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 院會通過選罷法連署加嚴。網傳已通過「罷免票數需大於當選票數」為錯誤說法,該法於當時仍在協商冷凍期,並未決議,僅決議連署加嚴的部分。而「罷免票數需大於當選票數」方面民眾黨也表示不認同。

另外許多人調侃黃國昌當年反對身分證。實際上當時選罷法門檻較高,要再加上規則則會更顯得不合理。若是就前幾年最受關注的韓國瑜罷免案來看也未達舊法罷免門檻。

2024/11/6 網傳財劃法掏空國防、長照、育兒等預算,更拔光體育培訓經費。實際上僅是可能會有影響但並無直接顯示其預算皆掏空,還是要看政府如何分配。該消息意圖製造恐慌。
許多人只關注到財劃法3分鐘,實際上財劃法在立法院已討論多場會議,立法院網站皆有紀錄。

在以前蕭美琴、賴清德、陳其邁等人都提出希望修財劃法,財劃法至今已25年未修,然而行政院長卓榮泰卻表示現版本是最有把握,把民進黨過去主張推翻。目前我國分配是較不平衡的,修法後會更接近美國與日本的分配比,不過目前台灣面對台海威脅,中央再保留一點會較好。民眾黨曾呼籲民進黨一起來推動民眾黨的較折衷的版本,但民進黨仍堅持反對修財劃法。12/20院會,民眾黨在自家版本表決不過後就未參與國民黨版本表決,留國民兩黨表決國民黨版本,但民進黨因部分委員缺席,最終是以贊成者多數通過國民黨版本財劃法修正案。

2024/10/25 國會改革法案 憲法判決113年憲判字第9號
此次判決判定多數違憲,實際存在許多爭議,不少大法官皆提出不同意見書。就細看本次修法或有些許修飾的空間,但這次的憲判甚至貫穿到些許舊法都違憲,可見此次憲法判決的嚴格標準。國情報告的安排、提問,監察院的移送等等,在這次修法前都是已存在的,結果在這次憲判卻變為違憲了。而許多條文都是千篇一律以違反憲法權力分立原則這種含糊的概念來蓋括。




一些良好的改進也被判定為違憲,如總統來立法院國情報告並接受提問。其實就同樣是民選出來的議會與縣市首長,已有質詢制度,是否就已經違憲?總統非虛位元首,有權就有責,總統與行政院長各負擔責任。一定期間內或一年僅一次的國情報告並接受提問並無不妥。但在目前憲判的裁定之下,立法院無對總統提問之權,總統赴立院進行國情報告反而形同人大大會的形式。
其實就同樣以地方議會與縣市首長的例子來看,此次憲判判定立法院無法成立調查專案小組,那麼是否議會成立調查專案小組也屬於違憲?
關於虛偽陳述、提供假資料,世界先進民主國家如美國、日本、法國、英國等等皆定有刑罰。本次修法是就較輕的行政裁罰,也就是照憲法釋字585號的方式,如不服可提行政訴訟,交由法院審理。憲判則裁定處罰皆不行,直接挑戰憲法。假如說謊都不用負太大責任,對立法程序是非常不利,也導致國家運作失準。


2024/9/22 行政院未依法編列「原住民禁伐補償條例」、立法院主決議「健保點值0.95」「公糧收購價格」,藍白退總預算案請行政院重編。網傳「明年1月不再發放老人津貼、育兒津貼..」屬於錯誤訊息。
而至2025年2月,仍是總預算案未通過的狀態下,哪些補助已停止發放?
預算法第54條規範,總預算沒三讀通過,可依前一年額度動支,不會導致政府空轉無法運作。
其中,爭論較多的屬於原住民禁伐補償,而健保點值0.95甚至賴總統在選前呼籲力拼1.1,結果7/14出席藥師公會晚會時卻表示可能會造成醫療浪費。
禁伐補償提高至6萬是由民進黨立委陳瑩與伍麗華的提案,多名民進黨立委連署。但在三讀時民進黨委員反悔,而提案人陳瑩與伍麗華仍表同意。6月三讀通過後經總統公告施行,期間如行政院覺得窒礙難行可於10日內提出覆議,但行政院並未提出。禁伐補償預算問題在3月伍麗華委員已徵詢過當時行政院長陳建仁意見,委員會討論期間也多有列席行政院官員討論。由於僅是要求行政院依法編列,且該案屬於法律案而非預算案,並無違反憲法第70條。



