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FT 公布 FY1Q25 財報 (正常日曆年的 3Q24),營收報 655.8 億美元,高於我 model 預期的 651.0 億美元,也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645.0 億美元;EPS 則報 3.30 美元,亦高於 model 預期的 3.18 美元,也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3.11 美元,整體來看,MSFT 本季財報表現低於預期,沒有太多的超預期表現,尤其 Azure 所在的 AI 營收,也沒有給出更多的盈餘上修指引,這是令市場失望的地方。
付費限定
MSFT FY1Q25財報:客戶在等待GB200到貨,Azure營收加速催化劑估落在6個月後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23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美股韭菜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美股 Insight
33.2K會員
326內容數
🥬美股韭菜王🥬 簡介
FB 粉專 8 萬追蹤者,擁有十多年美股投資經驗。
取名「韭菜王」其實是一個自嘲,是希望自己面對市場常常謙虛學習、不自大。
訂閱內容將以總經趨勢、個股分析並進,因為我十分相信科斯托蘭尼名言:「先看趨勢再看選股,在上漲趨勢中再差的投機者都能賺到錢,下跌趨勢中挑到好股票都很難賺錢」。
美股 Insight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CLS 公布 1Q25 財報,營收報 26.5 億美元,低我們 Model 預期的 26.9 億美元,但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25.5 億美元;non-GAAP EPS 則報 1.20 美元,高於 Model 預期的 1.17 美元,並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1.11

2025/04/27
CLS 公布 1Q25 財報,營收報 26.5 億美元,低我們 Model 預期的 26.9 億美元,但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25.5 億美元;non-GAAP EPS 則報 1.20 美元,高於 Model 預期的 1.17 美元,並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1.11

2025/04/25
GOOG 公布 1Q25 財報,營收報 902.34 億美元,高於 Model 預期的 901.4 億美元,也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891.20 億美元;稀釋後 EPS 為 2.81 美元,高於 Model 預期的 1.97 美元,也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2.01 美

2025/04/25
GOOG 公布 1Q25 財報,營收報 902.34 億美元,高於 Model 預期的 901.4 億美元,也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891.20 億美元;稀釋後 EPS 為 2.81 美元,高於 Model 預期的 1.97 美元,也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2.01 美

2025/04/23
TSLA 公布 1Q25 財報,營收報 193.4 億美元,低於 Model 預期的 198.4 億美元,亦大幅低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213.7 億美元;non-GAAP EPS 則報 0.27 美元,低於 Model 預期的 0.32 美元,也低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2025/04/23
TSLA 公布 1Q25 財報,營收報 193.4 億美元,低於 Model 預期的 198.4 億美元,亦大幅低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213.7 億美元;non-GAAP EPS 則報 0.27 美元,低於 Model 預期的 0.32 美元,也低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你可能也想看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想在蝦皮雙11買到最划算?這篇文章將分享作者精選的蝦皮高CP值商品,包含HERAN禾聯冷氣、HITACHI日立冰箱、DJI無線麥克風、FUJIFILM拍立得,並提供蝦皮雙11優惠券領取教學、省錢技巧,以及蝦皮分潤計畫介紹,讓你買得開心、省得多!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2025 蝦皮 1111 購物節又來了!分享三大必買原因:全站 $0 起免運、多重優惠疊加、便利取貨。
此外,推薦兩款高 CP 值的即食拉麵(無印良品即食迷你拉麵、維力迷你麵野菜拉麵),並分享如何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放大效益,開心購物之餘還能獲得額外收益!

