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節氣名字的心機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這24個節氣名字,各個有自己的訊息意思在背後,你讀到了嗎?

您可以選擇閱讀文字或是來聽聽我的Podcast

《線上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embed/story/ckotqmjjwg7rk0800p2y26thx

《自選Podcast平台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tqmjjwg7rk0800p2y26thx/platforms

24節氣的命名,古人是有講究的。

一年四季,每一個季節開始的節氣,古人就用了站立的「立」這個字,「立」這個字有豎起來,制定、存在、開始的意思,每個季節開始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全部合起來稱作「四立」。一般大約是每年的2月4日是立春、5月5日是立夏、8月7日是立秋、11月7日是立冬。

另外,古人還用了以至於的「至」這個字,「至」這個字有最、極致,還有到來的意思,所以節氣裡我們知道的「夏至」、「冬至」,合稱「二至」,有夏天和冬天到了極致的意思。夏至,一般會在6月21日。是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這時候北半球白天最長,南半球則是反過來;冬至,通常在12月22日。是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這時候北半球白天最短,同樣的南半球是反過來的情況。

還有「春分」、「秋分」,古人用了「分」這個字來取名,正式因為分這個字,有平分的意思,「春分」和「秋分」這兩個節氣,都剛好白天和黑夜是一半、一半的。每年到了這兩個節氣的時候,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黃經分別是0度、180度,太陽直射在赤道上,所以白天和黑夜的時間長度相等。通常春分會是3月20日,而秋分是9月23日左右。

raw-image

中國以農立國,耕種在古代是關係到生活、生存、生死的事情,所以農耕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很重要的節氣及耕作的時機,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古人在這八個節氣上的取名,都是帶有時空、氣溫、日夜變化和進度感覺的,「立」是立起來、開始,「至」是到了最高的情況,「分」則是日子的白天黑夜一樣長。像民間就有諺語說: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氣。只是在現在的工商業時代背景及生活方式裡,大家對這樣的節氣氛圍感淡薄了很多。

24節氣的取名,古人都是花了心思,甚至是巧思的,接下來還有其他的節氣,像是「雨水」,顧名思義就是開始下雨的機率高,而且雨量也會逐次的增多,通常會是在每年的2月18日前後。

「驚蟄」,會有春雷,而且一定要有這一聲雷聲,蟄伏在土壤裡冬眠的昆蟲動物,才會驚醒過來,才是萬物復甦。這個時候的氣溫會開始明顯感覺到升高了。

「清明」,這個節氣跟節日是一起的,這個節氣取清明之意,就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天氣晴朗,同時氣溫逐漸變得更暖和,草木繁盛,也是賞花的好時節。

「穀雨」,這個時節的雨量會變多,非常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所以古人說「雨生百穀」。如果在該下雨的時候,沒有下雨,天氣情況有異常,當年的農作收成就會大受影響,收成不好、不夠,從家庭到國家都是很嚴重的生產力問題。

「小滿」,是春天播種的農作,到了夏季開始結穗,但是還沒有飽滿成熟,只是有些「豐腴」了,所以叫小滿,是不是一個很可愛的節氣名字啊!

「芒種」,指的是帶芒刺的大麥、小麥等農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

「 小暑、大暑」,每年7月7日前後,是小暑,是天氣剛要熱的時候,7月23日前後,則是大暑,是天氣最熱的時候。

「處暑」,「處」有停止、隱退的意思,這個時節的天氣已經開始轉涼,熱到不行的夏天,終於結束了。

「白露、寒露」,這兩個節氣到的時候,氣溫會很明顯的降低,晚上的霧氣會在早上結成露水,而寒露更漸漸的會感受到,天氣帶有寒意了。

「 霜降」,天氣不但繼續變冷,空氣中的水氣,到了晚上溫度下降的時候,還會凝結成了顆粒狀的白霜。

「小雪、大雪」,入冬后開始下雪,小雪、大雪表示雪下的程度有多大。小雪在每年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不過在台灣平地,應該是看不到下雪的,我在上海工作的幾年,雖然地處長江流域,就算節氣到了小雪沒下雪,一到了12月大雪的節氣,每年真的倒是都遇到了大雪紛飛。

