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誰而寫

薇亦柔止-avatar-img
發佈於山居隨筆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黑森林住家

黑森林住家


被閲讀的渴求


  曾經跟文友談起一個身爲作者最關心的議題︰被閲讀


  她單刀直入地問我︰「妳寫得如此難看,難道不想被閲讀嗎?」


  這⋯⋯也是我在思考的問題啊!她接著又問了︰「妳是寫給自己看,還是寫給讀者看?」


  「我不確定耶!」


  凡作者皆有被閲讀的渴望,皆有被理解的期待,皆有被發掘的奢望。然而網海茫茫,網内讀者是誰?我們的受衆在哪裏?而讀者的訴求又是什麽?自己的作品是否有被讀者接納理解?讀者是否讀出作者所想要表達的内心世界?甚至,自己的文字是否有觸及到讀者心中某一個敏感的角落?帶來某種共鳴與感動?


  我、並、不、確、定。


  大多時候我是以自娛娛人的心態來寫作,畢竟過去便是以這種態度寫【親子部落格】,孜孜不倦寫了六年,塑造了一位男主角,我家兒子小諼諼,既不搞笑,又不逗趣,患有書寫障礙,數理有資優生相。比起《虎媽戰歌》裏那雙出色的女孩,諼諼無能望其項背!誰會對一個不出色的小孩感到興趣?而我又爲何會如此鍾愛眷戀?理由很簡單,因爲我是他媽,兒子唯一的粉絲。


  我什麽都不求,莫求一夕爆紅。


  然而,在2018年的元旦,我的網誌瀏覽次數高達163622,似乎彷彿之間,猶如雪梨歌劇院的煙火,諼諼恍若一夕爆紅了,哇!當日我製造了十六萬次的感動。從中,我確定了一件事情,網海中,的確有人對這麽遜的男主角感興趣,而且還是爲數不少的一群媽媽們。日後,真的收到不少私訊來關切,有些是研究者,有些也是跟我一樣投訴無門的母親。


  而,這一爆紅猶如歌劇院的煙火,稍縱即逝,灰飛烟滅。


  以前寫教養文時,主題很明確,學障、資優、三語、教學法,宏觀的理論架構一拉開,便能洋洋灑灑地寫一大篇。實務上的理論驗證也很簡單,就拿自己的小孩當實驗唄!我家還有日德混血兒可以當對照組,閨蜜家三個女兒也跟兒子一樣是三語混血兒,拿他們當觀察對象,不就結了。


  這個時期,我爲誰寫?


  母親、教師、學者、三語者、學障者。


  親子教育文的受衆非常明確,沒有意識型態藍綠之爭,只有以人為本!


  寫小説就不同了,爐竈剛起,持續了兩、三年,現已進入第四年,怎知爐竈火不火?當然是不火啊!不但點閱率自動少了一個零,絕大多時候還少兩個零的門前冷落車馬稀,顯然我寫的小説沒有三語學障來得精彩,並不受青睞。然而,讀者喜歡讀什麽?他們心中的訴求又是什麽?我的作品有沒有打動他們的心?


  甚至,我連讀者是誰都不知道!怎知他們有沒有感動?


  日日將文字修改、上線、期望被閲讀,希望將來有緣在網上遇到「讀我千遍不厭倦」的伯樂,那個欣賞我的人。


  然而,這個懸念與奢望一直懸浮在網海中⋯⋯等待回音。


  而回音只是一個數字嗎?


  我爲誰而寫?為什麽而寫?


  只為點閱率而寫嗎?我不是曾經擬似網紅嗎?


  面對文友的扣問,我沉默了。與其説是爲了某一群人而寫,爲了數字而寫,爲了網紅而寫,不如說,我爲了傳教而寫;與其説是爲了滿足大衆的需求而寫,不如說,我是帶著一種理念而寫。


  我有自知之明,自己所抱持的觀點與理念本質上與主流不合,網流是隨聚隨分,絕不會聚散兩依依。而我想走逆流路線,寫的是黑森林裏的慢活,一種情境、氣氛、生活態度,一種存在的狀態︰不斷地在大自然中駐足流連、局部細察、觀心感動、懸置未決⋯⋯故事線消融其中,線條不鮮明,像是印象派的畫作,像是黑森林裏面的薄霧,像是什麽也沒有看到,又像是看到了什麽的物我兩相忘。


  而主流要的是故事線明確,愛恨分明,黑白二分,不是凶手伏法了,正義伸張了,就是苦情女主修成正果,找到真愛。網友要的不過是茶餘飯後,以網路作爲休閑的好去處,有誰願意看懸疑未決、拖沓延宕的劇情?太不精彩了!