MSFT 公布 FY4Q24 財報 (正常日曆年的 2Q24),營收報 647.27 億美元,低於我 Model 預期的 650.33 億美元,但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645.22 億美元,而除了 Topline 的營收,市場更關注的其實是 Azure 營收表現,在未扣除匯率波動下,

MSFT 公布 FY4Q24 財報 (正常日曆年的 2Q24),營收報 647.27 億美元,低於我 Model 預期的 650.33 億美元,但高於 Bloomberg 共識預期的 645.22 億美元,而除了 Topline 的營收,市場更關注的其實是 Azure 營收表現,在未扣除匯率波動下,

AI 的資本支出不是問題,別懷疑科技巨頭在目前這階段的投資

AI 的資本支出不是問題,別懷疑科技巨頭在目前這階段的投資

MSFT 在 FY3Q24 繳出亮眼成績,其中最讓市場關注的 Azure 成長率 YoY +31% (上季為 +27%),不僅超越 Sell Side 預期 (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市場預期) 的 +28.6%,更是超越大多數 Buy Side 預期的 +30%。

MSFT 在 FY3Q24 繳出亮眼成績,其中最讓市場關注的 Azure 成長率 YoY +31% (上季為 +27%),不僅超越 Sell Side 預期 (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市場預期) 的 +28.6%,更是超越大多數 Buy Side 預期的 +30%。

軟體與雲服務科技巨頭微軟,正式發表了他們在今年 2023 第二季的財報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3 第四季),交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然而,由於其給出來的第三季指引數字低於外界預期,讓其股價在收盤後出現下跌......

軟體與雲服務科技巨頭微軟,正式發表了他們在今年 2023 第二季的財報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3 第四季),交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越了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然而,由於其給出來的第三季指引數字低於外界預期,讓其股價在收盤後出現下跌......

軟體霸主微軟,在過去這幾個月,無疑的是最風光的科技巨頭。透過與 OpenAI 的深入合作,微軟在整個生成式 AI 的巨浪中,擔任了少見的巨頭身兼顛覆者的角色,也讓外界對微軟的觀感有了巨大的更新。然而,引領新聞浪潮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到底這些鋒頭,能否確實的轉化到公司的營運上

軟體霸主微軟,在過去這幾個月,無疑的是最風光的科技巨頭。透過與 OpenAI 的深入合作,微軟在整個生成式 AI 的巨浪中,擔任了少見的巨頭身兼顛覆者的角色,也讓外界對微軟的觀感有了巨大的更新。然而,引領新聞浪潮是一回事,但更重要的是,到底這些鋒頭,能否確實的轉化到公司的營運上

2023Q2 (2023 Jan)
財報分析
損益表
今季的G&A增幅恐佈,上升了63%
由於OPEXg > REVg,所以OP下跌了8.5%
雲業務是MSFT的增長動力,今季收入增長17%;硬件銷售則拖慢公司增長
業務拆解
Productivity & Business Process: Link

2023Q2 (2023 Jan)
財報分析
損益表
今季的G&A增幅恐佈,上升了63%
由於OPEXg > REVg,所以OP下跌了8.5%
雲業務是MSFT的增長動力,今季收入增長17%;硬件銷售則拖慢公司增長
業務拆解
Productivity & Business Process: Link
$MSFT 的財報還不錯,但 3Q FY23 的guidance 稍弱,反應企業軟體的銷售的需求確實在變差。但以我自己的感覺來說,這個財報似乎是可以被機構接受的,IT 支出需求不振差不多已經先行在過去 12 個月 PE ratio de-rate 的過程中被 priced in。
$MSFT 的財報還不錯,但 3Q FY23 的guidance 稍弱,反應企業軟體的銷售的需求確實在變差。但以我自己的感覺來說,這個財報似乎是可以被機構接受的,IT 支出需求不振差不多已經先行在過去 12 個月 PE ratio de-rate 的過程中被 priced in。

重獲新生的軟體巨人微軟,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第三季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3 第一季) 的財報,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擊敗了市場上的預期。然而,由於外界最重視的 Azure 營收成長趨緩,加上對於下一季的預期顯得保守,導致於盤後的股價出現大跌。究竟市場的反應是合理的還是反應過度?

重獲新生的軟體巨人微軟,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第三季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3 第一季) 的財報,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擊敗了市場上的預期。然而,由於外界最重視的 Azure 營收成長趨緩,加上對於下一季的預期顯得保守,導致於盤後的股價出現大跌。究竟市場的反應是合理的還是反應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