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與循環經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因交通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一直是全人類頭痛的問題🤯 當你在買車時是否會考慮以環保為名推出的電動車呢? 但電動車真的比燃油車還要環保嗎?快來一探究竟吧!

你知道嗎?全球的交通運輸碳排放佔了全球溫室氣體的16%,而且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在所有行業中交通運輸業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最高,佔2021年最終使用部門(end‐use sectors)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37%。很明顯的,這對於目前全球致力提倡的2050年淨零碳排之路將會是一項重大的阻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多數人所想到的因應之道便是停止製造和銷售燃油車。然而這件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是否有相關數據或資訊可以檢驗「燃油車轉換為電動車」的減碳效率呢?接下來將用「運輸工具使用電的種類」及「台灣政府政策」這兩個層面進行說明和分析。

raw-image

一、以「運輸工具使用電的種類」分析

在開始說明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項計算碳足跡的標準單位——CO2-e。此概念是把不同的溫室氣體對於暖化的影響程度用同一種單位來表示。如此一來,可以將碳足跡不同的溫室氣體來源都以單一的單位來表示。

根據環保署的研究資料,純電動車、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油電混合車在臺灣的情境中,若以全生命週期看待,這三種車輛每公里的碳排放量都在200 CO2-e上下,差異不大。此外,若分析燃料生命週期,臺灣銷售量前五名的純電動車,每公里排放量約為65~136 CO2-e,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則為68~140 CO2-e。可以看出兩者差異有限,但積少成多的成效卻也不可忽略,因此應依照消費者的偏好或使用率做為考量加以計算。

二、以「運輸部政策」分析

若以「政策」層面進行分析,我發現台灣政策目前並無實質的檢討或治本策略,為何我這麼說呢?

請看目前台灣政府「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的運輸部門,其淨零策略大約可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改變運輸方式」、「降低運輸需求」、「運具電氣化」。這三者皆是以形式化制度加以規範說明,顯然治標不治本,在現實層面我們遇到的困難點仍十分的多,如:電動車的製造比起燃油車需要多使用4倍以上的金屬礦物,反而造成更多排放。而顯然的,這部分運輸部並沒有考慮進去,因此運輸業的減碳除了透過電動化降低使用階段排放,材料製造、組裝和回收處理階段的排放也必須要能降低,才有可能讓汽車達到淨零。而這樣不僅可以減少70%的材料碳排放量更節省70%支出。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企業都從技術的層面加以考慮,關於此部分可以參考本組織的「米其林啟動循環經濟」這篇文章加以延伸閱讀。

綜合上述二點分析,若以第一點的「運輸工具使用電的種類」因素考慮其排碳效率時,我們須進一步進行針對消費者對於電動車的問卷調查進行核實,並以三個電動車的關鍵議題:排碳量、價錢、續航力,分別請問民眾的看法,才可以進行減碳策略的分析。畢竟民眾是需求端,而電動車則是市場,分析其經濟效益及效率時,仍要考慮環境效益、使用便利性、價格合理性、社會心理因素和個人偏好等。而若以第二點「台灣政府政策」因素分析,我認為除了政府片面的形式規範,應解決的部分則是技術及製作層面(生產部分),而非後續的電樁補充、燃油換電動等獎勵制度(消費部分)。這樣一來資源循環才能實踐淨零排放目標,除了有顯著的減碳成效外,更關鍵的是讓企業不必繼續在高排放、高污染的線性經濟模式中掙扎,而是根本地從營運模式改變起,更有彈性來因應市場的快速變化,提高對原物料的掌握和提升供應鏈韌性。

參考資料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bon-reduction/blog/3009992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bon-reduction/blog/3009992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5659