「小寒、大寒」,這個時候天氣更冷了,小寒這個節氣,像是在預告雖然天氣很冷,但是還沒有到最冷,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通常是1月20日左右。雖然天寒地凍,不過這個時候過年的氣氛漸漸到了,有時候覺得冷一點,才有要過年的感覺~

raw-image

【節氣民俗與傳說】

古人因為依循的四季變化安排作息,當然也因此演變出一些風土民俗,有些可能因為時代改變,大家已經不記得有這些習俗了,但是有些則還保留到現在。像是:立春-從周代開始,就有迎春的習俗。

在立春之日,天子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到城東近郊迎春,要擺設祭祀青帝-句芒,以祈求這年可以五穀豐收。這個習俗發展到唐代,還衍生出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叫「打春」,這個打春的習俗,在古時候還要縣府官方來執行的,打牛的前一天,要先把土牛放在縣城東門外,稱之為「立牛」,然好旁邊要立一個攜帶農具,揮鞭吆喝的假人,叫做「耕夫」,這些都是表示春令的到來,農事最好提前準備。那個假人「耕夫」,被稱作「芒神」。

如果「耕夫」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提早到,要早點裝備耕種;要是「耕夫」站在牛後,就表示春令遲到了;如果是假人和土牛並行,則春令適中。在我的家鄉台南,東門城的圓環就還照著古習俗,每年立春的時候都會立著這樣的假人「耕夫」還有一隻假的牛,也真的每年假人的位置會不同,其實每年假牛的顏色也會不同。這些都是希望今年能風調雨順、農作豐收。

另外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只有「清明」和「冬至」兩個節氣演化成為節日;節氣是時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有某種風俗習慣和紀念意義。根據古書《荊楚歲時記》中說:離冬至一百零五天有大風暴雨,稱這一天叫做「寒食」,要禁火三日,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古人寒食節的活動,往往沿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到今天寒食節更已經是被清明節所取代了。

另一個節氣演化成節日的「冬至」,在台灣,我們的習俗是吃湯圓,而且是紅白色的湯圓,幾歲要吃幾顆。但是為什麼北方人卻是吃餃子呢?這是為了紀念張仲景這位「醫聖」而留下來的習俗。

張仲景是東漢人,他的中醫著作「傷寒雜病論」,是集醫家之大成,他有句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張仲景曾經在長沙當太守,後來辭官回家鄉,開設了醫館為人治病。那年他回家鄉的時候,正是冬天,他看到白河兩岸的鄉親們,面黃肌瘦、飢寒交迫,很多人的耳朵都凍到生瘡爛掉了。他讓弟子在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架起了一支大鍋子,大鍋子裡熬煮了羊肉和驅寒的藥材,然後再把羊肉和藥材從鍋子裡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然後管這叫做「嬌耳」。然後再把包好的「嬌耳」丟到羊肉藥湯裡煮熟,分給來求治的人,每人兩隻一對「嬌耳」,一碗熱騰騰的肉湯。吃了嬌耳、喝了驅寒湯,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兩隻耳朵更是發熱,這凍傷的耳朵就治好了,張仲景就是在冬至那天,捨「嬌耳」醫治鄉親的凍瘡。

後來的人,就學著做「嬌耳」,漸漸的把「嬌耳」叫成了「餃子」。北方人冬天吃餃子,是紀念及感念醫聖張仲景的恩澤。直到今天在南陽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raw-image

節氣中的穀雨,則有一個淒美的傳說故事:在唐代高宗年間,有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穀雨」,他擅長游泳,水性非常的好。有一次他的家鄉曹州大水災,他因為這個本事救出好幾位村民,甚至還冒險救出了一盆牡丹花,之後還拜託花匠師傅好好的照顧這盆牡丹。

