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行業佔據了我的人生三分之二,在醫院工作的我,見盡人生百態,生老病死,藉此一系列文章,跟大家分享醫療界的點點滴滴,細說我的護理人生故事⋯⋯
付費限定
護理人生:在生死之間的點滴體悟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4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J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8K會員
310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的其他內容
2025/05/19
本文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護士Edith Cavell,她因協助盟軍士兵逃離被德國佔領的比利時而被處決。文章讚揚她的勇氣和奉獻精神,並提及她與南丁格爾的異同。

2025/05/19
本文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護士Edith Cavell,她因協助盟軍士兵逃離被德國佔領的比利時而被處決。文章讚揚她的勇氣和奉獻精神,並提及她與南丁格爾的異同。

2025/04/23
本文分享在英國醫院工作的點滴,描述病房中護士與醫生之間的有趣互動,以及醫療人員的專業操守和規定。文章以輕鬆的筆觸,展現醫院生活的真實面貌,並呼應了 Carry On Nurse 電影的情節,但同時也強調了 Me Too Movement 的重要性以及醫療專業的嚴格規範。

2025/04/23
本文分享在英國醫院工作的點滴,描述病房中護士與醫生之間的有趣互動,以及醫療人員的專業操守和規定。文章以輕鬆的筆觸,展現醫院生活的真實面貌,並呼應了 Carry On Nurse 電影的情節,但同時也強調了 Me Too Movement 的重要性以及醫療專業的嚴格規範。

2025/03/07
護理人員在高壓環境下的辛酸與挑戰,以及一個真實案例:Susan Nelles 事件。文章詳細描述了護理工作中的壓力、藥物計算的挑戰、以及醫療失誤的嚴重後果。
2025/03/07
護理人員在高壓環境下的辛酸與挑戰,以及一個真實案例:Susan Nelles 事件。文章詳細描述了護理工作中的壓力、藥物計算的挑戰、以及醫療失誤的嚴重後果。
你可能也想看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這是一篇關於我在護理界的經歷和尋找下一個成就感的旅程。從急診護理到醫學中心護理生涯的轉變,我逐步實現了許多成就,但也開始感到空虛。在這篇文章中,我尋找著踏實感和下一個成就,並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與追求。如果你對護理、理財、烹飪和攝影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和Dcard帳號。

這是一篇關於我在護理界的經歷和尋找下一個成就感的旅程。從急診護理到醫學中心護理生涯的轉變,我逐步實現了許多成就,但也開始感到空虛。在這篇文章中,我尋找著踏實感和下一個成就,並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與追求。如果你對護理、理財、烹飪和攝影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和Dcard帳號。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一位年輕患者的家屬,面對照顧與治療的掙扎,面對生死的抉擇,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在家庭意見的分歧中,醫療團隊與家屬一同探討安寧照護的方向,最終做出適合患者的決定。生命短暫的停留,讓人思考著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