行政院原先是維持舊法所列的3萬而不依法編列應有的6萬。在10/11和解飯中並未提出解決方案而協商破局。
10/15 行政院長突然宣稱有給4萬,但這樣的情況仍舊把法律視為擺設。
10/18 伍麗華拋「4+2」方案,公務預算跟基金各半。但這推翻過去伍麗華主張既然是法定預算就應該用公務預算編列。目前原住民綜合發展基金已快要破產。
11/7 行政院邀在野協商,妥協以追加預算的方式依法編列6萬。
2024/9/10 民視節目與獨家報導爆料于北辰下屬民眾黨前黨工吹哨者指控柯有不明金流,來增加1500的真實性,遭當事人出來打臉該消息作假 #張殿昀(Daddy Chang)
2024/8/29 京華城案柯文哲被檢調帶走,周玉蔻爆料柯已安排下周一前往美國、陳佩琪明天飛。實際為受到台美國防產業論壇邀請,且時間為21日,與周爆料對不上。


6月6日,國防訪問團合照。當時前美國太平洋陸戰隊前司令Steven Rudder於會中,親自邀請柯文哲出席9月於費城舉辦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
2024/5/17 國會改革法案進院會,網路上錯誤資訊圖卡傳播,媒體大肆宣傳花東案已通過。實際上「花東快」「環島高鐵」有排進議程,但當天並未審議。許多媒體稱花東案已通過,屬於錯誤訊息。在先前國眾兩黨已有共識,等新任交通部長上任再決定,而民進黨則不同調,表示希望及早審議。
2兆是民進黨擅自估算的數字。「花東快」法案中明訂預算上限為2500億;「環島高鐵」、「國道東延」並未訂出預算。




苗說已通過花東三法屬於錯誤說法。全國律師聯合會、台北律師公會聲明也寫錯。

4/10、4/11兩場公聽會是民進黨向藍白提議,希望藍白國會改革案再加開公聽會,後藍白同意加開,雖由鐘佳濱召開,但主要討論藍白所推動的聽證調查權相關細節,由雙方各派學者討論。苗所說這兩場是主要討論民進黨的為錯誤說法。


4/15 民進黨委員冗長發言、不斷插話干擾議事,而逐條討論是冗長發言很好利用的一個點。面對民進黨極力反對的態度,國民黨在逐條討論中採取全案保留。保留並非是指通過,而是當法案討論沒有共識,會多一個步驟,進到黨團協商。立法院議事規則中並未規定委員會必需要逐條討論,而真正規定要逐條的是在院會。
而在院會中,民進黨委員也是以冗長發言干擾議事,喊口號而並未針對逐條內容做實質討論。國民黨提案停止討論,是對冗長發言做的反制,不然光是討論一條就要花數小時時間,根本無法正常進行議事。

對於在野黨推動的法案,常常可以看見民進黨委員以冗長發言的方式進行杯葛。
民進黨立委批舉手表決是黑箱、作票。然舉手表決屬立法院議事規則第35條規定,完全合法,立法院全程皆有直播紀錄供全民問責。清點係由中立的議事人員做清點,並無作票之疑。因分開計數,所以數字與總數對不上的情況也可能發生(例如同意與不同意都舉手)。整個立法程序在憲法判決中也解釋並無違憲。


2024/3/18 鏡周刊記者拍照炫耀自己進北檢檢察官辦公室,地上皆秘密卷宗,被立委踢爆違反偵查不公開,法務部長蔡清祥受質詢時說以申請就可進入為由矢口否認有錯。直至11/5吳宗憲考察北檢,北檢才於座談會中坦承是錯誤。

2024/1 重啟服冒爭議。柯文哲表示從未公開提及重啟服貿,僅為內部討論。回顧當初太陽花學運,柯一直都是反黑箱,非反服冒。部分太陽花學運成員表示當初是反服冒非反黑箱,而回顧歷史畫面顯示民進黨當初是認可服冒的。
2022/4/30 北市自刪28億防疫預算?實際:台北市議會經討論後決定刪除防疫預算,後柯文哲進議會時,議員強硬對柯表達議會要刪,柯起先表示保留比較好,後來妥協,北市府表示尊重議會決定。之後疫情爆發時,新聞媒體狂追猛打柯。
至於最近的預算審查爭議,這方面比較難去查證,資料掌握在政府各部門手裡,是怎麼樣他們說了算。而就審議過程來看,許多部門不提供資料,被問到預算具體事項答不出來,以致預算難以審理。而中間的過程,很容易就會被媒體拿去做發揮。
多個公部門同一時間配合做大內宣,未遵守行政中立。而透露的僅片面資訊,未提及總數、凍結原因解凍條件、相比往年增減等等,容易造成誤導。所釋出的消息未必就是正確消息,請多去質疑。

而最近總預算也由總統公布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希望政府能勇於面對問題,而不是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