  立意與起點彷彿都很高,以此寫了一部八十萬字的散文小説《孤城春深處》,但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改變,文筆經過三年的洗練,慢慢地走向爛俗文風。閲讀小説若是一種娛樂,身爲作者的我,也想消遣娛樂啊!漸漸地我隨波逐流了!


雪梨歌劇院

雪梨歌劇院


一秒鐘的感動


  潛居黑森林之前,住在雪梨帕拉馬塔河畔,經常在碼頭處看著人來人往的人潮,人與人的聚合與分離便是如此輕易,沒有交集與感動。渡輪載著人潮前往圓形碼頭,前往雪梨歌劇院,前往聖地膜拜,大家求的是什麽?


  一秒鐘的感動!


  我曾經觀察渡輪上的人,他們在望見歌劇院的那一刻,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起了變化,視線全從手機上的螢幕轉移到歌劇院,紛紛伸出手中手機猛按,立即轉貼臉書與IG,每個人臉上都有了興奮與感動,彷彿達成某種任務,在一生100個不可錯過的旅遊聖地中,終於勾銷了一筆。


  這種雀躍的心情如同我剛到雪梨的第一個月,幾乎每天帶著五歲的兒子,在喬治街坐上免費的遊覽公車,從飯店前往歌劇院去朝聖,爲的就是得到那種視覺上的悸動,爲的就是領受内心的感動,就這樣我過了三個春夏秋冬。


  而三年後,人與人之間呢?


  那感動呢?


  我曾經受到德國漢學家顧彬( Wolfgang Kubin )的啓發,他的博士論文便是研究杜牧詩中『空』的概念,他曾經自述當年之所以放棄神學轉念漢學,是受到一首詩的感動,那首詩便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歐洲漢學界學霸顧彬對此問了一個問題,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孤帆遠影消失在李白的視線之内,這時李白心中產生一個意象,唯見長江天際流,那麽之後孟浩然呢?」


  每當我隨著人流,隨著帕拉馬塔河的水流,來到了太平洋的出口處,在渡輪上看到了,袒胸露背的白種女人、穿紗麗的印度女人、包著頭巾的印尼女人、蒙黑面紗的穆斯林女人、以及與我擦身而過的甲乙丙⋯⋯


  我們都共乘一條船駛向太平洋,每個人手中都拿著手機,他們都在看自己的故事,都在領受自己在網上找到的感動。我們共乘一條船,方向一致、目的地一致、心中的期待一致,我們共乘一條挪亞方舟,擬似命運共同體,但事實上,大家心中卻信仰不同的神。


  坐在我身邊的他,腦中轉的也是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程式,而我自己心中卻出現了「孤帆遠影碧山盡」這一個心象——盛唐文化


  德國老爺爺顧彬,少年時在唐詩中找到了一種懸念︰「唯見長江天際流」,這種意象、心念、甚至渴望,穿透時空,跨越文化鴻溝,源源不絕湧入他的心頭,毫無盡頭,直到顧彬暮年之際,從未斷絕過。


  船行到碼頭處,人的聚合便到了盡頭,人潮湧入河岸,有人前往歌劇院,有人轉換渡輪,前往不同的沙灘,可能是邦代、是曼麗、是華生灣,而我注視看著再度啓航的渡輪,心中想著⋯⋯


  孤帆遠影碧山盡。


  渡輪中的那些女人,以多樣多姿的造型出現︰典雅蓬大的韓服、端莊拘謹的和服、神秘詭譎的黑面紗、鮮艷曼妙的印度紗麗⋯⋯


  人人手執手機,似乎恍若,彷彿好像,皆在網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感動。


  而巡禮過白貝般的歌劇院,我們一家三口踱步到歌劇院旁邊的皇家植物園,就在青青河畔草上,歌劇院凝在湛藍河水的背景上,與幾個蒙著黑面紗的穆斯林婦女擦身而過。我意外在花園裏瞥見了一個熟悉的形象,那種文化性的熟悉感,像是回到了台灣。我看到了一位佛教僧侶,一個出家人盤腿而坐,坐在碧草如茵的草地上,他並不是在打坐,而是緩緩地從袈裟中拿出手機。