https://bit.ly/3VV1LOQ

https://bit.ly/3IxAWN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的沙龍
80會員
321內容數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2025/04/27
身為一個結合全台學生力量的環保組織,高循的成員們始終堅信高中生能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我們發跡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高循持續在網路發布循環及永續議題等相關科普文章,高循相信:「那怕只有一點火星,只要持續累積,星火終究可以燎原。」
Thumbnail
2025/04/27
身為一個結合全台學生力量的環保組織,高循的成員們始終堅信高中生能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我們發跡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高循持續在網路發布循環及永續議題等相關科普文章,高循相信:「那怕只有一點火星,只要持續累積,星火終究可以燎原。」
Thumbnail
2025/04/26
你曾造訪過長榮大學嗎?你知道「竹子」也能當作建材嗎?現代建築設計除了要具巧思外,也傳遞著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它就是長榮大學的長榮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將現代與古典元素融於一體的建築吧!
Thumbnail
2025/04/26
你曾造訪過長榮大學嗎?你知道「竹子」也能當作建材嗎?現代建築設計除了要具巧思外,也傳遞著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它就是長榮大學的長榮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將現代與古典元素融於一體的建築吧!
Thumbnail
2025/04/23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
Thumbnail
2025/04/23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與中華汽車合作綠色運輸轉型調查,針對台灣中小企業在迎接淨零時代之下,運輸減碳的策略布局,並於今天(14日)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主要發現,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未來將面對運輸碳中和的挑戰,並有五成以上企業認為綠色運輸具有急迫性,尤其是已被客戶要求碳盤查的企業
Thumbnail
【李婉如/ 報導】《今周刊》與中華汽車合作綠色運輸轉型調查,針對台灣中小企業在迎接淨零時代之下,運輸減碳的策略布局,並於今天(14日)舉辦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主要發現,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未來將面對運輸碳中和的挑戰,並有五成以上企業認為綠色運輸具有急迫性,尤其是已被客戶要求碳盤查的企業
Thumbnail
很多人買特斯拉是因為他有自動輔助駕駛、酷炫、環保,長期以來,特斯拉主打的就是電動車和環保,觸及擁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族群,像是藉由不會產生空氣汙染,或是電力相較汽油可減少更多的碳足跡等方式銷售自家產品,甚至賣碳權還成為其相當重要的營收基礎。
Thumbnail
很多人買特斯拉是因為他有自動輔助駕駛、酷炫、環保,長期以來,特斯拉主打的就是電動車和環保,觸及擁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族群,像是藉由不會產生空氣汙染,或是電力相較汽油可減少更多的碳足跡等方式銷售自家產品,甚至賣碳權還成為其相當重要的營收基礎。
Thumbnail
因交通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一直是全人類頭痛的問題🤯 當你在買車時是否會考慮以環保為名推出的電動車呢? 但電動車真的比燃油車還要環保嗎?快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因交通而排放的溫室氣體一直是全人類頭痛的問題🤯 當你在買車時是否會考慮以環保為名推出的電動車呢? 但電動車真的比燃油車還要環保嗎?快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您有發現汽車產業開始講求低汙染、電動化嗎?汽車產業為什麼也要達到淨零碳排?那是因為汽車產業的碳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9%,因此全球達成了共識,在2050年前禁售燃油車並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但是汽車該如何達到淨零碳排呢?
Thumbnail
您有發現汽車產業開始講求低汙染、電動化嗎?汽車產業為什麼也要達到淨零碳排?那是因為汽車產業的碳排放量佔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的9%,因此全球達成了共識,在2050年前禁售燃油車並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但是汽車該如何達到淨零碳排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跟大家聊的是: 電動車產業熱度狂飆-2021年蓬勃起飛 各國對於電動車的政策 特斯拉與其他車廠的市場競爭 - 2018~2021 電動車品牌市占率變化 結論 電動車產業熱度狂飆-2021年蓬勃起飛 先來跟大家聊聊電動車興起原因: 1. 環保政策的推進,加速傳統汽車業轉型 歐盟: 結論
Thumbnail
這篇文章想跟大家聊的是: 電動車產業熱度狂飆-2021年蓬勃起飛 各國對於電動車的政策 特斯拉與其他車廠的市場競爭 - 2018~2021 電動車品牌市占率變化 結論 電動車產業熱度狂飆-2021年蓬勃起飛 先來跟大家聊聊電動車興起原因: 1. 環保政策的推進,加速傳統汽車業轉型 歐盟: 結論
Thumbnail
最近越來越常看到關於電動(機)車的報導和討論,這不難理解,畢竟在很多人眼中,運具電動化是減碳政策中的重要環節【註 1】,這議題隨著全球減碳的大浪潮而熱度越來越高,乃是意料中事。
Thumbnail
最近越來越常看到關於電動(機)車的報導和討論,這不難理解,畢竟在很多人眼中,運具電動化是減碳政策中的重要環節【註 1】,這議題隨著全球減碳的大浪潮而熱度越來越高,乃是意料中事。
Thumbnail
傳統汽車產業是否能夠轉型為「服務業」? 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心不斷增加,日本製造業中最後的一道要塞—汽車製造業,它的命運,正不斷吸引人們的關注....
Thumbnail
傳統汽車產業是否能夠轉型為「服務業」? 全球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心不斷增加,日本製造業中最後的一道要塞—汽車製造業,它的命運,正不斷吸引人們的關注....
Thumbnail
台灣社會在推電動車時,主打的訴求通常是「比較環保 」,但此訴求其實頗受質疑,隨手用關鍵字搜尋,相關的文章非常多【註 1】。 其中一個主要的質疑是,如果充入的不是綠電,其實只是把排氣管的空汙和碳排,移轉到發電廠的大煙囪而已,哪有比較
Thumbnail
台灣社會在推電動車時,主打的訴求通常是「比較環保 」,但此訴求其實頗受質疑,隨手用關鍵字搜尋,相關的文章非常多【註 1】。 其中一個主要的質疑是,如果充入的不是綠電,其實只是把排氣管的空汙和碳排,移轉到發電廠的大煙囪而已,哪有比較
Thumbnail
電動車的環保論戰  全然以碳排放思考的盲點 先前一篇探討電動車是否更環保的文章,意外的引來不少評論,也收到一些轉貼來的「指教」。撇開沒什麼建設性的嗆聲,有些確實很有邏輯且充分舉證,也點出了筆者先前撰文未能考量到的角度。 在之前文章的論述中,主要做的觀察與論點有以下幾項: 一,考慮節能減碳效益時...
Thumbnail
電動車的環保論戰  全然以碳排放思考的盲點 先前一篇探討電動車是否更環保的文章,意外的引來不少評論,也收到一些轉貼來的「指教」。撇開沒什麼建設性的嗆聲,有些確實很有邏輯且充分舉證,也點出了筆者先前撰文未能考量到的角度。 在之前文章的論述中,主要做的觀察與論點有以下幾項: 一,考慮節能減碳效益時...
Thumbnail
特斯拉股價表現亮眼,連帶帶動起電動車的風潮。在一般的認知裡,電動車不使用化石燃料,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並以更潔淨的方式進行運輸,在環境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理當是未來的交通首選。 就長遠來看,電動車的發展無疑是長期趨勢,科技的進步,未來有一天,或許真能做到100%零碳排,零污染...
Thumbnail
特斯拉股價表現亮眼,連帶帶動起電動車的風潮。在一般的認知裡,電動車不使用化石燃料,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並以更潔淨的方式進行運輸,在環境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理當是未來的交通首選。 就長遠來看,電動車的發展無疑是長期趨勢,科技的進步,未來有一天,或許真能做到100%零碳排,零污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