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義大利慢城與臺灣

2021/05/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義大利的「慢城」(Citta Slow)運動在世界各地興起後,令台灣人極為羨豔,然台灣到底可不可以過上幾天那樣的生活?
首先,「慢城」的哲學,對台灣極有啟發。它觀念中的少用汽車、儘量徒步;販售本地生產的東西;提倡本地的美學與保護本地手工;不准跨國的連鎖業(如速食餐廳麥當勞,如星巴克,如大賣場)進入;醫院與學校的餐廳所供應的食物是有機的;城市的人口不可超過五萬;商店一周休息兩天,星期四與星期天。這種種,非常適合台灣人援用。
先說義大利的情況。義大利是最手藝精湛、最在物品上或享樂上精益求精、金黃燦爛的國家。義大利的城鎮,充滿了斑駁的高聳古牆、宏偉的廣場與教堂、炫麗的櫥窗,與文明至極的生活習慣(人們穿著入時、配戴昂貴的至外間散步、在廣場上佇立與觀看、在櫥窗前瀏覽、在餐館裡飲酒吃飯)。故而如此的義大利,是一個極度城市化、極度市民享樂消費、又極多金錢交易、甚至極為昂貴的國家。這與有些先天上有大片草莽滋生的山野式簡略版之粗獷生活的國家,如美國,如中國,是全然不一樣的另一番情調。
義大利太多古城,出了火車站,走沒多遠,便進入了石板路的市中心,幾條深巷穿過,幾個教堂眺過,便回到自己銅牆鐵壁的家中,這時一開機,已可在電腦前工作。不久想要喝點什麼,則紅酒打開,取出起司,再配上幾顆瓶中取出的橄欖,倒上幾滴紅酒醋,切半個熟透的番茄,以麵包沾著橄欖油,再加幾片火腿肉,便是一頓極好的點心,甚至是一頓極好的正餐。這便是義大利的生活,很方便,卻又太「事先備好」(亦即工業化),甚至太過快速有效率。
你且看看,這樣的優質地方,人們焉得不慵懶?你且想想,這樣的舒服境地,有識之士焉得不去創想出「慢」的生活哲學呢?
這是義大利的情況。
而我們東方能過「慢」式生活(或簡樸生活,或最單純貼近自然生活)的人與地區,恰好是最落後、最貧窮、或最偏遠、最被遺忘的那一塊。這與西方的慢城或慢食慢活的人他們的先進性,極為截然不同。這是很可咀嚼的一點。
中國的湘西,或雲貴或廣西,太多的河谷山腳,人們於崖壁採摘石耳(木耳的一種)、捕捉石雞(青蛙的一種);而台灣花東、埔里的野菜、半田筍、山豬肉、溪谷的苦花魚等等因為窮乏、採自野地的覓食方法,與歐洲的城市文明原本看似天壤之別,然在「慢」的哲學中又好像頗可互作參照。
這也可以同喻於慢跑之例。那些長年長時間忙碌於城市工作的先進民族才會發展出慢跑(尤其是北溫帶有勤奮宗教思想、甚至是新教倫理最獲發揚的美國)這一措施,而山野的村農一輩子不懂何以要慢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舒國治
舒國治
舒國治,散文家,一九五二年生於臺北,先習電影,後注心思於文學。遊記中擅寫庶民風土、讀書遊藝、吃飯睡覺、道途覽勝,有時更及電影與武俠。文體自成一格,文白相間,出版有《門外漢的京都》、《臺北小吃札記》、《水城臺北》等著作。現以專題《理想的下午2020》在方格子展開全新寫作計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