽美成禁忌,BL文學何以觸動中國政權神經?
2024年,中國爆發「海棠大抓捕」事件,大批在臺灣平台發表BL文學的中國年輕女性作者遭刑法追訴,顯示中國當局對「耽美」創作的高度忌憚。究竟BL文學是淫穢物品,還是女性文化的想像場域?本集對照臺灣與中國對「猥褻物品」的不同定義。
2025/09/21
2
【兩岸法律信箱】從中國「強制社保」看臺灣年金改革:兩岸高齡社會的共同難題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強調未繳社保可成為解除勞動契約並請求補償的事由,引發企業界震動。本集深入分析此解釋三大段落內容,包括強制性法律規定的效力、勞動終止的法律依據及不當得利返還問題。從中國社保制度的分配不均與信任危機切入,對比臺灣年金改革歷程,探討高齡社會下制度改革的法律挑戰。
2025/09/14
【兩岸法律信箱】律師節談律師作為國家高權對抗之防線
每年9月9日是臺灣律師節:律師不只是辯護人,更是人民面對國家高權的最後防線。本集許律師從律師的三大權利「在場權、閱卷權、律見權」談起,中國709大抓捕事件對律師的集體迫害,揭示專制政權如何將依法辯護視為犯罪。回顧臺灣憲法法庭對搜扣律師事務所的辯證與保障,凸顯自由法治社會中律師制度關鍵角色與脆弱處境。
2025/09/07
【兩岸法律信箱】從南加嬰兒工廠案談跨國代孕爭議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洛杉磯「22嬰家庭」爭議,說明代理孕母的兩種技術路徑(基因型、借腹型)與制度模式(商業型、非商業型),對照加州的契約自由、臺灣《人工生殖法》未開放代孕、中國全面禁代孕卻僅處罰從業者的落差。進一步梳理倫理剝削、子女身分與監護、反悔與棄養、以及跨境國籍與「美寶」依親鏈條等高風險點。
2025/08/30
查看更多
【兩岸法律信箱】從「紅毯戰爭」一書看全球價值體制之公投
本集許惠菁律師將透過《紅毯戰爭》,分析從毛、鄧到習的電影審查脈絡,解析中國如何以市場與政策雙手塑形好萊塢:由「學徒」借力技術、到以審查與資金反向改寫劇本,再藉一帶一路輸出敘事。節目同時對照美式法治與中國式「語彙挪用」與跨國威權執行,說明此路徑如何改變全球影視產業、文化自由與臺灣的話語安全。
2025/11/01
2
【兩岸法律信箱】從民族團結法看中國法律語彙的挪用
中國以《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將「民族團結」法典化,同步把「境外追責」寫入條文,呈現將民主法治語彙—如法官、長臂管轄、制裁—重新包裝、轉換用途的「語彙挪用」。許律師將從「Judge 與法官」的本質差異談起,再比較美式長臂管轄與中國式跨國威權執行、OFAC 制裁與中國式政治報復。
2025/10/25
7
【兩岸法律信箱】「想像的共同體」與被奪走的人民:中共民族敘事的危險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草案,本集許惠菁律師將解析這部看似倡導民族團結的法律,如何實際成為國家治理與思想統一的法律工具,並解析它對少數民族人權、語言文化,以及兩岸「融合發展」條文背後的法律戰與主權衝突,揭開中共「以法促統」的真實圖像。
2025/10/18
1
【兩岸法律信箱】:中國「僱員條例」背後的主權野心
中國推出《外國駐華外交領事機構中國籍雇員管理條例》,自2026年1月1日施行:中國籍雇員須經外交部平臺招募並核發工作證,受多部門聯合「管理」,且不得以外交身分活動或涉「危害國安」。這部看似人事行政的規則,實際把僱傭關係由「私法契約」推向「國家監控」,改變使領館的人事自主,也間接掣肘部分外交活動。
2025/10/12
1
【兩岸法律信箱】當中秋遇上法律:漫談空汙、烤肉、官場送禮、國定假日上班之薪資
中秋節不只屬於月亮與月餅,也屬於各地的文化記憶。臺灣人最有特色的,莫過於烤肉香飄滿街。不過烤肉的地點可不是隨便選,頂樓、騎樓或公共空間,都有法律規範。節慶的歡樂背後,也有公寓規約、空污法與公共安全的底線。本集許惠菁律師將從世界各地的中秋儀式談起,聊聊節慶中的法律與生活平衡。
2025/10/04
【兩岸法律信箱】老師還能怎麼教?談教師管教權的邊界
教師節,在臺灣與中國有著不同的歷史軌跡。臺灣從孔子誕辰延伸出教師節假日,歷經放假、取消、再復活的爭議;中國則將9月10日定為教師節,卻因送禮文化而變質。另一方面,教師在校園中如何管教學生,也是臺灣與中國的分水嶺。中國強調「恢復懲戒權」,要讓教師有權威;臺灣則更注重比例原則與人本教育。
2025/09/28
1
【兩岸法律信箱】當耽美成禁忌,BL文學何以觸動中國政權神經?
