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要在宿霧,怎麼不是?
剛到語言學校的時候,聽同校台灣人聊起周末要去宿霧city tour,心想:我不是在宿霧嗎,怎麼還要去宿霧?難道我的代辦騙我😱
這就要從菲律賓的地理概念談起,菲律賓是個多島型的國家,主要分為三大主要島群 (Island Groups):
- 呂宋島 (Luzon):位於北方,包括首都馬尼拉,是菲律賓最大且人口最多的島群。
- 維薩亞群島 (Visayas):位於中部,包括宿霧、薄荷島、長灘島等旅遊熱點。
- 民答那峨島 (Mindanao):位於南方,是菲律賓第二大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Cartography by Zora, 2025.
馬克坦島 (Mactan Island)

Cartography by Zora, 2025;Source by Google Map.
馬克坦島緊鄰著宿霧本島,宿霧國際機場和我的語言學校(CBOA, Cebu Blue Ocean Academy)都在馬克坦島上,下飛機之後僅約20分鐘就可以抵達。大部分的宿霧語言學校集中在宿霧市,周末安排city tour或跳島行程在宿霧市區比較方便;像我住在馬克坦島上,雖然 one-day tour 也會從下榻飯店接駁,但就得加上馬克坦島到宿霧市區單趟約40分鐘車程,遇到塞車會滿崩潰的。
I’m Zora. 新的旅程就此展開
一出機場,就有許多語言學校的人接機,我找到 Blue Ocean 的告示牌,馬上就可以上車了!(我一直聽代辦跟我說學校叫CBOA,腦袋轉了好幾個彎才確認原來是Cebu "Blue Ocean" Academy)
接機大哥先自我介紹他叫 Dan,坐在後座的我居然沒回答!其實我真的是太緊張,看起來超沒禮貌,錯失良機,又沉默了一陣子,還好他又再次向我詢問我的名字,我才說我叫Zora。講起來怪怪的,幾乎沒有用過這個名字。就像所有的英雄旅程,報出名號之後,冒險就此展開!

眾多等著接機的語言學校工作人員,Photo: Zora @ CEB (Jul. 30, 2023)
學英文,還包吃包住
菲律賓的語言學校大多有配合的飯店,以我選擇的CBOA為例,四週的課程就住在旁邊的EGI Resort Hotel ,起初還會提早個2、30分鐘梳洗化妝,後來都睡到最後一刻,從床上拔起來,搭電梯下樓,直奔隔壁的語言學校。
第一晚抵達 EGI Hotel 的雙人房,我的室友已入住,從名字判斷她應該是日本人。日本到宿霧的班機時間會早一天,通常日本學員的入住時間和前測會在星期日就完成;而其他國籍的學員,會利用星期一的時間完成英文能力前測、行政庶務說明、繳納雜費、書籍費等流程。
EGI Hotel 的房間設備雖然有點老舊但仍堪用,每週也會有兩次房務人員清潔打掃、更換床單等,大概就是三星等級的飯店,住起來還算舒適。首次入住會提供一些簡單的備品,以及確認房內設備是否正常運作的表單,中英對照,真的很照顧我們這些來學英文的人。

打掃人員留下來的確認清單。Photo: Zora @ EGI Hotel, Mactan. (Aug. 2, 2023.)
在宿霧四週,大部分的日子都是這般豔陽高照,本以為在比台灣緯度更低的菲律賓會熱得受不了,但去了才發現宿霧、馬克坦島都市化程度並不高,四周多綠樹、海水,風吹來是涼爽的,要說多熱... ...其實也還好。
EGI Hotel 劃分幾層是給語言學校的床位,其他人是給一般遊客。公用區擺放了礦泉水,還有每週房間的用電、用水紀錄跟應繳納的費用。可以看出每間房間落差真的超大!也給自己心裡一個底,知道大約水電的花費。估計一個禮拜水電大約1000~2000披索,換算台幣約500多~1000多塊。
一棟樓三層空間就能辦學
去之前對「學校」的想像就是「大」,需要好多的空間、場地去滿足這麼多的課和學生;來之後才更理解語言學校的架構像是多功能的K書中心或更像是室內的夏令營,每個空間、教室,都要多功能地使用。像是這個 Dining Hall 不僅提供給早、午、晚餐的用餐使用,還是前測、升級測驗的場地,畢業典禮的會場,甚至是Zumba選修課的教室。
令我欽佩的是排課人員能夠在一天內(甚至是半個工作天)將一批不同程度的學員,安排進不同老師的手裡,還得在課後塞得下選修課程。

