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長週報 60 京都國際攝影節 my top 1 show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暨上一篇分享的第二名&第三名展覽後,本篇會好好介紹室長心中的第一名展覽。

我沒有把全部的展場內容放上來,這一切的觀展體驗,完全無法以照片再現,非常推薦馬上飛一趟京都,到了展場,你們就能半秒感受到空間與影像結合帶來的威力。

raw-image

第一名🥇種子は語る(Seed Stories)by Thierry Ardouin

  • 展場|二条城 二の丸御殿 台所・御清所(世界遺產的元離宮二條城)
  • 贊助|Van Cleef & Arpels
  • 唯一需要雙重入場費的展覽(展覽入場+入園費)
入二條城後,前往展場的指示

入二條城後,前往展場的指示

Seed Stories 有策展人,而且存在感非常強烈,這個展覽中的照片,如果只是單看,我可能連入場都沒興趣。因為在官方IG看到展覽現場照片,實在太好奇才決定一探究竟。

展覽核心,就是種子

照片如收集標本一般,把種子放在構圖正中央進行拍攝,這個手法你我都辦得到,但出發點與發展的格局,令我感動,我們來看看官方給的展覽介紹:

(來自 ChatGPT的翻譯,有幫大家下粗體劃重點)

種子是一個神秘的存在。觀察種子是解開生命歷史的一部分,也是重新考察和認識人類誕生之前的自然界的一部分。種子的故事是一場超越時空的旅程,既是微觀的旅程,也是宏觀的旅程。在地球氣候大幅變化的第三紀,植物被迫開拓新的棲息地,並適應變化。為了克服各種考驗,種子作為一個帶有儲存庫的小小膠囊,編織出多樣的移動策略。有些色彩鮮艷的吸引鳥類,有些長著翅膀,有些有防水的外殼可以漂浮在波浪上,有些被風吹走,有些帶有可以黏附在動物毛皮上的鉤子......在數千年的時間裡,種子的旅程在地球上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植物生物多樣性。

通過野生植物的馴化和商品化,種子也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新石器時代,農作物的種植開始使人類定居,社會規範和土木技術開始形成。在古代,植物成為學者們引人入勝的研究主題,在中世紀成為物物交換和收藏的對象。近代以來,種子開始與探險家一起長途跋涉。在農業、科學、美學和商業的背景下,種子仍然在世界各地流動。植物的能量跨越國界傳播,其壯麗的規模之旅成為地球多樣性的象徵。種子講述了複雜的人類與自然之間交織的政治、科學和知識的故事。

本次展覽是長期合作的一部分,與攝影師 Thierry Ardouin 和 Xavier Barral 以及法國出版社 Atelier EXB 合作。Ardouin 拍攝了世界各地 500 多種植物種子的照片。拍攝的大部分種子是保存在法國巴黎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收藏品。拍攝使用了奧林巴斯開發的實物顯微鏡,並對拍攝對象的選擇和燈光進行了細緻的注意。結果,捕捉到的圖像呈現出出人意料的形態和美感。Ardouin 還為本展拍攝了京都農家代代相傳種植的「京野菜」種子。種子的故事從原始農業一直延伸到現代的混合種子,再次凸顯了充滿多樣性的生命生存策略。通過種子,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人類的起源,還可以看到未來的世界。

得知展場脈絡後,獲得更深一層的震撼

離開京都後,才有空慢慢消化大量的展訊,進而發現 Seed Stories 的展場二条城 二の丸御殿 台所・御清所,居然是以前的廚房!