2024年,中國爆發「海棠大抓捕」事件,大批在臺灣平台發表BL文學的中國年輕女性作者遭刑法追訴,顯示中國當局對「耽美」創作的高度忌憚。究竟BL文學是淫穢物品,還是女性文化的想像場域?本集對照臺灣與中國對「猥褻物品」的不同定義。
2025/09/21
2
【兩岸法律信箱】從中國「強制社保」看臺灣年金改革:兩岸高齡社會的共同難題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強調未繳社保可成為解除勞動契約並請求補償的事由,引發企業界震動。本集深入分析此解釋三大段落內容,包括強制性法律規定的效力、勞動終止的法律依據及不當得利返還問題。從中國社保制度的分配不均與信任危機切入,對比臺灣年金改革歷程,探討高齡社會下制度改革的法律挑戰。
2025/09/14
【兩岸法律信箱】律師節談律師作為國家高權對抗之防線
每年9月9日是臺灣律師節:律師不只是辯護人,更是人民面對國家高權的最後防線。本集許律師從律師的三大權利「在場權、閱卷權、律見權」談起,中國709大抓捕事件對律師的集體迫害,揭示專制政權如何將依法辯護視為犯罪。回顧臺灣憲法法庭對搜扣律師事務所的辯證與保障,凸顯自由法治社會中律師制度關鍵角色與脆弱處境。
2025/09/07
【兩岸法律信箱】從南加嬰兒工廠案談跨國代孕爭議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洛杉磯「22嬰家庭」爭議,說明代理孕母的兩種技術路徑(基因型、借腹型)與制度模式(商業型、非商業型),對照加州的契約自由、臺灣《人工生殖法》未開放代孕、中國全面禁代孕卻僅處罰從業者的落差。進一步梳理倫理剝削、子女身分與監護、反悔與棄養、以及跨境國籍與「美寶」依親鏈條等高風險點。
2025/08/30
查看更多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婚姻的真相:那些你以為能忍受的小缺點,其實是婚姻的大地雷!
婚前的缺點在婚後往往會被大幅放大,成為婚姻中的主要矛盾。許多伴侶在交往過程中忽視了對方的缺點,然而隨著婚姻的進展,這些問題可能會惡化,甚至導致關係破裂。本文通過幾個實例,探討了婚前問題如何影響婚後生活,以及如何提前識別與應對這些潛在的危機,為讀者提供實用的建議以促進更健康的伴侶關係。
2024/12/10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一段關係的結束,讓自己有所收穫與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值得更精彩!
許多人因為想要離婚來事務所諮詢,離婚的重點多會集中在如何跟另一半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有小孩的就是親權由誰來行使、如何安排會面交往及請求扶養費等,這些都合情合理。
2023/09/20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捷運風水世家
在我前方的男女朋友正討論婚禮要邀請哪些人參加。 男:「我沒什朋友啦,大學同學也都不熟,不像工學院他們那麼好。妳看,這他們臉書網頁~」男的順勢把手機丟給女的看。 女:「蛤,你臉書有加A喔,她不是你前女友,你們還有在聯絡喔!那婚禮邀她啊,反正也是有聯絡,不會不熟。」 男沉默。女沉默。 一路無言.....
2023/06/13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離婚當事人常見的抱怨之一:他們家好怪!