後來過了幾年,穀雨的媽媽生了重病,他一邊要照顧母親,一邊要做事養家糊口、賺醫藥費用,日子非常的艱苦。有一天,家裡突然來了位美麗的女子,幫忙穀雨做事和照顧母親,而且每天都來,穀雨和這位美麗的女子日久生情,想向女子提親成家,這時候女子才說明,自己是當年曹州大水災的時候,穀雨救回的那盆牡丹。牡丹仙子跟穀雨約定,明年的四月八日,就嫁到穀雨家。

不過,這時候牡丹仙子的仇人禿鷹,得了重病,他用權勢武力逼迫牡丹姐妹們,拿出自己身上的花蕊給自己釀藥酒醫病,這些姐妹們不願意取自己身上的花蕊鮮血給壞人治病,結果就通通被禿鷹抓走給關起來了。穀雨知道這件事,歷盡艱辛,冒死闖入禿鷹的巢穴,終於救出了牡丹和她的仙子姐妹,正當大家歡喜重聚的時候,沒想到禿鷹臨死還要抓個墊背的,射出一支暗箭,刺中了穀雨。牡丹她悲憤交加的拿起穀雨的武器,一刀送禿鷹上西天,但是,穀雨卻也傷重沒有了氣息。穀雨以自己的生命,並且是在自己生日的那天,救了心愛的牡丹和她的姐妹。

