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常用急救藥物與設備操作:AED、止痛劑與點滴管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急救現場的高效處置需要熟練掌握藥物和設備操作技能。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應用、急救止痛劑的正確使用以及點滴管理,是提升患者存活率和舒適度的關鍵技術。


1.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適應症

  1. 心臟驟停患者,特別是心律異常(如心室顫動或無脈性心室頻脈)。
  2. 患者無意識、無脈搏且無自主呼吸。

操作步驟

  1. 啟動設備
    • 按下電源按鈕,設備將進行語音提示指導操作。
  2. 貼置電極片
    • 一片貼於右鎖骨下方,另一片貼於左側腋中線處。
    • 確保皮膚乾燥,避免汗水或濕氣影響導電。
  3. 心律分析
    • 確保無人接觸患者,等待AED完成心律分析。
  4. 執行除顫
    • 若提示需要除顫,按下閃爍的除顫按鈕並立即恢復CPR(30:2)。
    • 每2分鐘進行一次心律重分析,必要時重複除顫。

注意事項

  • 確保周圍環境安全,避免在水中或金屬表面操作。
  • AED無法用於無除顫適應症的患者(如心臟停止後呈無脈性電活動)。

2. 急救止痛劑的使用

常用止痛劑

  1. 阿片類止痛劑(Opioids)
    • 藥物: 嗎啡、芬太尼。
    • 適應症: 中至重度疼痛(如骨折、燒傷)。
    • 劑量:嗎啡:每10分鐘重複一次,最大劑量20 mg。芬太尼:50~100 mcg 靜脈注射,每5分鐘重複一次,最大劑量200 mcg。
  2. 非阿片類止痛劑(Non-Opioids)
    • 藥物: 氯胺酮(低劑量,用於阿片類無效時)。
    • 適應症: 輕至中度疼痛或阿片禁忌症患者。

注意事項

  1. 密切監測呼吸與血氧飽和度,必要時準備呼吸支持設備。
  2. 對低血壓患者慎用,避免進一步降低血壓。
  3. 根據患者疼痛程度(如VAS量表)調整藥物與劑量。

3. 點滴管理(Intravenous Infusion Management)

適應症

  1. 血容量不足(如失血性休克)。
  2. 需要靜脈給藥(如抗生素、止痛劑)。
  3. 電解質紊亂或脫水。

操作步驟

  1. 液體選擇
    • 0.9%生理鹽水: 適用於一般液體補充或休克。
    • 乳酸林格液: 用於創傷或燒傷患者。
    • 5%葡萄糖液: 適用於低血糖或輕度脫水。
  2. 靜脈通路建立
    • 選擇易觸及的靜脈(如前臂或手背),使用18或20號留置針穿刺。
    • 固定針頭,連接輸液管,檢查液體是否順暢滴入。
  3. 調整輸液速率
    • 快速補液: 每次輸注20 mL/kg(用於休克)。
    • 維持輸液: 每小時輸注2~4 mL/kg。
    • 使用滴數計或輸液泵確保精確輸液速率。