已經有好幾對想要離婚的當事人,不論是男是女,來諮詢時,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他們家好怪,我們家不是這樣的。」這句話可以衍生出類似「為什麼我都要配合他們家,不能照我們家的做?」,到最後甚至進化成「我好討厭我先生的家人」,整個一發不可收拾。
2023/03/01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翻譯之必要
2022/05/02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一個關於「ㄓㄣ ㄔㄠ」的想像
這是一個吸食毒品的刑事案件。 被告奚篤萍今年雖才25歲,因長期吸食毒品,少了同年齡女孩子那種飛揚神采,雙眼空洞地坐在法庭,等待法官的訊問。 法官問被告奚篤萍:「被告妳說妳的毒品都是跟另案被告杜宵買的嗎?」 被告:「是。」 法官續問:「那妳是用什麼跟杜宵來購買毒品?」 被告答:「用『貞操』。」
2022/05/01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說與不說之間
法庭旁聽,聽到一個有趣的情節,感覺可弄成一道心理測驗題。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意外發現你朋友的配偶正跟別人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疑似有外遇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馬上告知你朋友,要朋友多留意配偶的行蹤。 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就當作是一輩子的秘密。 等到朋友離婚以後才講。
2022/04/30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渣男的構成要件
「我說他是渣男是抬舉了他,不是每個人說渣就可以渣的,渣男也是有構成要件的,至少前提你要有錢有顏值。告訴人無一處相符,他被說渣,應該要偷笑了,憑甚麼還告我。」 -by 某庭被告的肺腑金句
2022/04/29
3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有關係?沒關係!
法官問被告:「權狀是你女兒的,但為何在你這裡,你和你女兒是什麼關係?」 被告:「我是她爸爸。」 法官:「我知道你是她爸爸,我是說你們是什麼法律關係?」 被告:「父女關係。」 法官:「你們是父女關係我知道,但你們在民事上是什麼關係,權狀才會到你這?」 被告:「因為我是她父親啊~」
2022/04/27
3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升學主義訓練出來的律師
有個案件,對方不知為何怒火亂燒一通,牽連到我,在書狀中說我是「升學主義訓練出來的律師」,雖然我不知這樣陳述與案件有何關係。 今天,這個案子開庭。 等庭時,在法院的長廊上,旁邊有個歐巴桑很認真地手寫書狀,猛地抬起頭問我,「小姐,請問ㄐㄧㄢˋ ㄓㄨㄥ 兩字怎麼寫?」 我反射性地寫下「建中」兩字。
2022/04/26
2
查看更多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婚姻的真相:那些你以為能忍受的小缺點,其實是婚姻的大地雷!
婚前的缺點在婚後往往會被大幅放大,成為婚姻中的主要矛盾。許多伴侶在交往過程中忽視了對方的缺點,然而隨著婚姻的進展,這些問題可能會惡化,甚至導致關係破裂。本文通過幾個實例,探討了婚前問題如何影響婚後生活,以及如何提前識別與應對這些潛在的危機,為讀者提供實用的建議以促進更健康的伴侶關係。
2024/12/10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一段關係的結束,讓自己有所收穫與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值得更精彩!
許多人因為想要離婚來事務所諮詢,離婚的重點多會集中在如何跟另一半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有小孩的就是親權由誰來行使、如何安排會面交往及請求扶養費等,這些都合情合理。
2023/09/20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捷運風水世家
在我前方的男女朋友正討論婚禮要邀請哪些人參加。 男:「我沒什朋友啦,大學同學也都不熟,不像工學院他們那麼好。妳看,這他們臉書網頁~」男的順勢把手機丟給女的看。 女:「蛤,你臉書有加A喔,她不是你前女友,你們還有在聯絡喔!那婚禮邀她啊,反正也是有聯絡,不會不熟。」 男沉默。女沉默。 一路無言.....
2023/06/13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離婚當事人常見的抱怨之一:他們家好怪!
已經有好幾對想要離婚的當事人,不論是男是女,來諮詢時,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他們家好怪,我們家不是這樣的。」這句話可以衍生出類似「為什麼我都要配合他們家,不能照我們家的做?」,到最後甚至進化成「我好討厭我先生的家人」,整個一發不可收拾。
2023/03/01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翻譯之必要
2022/05/02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一個關於「ㄓㄣ ㄔㄠ」的想像
這是一個吸食毒品的刑事案件。 被告奚篤萍今年雖才25歲,因長期吸食毒品,少了同年齡女孩子那種飛揚神采,雙眼空洞地坐在法庭,等待法官的訊問。 法官問被告奚篤萍:「被告妳說妳的毒品都是跟另案被告杜宵買的嗎?」 被告:「是。」 法官續問:「那妳是用什麼跟杜宵來購買毒品?」 被告答:「用『貞操』。」
2022/05/01
2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說與不說之間
法庭旁聽,聽到一個有趣的情節,感覺可弄成一道心理測驗題。 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意外發現你朋友的配偶正跟別人卿卿我我你儂我儂,疑似有外遇的行為,你會怎麼做? 馬上告知你朋友,要朋友多留意配偶的行蹤。 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就當作是一輩子的秘密。 等到朋友離婚以後才講。
2022/04/30
1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渣男的構成要件
「我說他是渣男是抬舉了他,不是每個人說渣就可以渣的,渣男也是有構成要件的,至少前提你要有錢有顏值。告訴人無一處相符,他被說渣,應該要偷笑了,憑甚麼還告我。」 -by 某庭被告的肺腑金句
2022/04/29
3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有關係?沒關係!
