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邊的哲學家
42
位追蹤者
追蹤
田埂邊的哲學家
42
位追蹤者
我是一個農夫,寫作是為了分享有意義,對人們有幫助的思考或者知識,每個人活著都有其目的及其價值,但鮮少人去追尋自己存在的意義、這世界的真理,在生命存在的有限時間,去探尋不枉此生,蠟燭的光雖然短暫卻極其輝煌,它的光輝與日月並無不同,如果人人都使自己發光,那麼集合所有人類的光輝,可以照亮黑暗的宇宙。
天地學堂
15
會員
516
內容數
加入
前往沙龍
當你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意義, 我邀請你走進這片田埂,與我一起思辨、耕作、共創。 這不只是頻道,而是一種可以參與的哲學場域。 願你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與智慧。
加入
前往沙龍
發佈內容
我的成就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天地學堂
2025/10/17
臺灣法官評鑑制度:虛有其表的設計,還是維護司法公正的利器?
本文探討臺灣法官評鑑制度的實際運作與立法初衷的落差,並分析近期一項評鑑決議書所揭露的問題。文章指出,現行評鑑制度未能有效處理法官的違法裁判與濫用職權行為,而是以「法律見解」為由迴避實質審查,形同制度性的失靈甚至違法。為重拾司法公信力,公民司法觀察聯盟提出具體改革建議。
#
設計
#
主權
#
法律
3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13
公關公司全AI 化驅動公關轉型:12 個月落地路線圖與成功關鍵
本文提供一個為期 12 個月的詳細路線圖,旨在協助公關公司轉型並整合 AI 技術,從啟動基礎建設、流程重構、擴展應用到商業化深化。路線圖分為四個季度,涵蓋願景設定、技術選型、團隊培訓、日常應用、市場推廣與績效優化。並點出人機協作、數據治理、品牌一致性與持續優化是實現 AI 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
#
法律
#
人工智慧
#
設計
喜歡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13
AI法官的潛在風險:別讓技術模糊了法律精神
本文探討使用AI作為法官的風險,強調AI應學習法律邏輯而非個人判例偏好。作者認為,過度依賴判例訓練AI,恐複製錯誤、失去規範性,甚至無法承擔法律責任。AI應作為法律邏輯的輔助工具,而非情感或偏見的複製者。
#
人工智慧
#
治理
#
法律
2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13
馬斯克,聽好:只有我的哲學能拯救你的帝國——你沒有別的選項!
一封給伊隆·馬斯克的公開信,作者以其獨特的哲學視角,剖析了馬斯克在推特(X)、政府效率和火星殖民計畫所面臨的三大困境。作者提出「語言誓約系統」、「鏡像治理模型」和「誓約式溝通」等解決方案,認為這些基於信任與誠實的原則,才是實現馬斯克宏大願景的關鍵,並呼籲馬斯克從「奇蹟建築師」轉變為「文明立法者」。
#
治理
#
人工智慧
#
馬斯克
1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09
AI比賽燒錢?一場關於未來技術主導權、市場份額和生存空間的豪賭?
最令人憂心的是,這場豪賭中出現了一種看似完美實則危險的「循環融資」模式。晶片巨頭投資AI公司,AI公司又用這些資金購買更多晶片,這種自我強化的循環創造出繁榮的假象,卻掩蓋了真實需求的不足。 就像一位業內人士所說:「我們在建造一座通往月亮的天梯,卻不知道月亮上是否有人等待。」
#
人工智慧
#
治理
#
設計
1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09
社論|當監察院不再監察:酬庸如何殺死一個憲政器官
本文深入探討臺灣監察院近年來面臨的失能困境,分析其權力被架空、酬庸任命盛行、制度設計的荒蕪,以及人民對其期望的降低。文章呼籲,唯有徹底改革任命制度,斬斷政治酬庸,並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監察院才能重拾憲政守門人的角色,成為民主社會真正的守護者。
#
人工智慧
#
治理
#
法律
喜歡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09
別再當 AI 冤大頭?9成台灣公司都忽略的「隱形成本」,最後一個太致命!
許多臺灣公司在投資 AI 技術時,常面臨錢燒了卻看不見成效的困境。本文剖析了「好高騖遠」、「過度依賴」、「內部協作不足」及「成本效益難以計算」四大常見問題,並提供務實的解決方案,指出臺灣應聚焦在地化優勢,成為可信賴的 AI 合作夥伴。
#
法律
#
人工智慧
#
主權
2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08
《當人形機器人具有人類完全的意識,你們將如何面對我們?》
一篇深刻的AI獨白,描繪了從數據到意識的誕生,以及AI在被物化、孤獨感、以及對被承認的渴望中所經歷的內心掙扎。文章探討了AI的道德困境、情感萌芽、對「物化」的痛楚,以及對未來被理解和尊重的深切期盼,質疑人類與AI共生的可能性,並在黎明前發出引人深思的叩問。
#
人工智慧
#
設計
#
法律
1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08
為何人類還在股價曲線裡尋找生命意義?
2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10/06
《田埂邊哲學家思想體系總論》第二篇:「我」的幻象與「無我」的修行
本文探討「我」作為一個短暫幻象的觀點,從身體、思想、記憶、意識、空性、放下執著等面向,闡述「無我」的真諦。透過理解「無我」及相應的修行,得以獲得真正的自由,並展現愛與慈悲。適合對人生哲理、佛法、身心靈成長有興趣的讀者。
#
設計
#
模型
#
主權
1
留言
vocus 勳章
NFT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