團體課教室,Photo: Zora @ CBOA (Aug. 14, 2023)
課餘時間在這裡可以過著舒服、健康又規律的生活,有健身房、交誼聽、游泳池。交誼聽最常見到韓國歐巴,游泳池則是親子團的據點,交誼聽什麼人都有,剛去的時候,經過交誼聽,覺得這些學生也太認真了,怎麼這麼晚還在念書,原來我最後也成了這樣的人。大概第二、三週開始,已經對外面的世界喪失新鮮感後,每天晚上,我都會窩在交誼聽寫作業、用英文打日記。
樂園之外
馬克坦島上有非常多的 Resort 渡假型飯店,就算你不入住,也可以買一日券進去玩水、吃 buffet;但在這些樂園之外的世界,就是一般菲律賓人的生活。可放眼望去,韓文與英語夾雜的招牌,韓國料理、按摩水療、美甲店、潛水旅遊業,大多是韓資,語言學校也當然是。在地人的生活,幾乎是被壓制在這些外國投資客之下;這些外國資金挹注,對當地人來說,看似提供大把工作機會,創造商機,但也僅只分得飯後殘羹而已。所以說,服務得不錯,小費就給吧!
當地的小朋友、青少年和觀光客都會在這片海域上玩耍,馬克坦島的沙灘大多是碎石和珊瑚礁,很刺,並不是可以在沙灘上浪漫散步的地方,正確的玩法是乘著這些螃蟹船出遊或等漲潮後的海上活動。
當地人的生活樸實,也可愛,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景致。

Photo: Zora @ Mactan (Jul. 31, 2023)
像是市街上這一家水果攤,每天都有滿滿的香蕉、山竹、紅毛丹,美得跟幅畫似的。

競選海報,Photo: Zora @ Mactan (Jul. 31, 2023)

出校門的流動小攤Photo: Zora @ Mactan (Jul. 31, 2023)
還有特別的交通工具們~
「吉普尼」(Jeepney) 是菲律賓普遍又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源自於美軍在菲律賓留下了威利斯吉普車 (Willys Jeeps),菲律賓人將這些吉普車改裝加長,增加了座位,車身多了鮮豔的彩繪,演變成了今天的吉普尼。沒有特定的站牌,想搭就直接上,乘客都促膝並坐,有時候還得跨越別人的大腿才能把車費遞給駕駛。
但也構成了令人頭痛的交通狀況,一些小路是沒有紅綠燈的,穿越馬路全靠膽量和默契,就要像照片中這位藍衣阿公無所畏懼,才能過得去。我大概是去了第三天才跟著人去到對向的世界,前面的日子我只有向左轉、向右轉,只在同一側晃晃。
還有一種更 local 的三輪車,提供短程的接駁。
巴士的搭乘規則也很有趣,每輛巴士都還有車掌先生、車掌小姐的角色。他們會直接竄出車門招攬,手裡每個指縫中都夾滿分類好的紙鈔,提供乘客快速的找零服務。

巴士與車掌先生, Photo: Zora @ Mactan (Jul. 31, 2023)
結語:我只是來消費的
趁著第一天沒有課的空檔,在校園裡裡外外晃晃的我,看到這些新奇的事物,不斷按下快門,而我也在當地人眼中成了那群亮麗又招搖的觀光客的樣子,注意到這些目光,於是我摘下了墨鏡和帽子。在這裡待了四週,沒有了墨鏡和帽子,我始終還是同個觀光客的樣子,因為我在這裡始終是消費者的角色,每天晚上回到樂園,吃不慣烤炸得紅通通的肉,還覺得語言學校提供的菜色比較習慣。
我只是來消費的。
在來以前,我抱著一種想像是:住在這裡一個月,我可以更了解當地生活。才不會,因為我們都不是在這裡討生活的人們,我們都只是消費者。
倘若有一天,需要思考留在台灣生活還是移居國外,旅遊經驗只能當作勘查氣候、交通的參考而已;真正可以作為判斷的是當你得在那裡想盡辦法生存下去時,你還有什麼理由待下去,對吧?
後記
打這段結語時,剛好在看《化外之醫》,也回想起過去做過好幾個教案、參與的教學工作坊討論關於移工議題。宿霧語言學校的經驗讓我有機會和菲律賓老師們對話,找機會再把教學紀錄和心得整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