法官問被告:「權狀是你女兒的,但為何在你這裡,你和你女兒是什麼關係?」 被告:「我是她爸爸。」 法官:「我知道你是她爸爸,我是說你們是什麼法律關係?」 被告:「父女關係。」 法官:「你們是父女關係我知道,但你們在民事上是什麼關係,權狀才會到你這?」 被告:「因為我是她父親啊~」
2022/04/27
3
【一個法律工作者的司法物語】升學主義訓練出來的律師
有個案件,對方不知為何怒火亂燒一通,牽連到我,在書狀中說我是「升學主義訓練出來的律師」,雖然我不知這樣陳述與案件有何關係。 今天,這個案子開庭。 等庭時,在法院的長廊上,旁邊有個歐巴桑很認真地手寫書狀,猛地抬起頭問我,「小姐,請問ㄐㄧㄢˋ ㄓㄨㄥ 兩字怎麼寫?」 我反射性地寫下「建中」兩字。
2022/04/26
2
查看更多
關於知言法律事務所
本所許惠菁律師【演講|AI來襲:從個資到監控,如何守住你的法律防線?】
本所許惠菁律師受邀於內湖社區大學進行【AI來襲:從個資到監控,如何守住你的法律防線?】專題演講。 現場以真實案例為引,帶領學員思考人工智慧時代下的個資風險與法律界線,從日常應用到政策監管,探討公私領域中隱私與安全的平衡。 感謝內湖社區大學的邀請,也謝謝所有熱情參與的學員。期待未
2025/10/29
1
本所許惠菁律師取得【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認證。
本所許惠菁律師取得【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認證。 面臨超高齡化社會,家族傳承與資產規劃益顯重要。本所將持續致力於為個人與家族提供更完善的信託與資產規劃法律服務,協助個人實現資產平穩轉移與家族價值的世代傳承,讓世代交替更有保障。
2024/11/21
本所律師取得【勞動部工作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資料庫資格】
本所許惠菁律師、許健鈴律師取得勞動部工作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資料庫資格。
2024/03/21
2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企業法律問題服務。
2024/01/04
2
本所許惠菁律師擔任第五屆【北臺灣總工會法律顧問】
本所許惠菁律師擔任第五屆【北臺灣總工會法律顧問】, 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提供相關法律服務。
2022/09/15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簡介
許惠菁 律師 許健鈴 律師 政治大學法律學士 臺北大學法律碩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podcast「歡迎搭乘,喜麗詩號」主持人
2022/04/07
1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企業法律問題服務。
2022/01/06
本所許惠菁律師【演講|AI來襲:從個資到監控,如何守住你的法律防線?】
本所許惠菁律師受邀於內湖社區大學進行【AI來襲:從個資到監控,如何守住你的法律防線?】專題演講。 現場以真實案例為引,帶領學員思考人工智慧時代下的個資風險與法律界線,從日常應用到政策監管,探討公私領域中隱私與安全的平衡。 感謝內湖社區大學的邀請,也謝謝所有熱情參與的學員。期待未
2025/10/29
1
本所許惠菁律師取得【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認證。
本所許惠菁律師取得【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認證。 面臨超高齡化社會,家族傳承與資產規劃益顯重要。本所將持續致力於為個人與家族提供更完善的信託與資產規劃法律服務,協助個人實現資產平穩轉移與家族價值的世代傳承,讓世代交替更有保障。
2024/11/21
本所律師取得【勞動部工作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資料庫資格】
本所許惠菁律師、許健鈴律師取得勞動部工作場所性騷擾調查專業人才資料庫資格。
2024/03/21
2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企業法律問題服務。
2024/01/04
2
本所許惠菁律師擔任第五屆【北臺灣總工會法律顧問】
本所許惠菁律師擔任第五屆【北臺灣總工會法律顧問】, 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提供相關法律服務。
2022/09/15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簡介
許惠菁 律師 許健鈴 律師 政治大學法律學士 臺北大學法律碩士 知言法律事務所律師 podcast「歡迎搭乘,喜麗詩號」主持人
2022/04/07
1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
本所許惠菁律師續聘【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律師】,未來兩年將持續協助企業法律問題服務。
2022/01/06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