這位年輕人生在穀雨這個節氣,也死在這個時候,而且享年只有21歲,穀雨死後被埋葬在花匠的百花園裡,而牡丹和她的姐妹,也從此落地生根在曹州。每到了穀雨的時節,牡丹就會恣情的盛開,來表示她們對穀雨的懷念。百花盛開的春天,牡丹是最後開的花。牡丹是象徵富貴的花,不過這個故事最後卻讓人有點鼻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琥珀沙龍—塔羅占卜X希臘神話生命數字X DISC識人溝通
43會員
130內容數
Podcast X方格子的聲音和文字創作。 是命理還是歪理,讓我們來好好梳理!塔羅占卜X希臘神話生命數字X DISC識人溝通,外加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神明的小紙條籤詩故事分享。生命歷程有很多探索,占卜預測是降低風險,提供抉擇的參考,不是預判自己的人生結果。讓我們透過中外的論命占卜古智慧,探索自己今生今世的好命和好運。
2024/02/10
中西方的神話傳說都有春神,希臘神話裡的春神是美麗的波瑟芬妮(Persephone),那麼東方神秘古國的春神,會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2024/02/10
中西方的神話傳說都有春神,希臘神話裡的春神是美麗的波瑟芬妮(Persephone),那麼東方神秘古國的春神,會是什麼樣子呢?
Thumbnail
2021/07/28
古人用一個驚嚇的「驚」字,來為一個節氣取名,是有什麼特別含義還是用意嗎?還有驚蟄節氣的民俗裡,竟然有打小人?!是這個節氣特別容易犯小人嗎?究竟「驚蟄」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氣呢?
Thumbnail
2021/07/28
古人用一個驚嚇的「驚」字,來為一個節氣取名,是有什麼特別含義還是用意嗎?還有驚蟄節氣的民俗裡,竟然有打小人?!是這個節氣特別容易犯小人嗎?究竟「驚蟄」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氣呢?
Thumbnail
2021/07/14
節氣的名字叫雨水,是不是老天就要開始下雨了呢?古人氣象智慧真的有這麼神準猜測到天意?!
Thumbnail
2021/07/14
節氣的名字叫雨水,是不是老天就要開始下雨了呢?古人氣象智慧真的有這麼神準猜測到天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3/7/7 小暑 : 二十四節氣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105°時開始 ✨意涵: 大暑前哨,氣溫持續攀升從微熱到大熱 🌥天氣: 熱浪來襲,颱風旺季即將到來,對流旺盛常有午後雷陣雨 說到小暑這兩句諺語完美體現了當下天氣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Thumbnail
2023/7/7 小暑 : 二十四節氣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105°時開始 ✨意涵: 大暑前哨,氣溫持續攀升從微熱到大熱 🌥天氣: 熱浪來襲,颱風旺季即將到來,對流旺盛常有午後雷陣雨 說到小暑這兩句諺語完美體現了當下天氣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Thumbnail
2023/6/21 今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北半球白晝最長的日子 大家一起沐浴在陽光底下🔥 迎接端午連假吧。 夏至 : 二十四節氣第十個節氣;夏天的第四個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 ✨意涵: 至=最or極,太陽運行到北半球"最"高處 🌥 天氣: 梅雨季結束,颱風旺季即將到來
Thumbnail
2023/6/21 今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北半球白晝最長的日子 大家一起沐浴在陽光底下🔥 迎接端午連假吧。 夏至 : 二十四節氣第十個節氣;夏天的第四個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90°時開始 ✨意涵: 至=最or極,太陽運行到北半球"最"高處 🌥 天氣: 梅雨季結束,颱風旺季即將到來
Thumbnail
2023/06/21亥時夏至節氣 ​ 古人認為,所謂夏至,"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助陰氣之始至,三以見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也就是陽氣將衰,陰氣始萌,陽光的直射抵達最北,感覺是陽光最親民的一個節氣。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標誌著盛夏季節的開始。 一句情話便與夏至相關: 「這一天
Thumbnail
2023/06/21亥時夏至節氣 ​ 古人認為,所謂夏至,"至有三義,一以明陽氣之至極,二以助陰氣之始至,三以見日行之北至,故謂之至"。也就是陽氣將衰,陰氣始萌,陽光的直射抵達最北,感覺是陽光最親民的一個節氣。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標誌著盛夏季節的開始。 一句情話便與夏至相關: 「這一天
Thumbnail
農民所說的節氣,就是大家在課本裡面看到的二十四節氣, 雖然近年氣候異常四季越來越不明顯,但有時候節氣還是十分管用的。
Thumbnail
農民所說的節氣,就是大家在課本裡面看到的二十四節氣, 雖然近年氣候異常四季越來越不明顯,但有時候節氣還是十分管用的。
Thumbnail
走過春、夏、秋、冬的二十四節氣,真實書寫。 在生活中,我們點滴體會亙古常新的大自然與中醫的關係。 太陽對地球照射的方式及時間長短,影響了氣候寒暑變化,也對自然萬物皆有影響。其中,與我們最緊密的莫過於農業作物生產、與人體健康了 ......
Thumbnail
走過春、夏、秋、冬的二十四節氣,真實書寫。 在生活中,我們點滴體會亙古常新的大自然與中醫的關係。 太陽對地球照射的方式及時間長短,影響了氣候寒暑變化,也對自然萬物皆有影響。其中,與我們最緊密的莫過於農業作物生產、與人體健康了 ......
Thumbnail
認真畫完圖只覺得古人的數學也太好了,最基礎的天干地支記日,一個是十進位一個是十二進位,還要知節氣,有時候加入變數,所以要定義好能確定的,最終流傳至今仍適用,簡直奇蹟了! 其中註記的日期以北半球為主,南半球冬夏相反所以應該剛好差半年。
Thumbnail
認真畫完圖只覺得古人的數學也太好了,最基礎的天干地支記日,一個是十進位一個是十二進位,還要知節氣,有時候加入變數,所以要定義好能確定的,最終流傳至今仍適用,簡直奇蹟了! 其中註記的日期以北半球為主,南半球冬夏相反所以應該剛好差半年。
Thumbnail
時序迎來立夏,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但剛好遇上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這個夏天可能會很漫長吧?
Thumbnail
時序迎來立夏,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但剛好遇上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這個夏天可能會很漫長吧?
Thumbnail
舊作 2016年《過省府荷池有感》二首。 一頃芙蓉立夏漫 圓珠曉露落青盤 紅兜黃蕊亭亭立 狎昵芳儀任憑欄 攝鏡真如採蜜蜂 翻來覆去取裁忙 新村已廢荷還在 莫問中興冷熱腸
Thumbnail
舊作 2016年《過省府荷池有感》二首。 一頃芙蓉立夏漫 圓珠曉露落青盤 紅兜黃蕊亭亭立 狎昵芳儀任憑欄 攝鏡真如採蜜蜂 翻來覆去取裁忙 新村已廢荷還在 莫問中興冷熱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