  佛拈花微笑⋯⋯


  與我心中盛唐文化相契合的瞬間,他,來自盛唐文化,從敦煌石窟飛天壁畫的濃墨重彩擺渡而來,從玄奘取經的歷盡劫難中激蕩孕育出某種雜糅的結晶;出世入世之間,解脫輪迴之際,他,也是在網中尋找自己的涅槃寂靜啊!


 出家人!你爲誰出世? 作者們!你爲誰而寫?


 我與你,在無垠天地間,無不在尋找這一瞬的悸動,何爲而寫?


本文修改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薇亦柔止的沙龍
136會員
199內容數
徜徉於空山不見人的簡約生活中,匍匐於多語多文化的坎坷道路上。
薇亦柔止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5
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傳道者書9:11
Thumbnail
2025/02/15
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傳道者書9:11
Thumbnail
2025/02/15
回顧封城期間的線上教學
Thumbnail
2025/02/15
回顧封城期間的線上教學
Thumbnail
2025/02/14
這要談到我的母親,打從我有記憶開始,我的母親便時時捧著一本書,她熱愛閲讀文學作品,一本『京華烟雲』讀過幾十遍都還會再看一遍,非常喜愛林語堂、徐志摩、夏志清、張愛玲、白先勇、琦君、席慕容、三毛、瓊瑤、金庸、高陽等,這些老作家的作品。
Thumbnail
2025/02/14
這要談到我的母親,打從我有記憶開始,我的母親便時時捧著一本書,她熱愛閲讀文學作品,一本『京華烟雲』讀過幾十遍都還會再看一遍,非常喜愛林語堂、徐志摩、夏志清、張愛玲、白先勇、琦君、席慕容、三毛、瓊瑤、金庸、高陽等,這些老作家的作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得知有人居然受到我的影響才開始寫作,實在是令我受寵若驚。但我也是從這時察覺到:啊,原來我是有讀者的。 寫作真的能讓我們學到很多事,也讓我們明白自己真的有能力影響他人、改變他人。 心懷讀者、為讀者而寫,後來成了我寫作時的本能意識。
Thumbnail
得知有人居然受到我的影響才開始寫作,實在是令我受寵若驚。但我也是從這時察覺到:啊,原來我是有讀者的。 寫作真的能讓我們學到很多事,也讓我們明白自己真的有能力影響他人、改變他人。 心懷讀者、為讀者而寫,後來成了我寫作時的本能意識。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所以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我相信,這些文章一定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針對非特定作者,以編輯角度出發而寫的文章,所以每篇文章都會針對最普遍與最重要的概念提出說明與練習。我相信,這些文章一定無法照顧到所有創作者的需求。但如果只有某篇文章某句話能帶給你啟發或安慰,對我來說,那就值得了。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前幾天matters上面舉辦一篇徵文活動,我藉由閱讀他人作品後,寫下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都不太一樣,對我來說,作品有人購買、有人閱讀、有人喜歡、有人推薦,這樣就很好了。 因為我覺得「修煉」最終是影響自身心靈、精神、意志層面的事情,是「求道」的過程。 同樣的,寫作時的整理與反思,是作者在尋找某種答案的必經之路,是作者的一段修煉、求道之旅。
Thumbnail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都不太一樣,對我來說,作品有人購買、有人閱讀、有人喜歡、有人推薦,這樣就很好了。 因為我覺得「修煉」最終是影響自身心靈、精神、意志層面的事情,是「求道」的過程。 同樣的,寫作時的整理與反思,是作者在尋找某種答案的必經之路,是作者的一段修煉、求道之旅。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Thumbnail
最近加入了這個有趣的地方 ,收到了系統關切 ,怎麼還沒看到你的創作 文字,是人們用來溝通交流的工具。 常常會很佩服能把文字依照自己想法,打成一大串文章的創作者。 總是想像,能一直不斷的創作文章,以此維生的人,到底是如何文思泉湧的。 也許真的需要不斷的大量閱讀,才能有更多的文字素材可以隨時讓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