注意事項

  1. 定期檢查輸液部位,避免滲漏或血管炎。
  2. 謹防快速輸液引起的心衰或肺水腫(特別是老年患者)。
  3. 長時間輸液需定期更換針頭與管路。

4. 案例分析:AED、止痛劑與點滴管理的應用

案例1:心臟驟停的AED使用


一名55歲男性在運動中突然倒地,無意識且無脈搏。


  • 處置:
    1. 開啟AED,貼置電極片,AED提示心室顫動(VF)。
    2. 執行一次除顫後,患者心律恢復,隨後進行高濃度氧氣供應並後送醫院。

案例2:開放性骨折患者的止痛處置


一名30歲女性因車禍導致右前臂開放性骨折,VAS疼痛評分為8分(1~10)。


  • 處置:
    1. 靜脈注射芬太尼50 mcg,10分鐘後疼痛緩解至4分。
    2. 使用夾板固定骨折,持續監測呼吸與生命徵象。

案例3:嚴重脫水患者的點滴管理


一名60歲男性因腹瀉脫水入院,皮膚彈性降低,血壓80/60 mmHg。


  • 處置:
    1. 建立靜脈通路,快速輸注0.9%生理鹽水20 mL/kg。
    2. 維持輸液速率,每小時輸注2 mL/kg,並記錄液體輸入量。

5. 結語

熟練使用AED、急救止痛劑和點滴管理,是急救現場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EMT應定期進行操作訓練,掌握最新指引,確保在緊急情境中能迅速且準確地應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 : 你的家庭健康守門員
10會員
210內容數
Sandwich-Care 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第一線,一旦家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不明、或有慢性病管理需求,它能即時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判斷 是需要立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是可以在家先觀察或調整生活方式? 有它在,家庭健康不再靠猜!
2025/01/31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急診環境的變化,急救與急診團隊需要持續進修與學習,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臨床挑戰。永續的急救教育不僅能提升EMT與急診醫護的技術與判斷能力,還能強化團隊協作與決策效率,確保急救系統的穩定與發展。 1. 急救教育的重要性 1.1 面對快速變化的醫療環境 疾病與創傷模式的變遷: 例
Thumbnail
2025/01/31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急診環境的變化,急救與急診團隊需要持續進修與學習,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臨床挑戰。永續的急救教育不僅能提升EMT與急診醫護的技術與判斷能力,還能強化團隊協作與決策效率,確保急救系統的穩定與發展。 1. 急救教育的重要性 1.1 面對快速變化的醫療環境 疾病與創傷模式的變遷: 例
Thumbnail
2025/01/30
隨著急救和急診領域的需求不斷增加,提升急救效率成為當前醫療體系面臨的重要挑戰。各種創新技術的出現,為改善急救處置提供了新的機會。然而,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確保醫療質量,並克服現有系統中的障礙,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當前急救效率的挑戰 1. 醫療資源不足 人力資源短缺: 許多地區,尤其
Thumbnail
2025/01/30
隨著急救和急診領域的需求不斷增加,提升急救效率成為當前醫療體系面臨的重要挑戰。各種創新技術的出現,為改善急救處置提供了新的機會。然而,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確保醫療質量,並克服現有系統中的障礙,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當前急救效率的挑戰 1. 醫療資源不足 人力資源短缺: 許多地區,尤其
Thumbnail
2025/01/28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急救與急診醫療正在進行革命性變革。人工智慧(AI)、電子病歷(EMR)和遠程指導等技術,正在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預後,並為急救人員提供新的支持工具。 1. 人工智慧(AI)在急救中的應用 1. 急救現場的AI輔助判斷 檢傷分類的自動化: 基於AI的應用程序能通過患
Thumbnail
2025/01/28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速發展,急救與急診醫療正在進行革命性變革。人工智慧(AI)、電子病歷(EMR)和遠程指導等技術,正在提升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預後,並為急救人員提供新的支持工具。 1. 人工智慧(AI)在急救中的應用 1. 急救現場的AI輔助判斷 檢傷分類的自動化: 基於AI的應用程序能通過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急性呼吸困難(Acute Dyspnea) 是急診常見的危急狀況,當病人出現 低氧血症(Hypoxemia)或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時,如何選擇適當的氧氣治療模式至關重要。 目前常用的非侵入性氧氣治療方式包括: ✅ 高流量鼻導管氧療(High-Flow Nasal
Thumbnail
急性呼吸困難(Acute Dyspnea) 是急診常見的危急狀況,當病人出現 低氧血症(Hypoxemia)或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時,如何選擇適當的氧氣治療模式至關重要。 目前常用的非侵入性氧氣治療方式包括: ✅ 高流量鼻導管氧療(High-Flow Nasal
Thumbnail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因 血栓阻塞肺動脈,導致 氣體交換障礙與右心衰竭 的急症。如果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嚴重 PE 可在數小時內導致猝死,死亡率可高達 30-50%。然而,PE 的臨床表現變異大,症狀可輕可重,如何在急診室快速判斷病人是否有 PE,是每位醫療人員必
Thumbnail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因 血栓阻塞肺動脈,導致 氣體交換障礙與右心衰竭 的急症。如果未能及時診斷與治療,嚴重 PE 可在數小時內導致猝死,死亡率可高達 30-50%。然而,PE 的臨床表現變異大,症狀可輕可重,如何在急診室快速判斷病人是否有 PE,是每位醫療人員必
Thumbnail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是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缺血與壞死的緊急情況,若未能在黃金時間內治療,將導致心律不整、心衰竭,甚至死亡。研究顯示,發病 6 小時內是治療心肌梗塞的關鍵期,及早開通血管可顯著降低死亡率並保留心肌功能。 本篇文章將探討:
Thumbnail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是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缺血與壞死的緊急情況,若未能在黃金時間內治療,將導致心律不整、心衰竭,甚至死亡。研究顯示,發病 6 小時內是治療心肌梗塞的關鍵期,及早開通血管可顯著降低死亡率並保留心肌功能。 本篇文章將探討:
Thumbnail
循環(Circulation, C) 是 ABCDE 評估的第三步,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與器官灌流。當病人處於**休克、心搏過緩(Bradycardia)、心搏過速(Tachycardia)、低血壓(Hypotension)**等狀態時,若未能及時介入,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MODS)或心搏驟停(Ca
Thumbnail
循環(Circulation, C) 是 ABCDE 評估的第三步,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與器官灌流。當病人處於**休克、心搏過緩(Bradycardia)、心搏過速(Tachycardia)、低血壓(Hypotension)**等狀態時,若未能及時介入,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MODS)或心搏驟停(Ca
Thumbnail
中風(Stroke)是全球致死率與致殘率極高的急症之一,分為缺血性中風(腦梗塞)與出血性中風(腦出血)。EMT在現場的快速辨識與後送決策對患者預後至關重要,G-FAST是一種實用的中風檢查工具,幫助快速評估患者狀況並做出應急處置。 1. 中風的類型與病理機制 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
Thumbnail
中風(Stroke)是全球致死率與致殘率極高的急症之一,分為缺血性中風(腦梗塞)與出血性中風(腦出血)。EMT在現場的快速辨識與後送決策對患者預後至關重要,G-FAST是一種實用的中風檢查工具,幫助快速評估患者狀況並做出應急處置。 1. 中風的類型與病理機制 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
Thumbnail
創傷性休克是急救現場中最常見且致命的情況之一。其主要特徵是因創傷導致的大量失血或血液分布異常,進而引發組織灌流不足與多器官功能障礙。EMT在處置創傷性休克時,首要任務是迅速辨識並有效控制失血。 1. 創傷性休克的病理機制 創傷性休克多因失血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引起,其核
Thumbnail
創傷性休克是急救現場中最常見且致命的情況之一。其主要特徵是因創傷導致的大量失血或血液分布異常,進而引發組織灌流不足與多器官功能障礙。EMT在處置創傷性休克時,首要任務是迅速辨識並有效控制失血。 1. 創傷性休克的病理機制 創傷性休克多因失血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引起,其核
Thumbnail
「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 「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 「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
Thumbnail
「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 「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 「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