「種子 vs. 廚房」這個互文實在是太強了!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分享給大家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筠青的沙龍
1.0K會員
140內容數
身為一位攝影創作者的同時,我喜歡看書更勝於攝影展;對文學、社科、科普、商業、藝術書籍抱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心。唯有閱讀,方能讓我在創作的同時預視畫面中的各種可能性。專欄以書籍推薦為主,不分類別,是我先替大家選好的好書。
韓筠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8
首次參加第16屆 首爾藝術書展,獲得與往年參加草率季不同的互動模式,以及在台灣交流不會有的文化體感。
Thumbnail
2024/11/18
首次參加第16屆 首爾藝術書展,獲得與往年參加草率季不同的互動模式,以及在台灣交流不會有的文化體感。
Thumbnail
2024/09/29
以五張照片,表現被攝者個人特質的拍攝企劃。
Thumbnail
2024/09/29
以五張照片,表現被攝者個人特質的拍攝企劃。
Thumbnail
2024/09/29
雖然最後沒有執行,但想分享當初嘗試的過程。
Thumbnail
2024/09/29
雖然最後沒有執行,但想分享當初嘗試的過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寫著寫著,第五十五篇,來寫「寫作給我的奇蹟、好運」。 我第一次打開寫作,是在東京下雨的午後,很寧靜,待在麵包店複合咖啡館,開啟了第一篇章。我寫的第一篇,是關於在東京遇見了一場展覽。 幾週前,收到很喜歡的日本插畫家渡邊香織的訊息,兩年前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我寫下她。她是我在看雙層公寓時代裡
Thumbnail
寫著寫著,第五十五篇,來寫「寫作給我的奇蹟、好運」。 我第一次打開寫作,是在東京下雨的午後,很寧靜,待在麵包店複合咖啡館,開啟了第一篇章。我寫的第一篇,是關於在東京遇見了一場展覽。 幾週前,收到很喜歡的日本插畫家渡邊香織的訊息,兩年前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我寫下她。她是我在看雙層公寓時代裡
Thumbnail
1989年六四有無數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必須被繼續紀錄著、流傳下去、影響更多的人,這是遠古時代文字尚未被發明前就存在的傳承形式,如今儘管我們有更多紀錄記憶的媒介,但我們仍然要維持這樣的流動:你必須讓更多人知道……1989年6月4日在北京天安門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1989年六四有無數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必須被繼續紀錄著、流傳下去、影響更多的人,這是遠古時代文字尚未被發明前就存在的傳承形式,如今儘管我們有更多紀錄記憶的媒介,但我們仍然要維持這樣的流動:你必須讓更多人知道……1989年6月4日在北京天安門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走進影院非常晚,踏進影壇非常晚,認識教授非常晚。在那些無處都是坂本龍一的時候不認識坂本龍一,但有幸終將能走進影院聽大師的謝幕。 果不其然,是一部從頭到尾彈鋼琴的電影。與其說是電影,更像就是線上版的音樂演奏會。
Thumbnail
走進影院非常晚,踏進影壇非常晚,認識教授非常晚。在那些無處都是坂本龍一的時候不認識坂本龍一,但有幸終將能走進影院聽大師的謝幕。 果不其然,是一部從頭到尾彈鋼琴的電影。與其說是電影,更像就是線上版的音樂演奏會。
Thumbnail
這篇分享將介紹室長心目中的第一名展覽,種子は語る(Seed Stories)by Thierry Ardouin。
Thumbnail
這篇分享將介紹室長心目中的第一名展覽,種子は語る(Seed Stories)by Thierry Ardouin。
Thumbnail
《只有這一次,談論大泉沙龍的事》(一度きりの大泉の話)/萩尾望都 小記之(1) ・關於好友「原田千代子」 ・向手塚治虫取材的漫畫《ケーキ ケーキ ケーキ》(蛋糕・蛋糕・蛋糕) ・認識增山法惠 ・前段與竹宮惠子《少年名叫吉爾伯特》中的歧異
Thumbnail
《只有這一次,談論大泉沙龍的事》(一度きりの大泉の話)/萩尾望都 小記之(1) ・關於好友「原田千代子」 ・向手塚治虫取材的漫畫《ケーキ ケーキ ケーキ》(蛋糕・蛋糕・蛋糕) ・認識增山法惠 ・前段與竹宮惠子《少年名叫吉爾伯特》中的歧異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田中達也和他的新繪本《壽司買衣服》。 我想大家對田中達也都不陌生, 從2017首次來臺辦微型展覽就吸引高人氣, 每次的作品總是吸睛度十足。 🖊️跟無印良品的合作中, 把書桌上的文具用品化身為廚房和餐廳, 把眼影盤轉化為迷人的冰淇淋攤位, 只有我們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田中達也和他的新繪本《壽司買衣服》。 我想大家對田中達也都不陌生, 從2017首次來臺辦微型展覽就吸引高人氣, 每次的作品總是吸睛度十足。 🖊️跟無印良品的合作中, 把書桌上的文具用品化身為廚房和餐廳, 把眼影盤轉化為迷人的冰淇淋攤位, 只有我們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還不曾去過那裡,但它一直都在。迷失的人在裡面迷失了,重逢的人會在裡面再次重逢。 ~村上春樹 Art “Play, 'bis, 2022” by Tetsuhiro Wakabayashi 》》 我的靜奢主義 Quiet Luxury, Qui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還不曾去過那裡,但它一直都在。迷失的人在裡面迷失了,重逢的人會在裡面再次重逢。 ~村上春樹 Art “Play, 'bis, 2022” by Tetsuhiro Wakabayashi 》》 我的靜奢主義 Quiet Luxury, Qui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