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 Hungary | 匈牙利 | 布達佩斯 & 米什科爾茨 雙城漫遊 11 天 10 夜總花費整理
結束了匈牙利的旅程,這 453 天的浪遊自此篇起要帶大家一起前進斯洛伐克了。

前言
原本想著或許寫到斯洛伐克時,會與去年正式踏上這片國土的時間會剛好重疊。不曾想還是一直到了八月快結束才前進到這裡。 這兩天我在浪遊歐洲資料夾裡整理斯洛伐克的照片,欲藉著照片多回想起一些待在這裡時的更多記憶,卻發現與其他國家相比的話,我似乎連照片都拍得極少,並非都不出門,而是好像幾乎沒有特別要一直拍照的慾望。
很多時候,我就是待在一個地方靜靜的看著稀散的人流,等時間流逝。只是強烈記得,自己對斯洛伐克的印象非常好。自己下過一個 「 連呼吸都可以感覺到慵懶 」的註解給了這個國家。
這個國家的領土面積並不大,又一路經歷了歷史上的坎坷與艱辛,造就了我眼中所見對生活珍惜與滿足的斯洛伐克人的生活態度。
我在科希策待了一周,有大多時間都是在養病與爆睡中度過,卻很慶幸當時上帝安排我行至此處時,是幫我挑了個好地方安心養病的。
但,不要以為如此,追根溯源這裡可是許多名人祖先的來處啊 ! 大家熟知的安潔莉納裘莉的祖父,便是來自第二大城 Kosice;安迪沃荷的母親則來自東北部的 Mikova;氣質大美女奧黛麗赫本的祖母來自中西部 Kovarce,是不是很令人驚訝啊。

made by Emma.
About Slovakia / 關於斯洛伐克共和國
斯洛伐克,正式國名為斯洛伐克共和國 ( Slovak Republic ) 首都與最大城市是布拉提斯拉瓦 ( Bratislava ),屬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面積 4.9 萬平方公里,約 540 萬居民。
位於中歐的斯洛伐克,東南鄰烏克蘭,南與匈牙利相連,西接奧地利,西北鄰捷克,北與波蘭接壤。人們總是會將其位於西邊的斯洛維尼亞 ( Slovenia ) 搞混,因兩國國名乍看之下的確是很雷同,但其實國土中還穿插了奧地利與匈牙利與之相隔阿。
現斯洛伐克是一個議會民主制國家,官方語言為斯洛伐克語。2004 年 3 月 29 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從 2004 年 5 月 1 日起成為歐洲聯盟的一員,在 2007 年 12 月 21 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加入歐元區。現在斯洛伐克以地理位置而論被分類為中歐國家,但是在歷史上有一段時間曾屬於東歐。
斯洛伐克人源自斯拉夫民族,其國名 Slovensko 源自古斯拉夫語,意為「 斯拉夫人之地 」,歷史上與斯洛維尼亞、斯拉沃尼亞 ( 1699—1868 ) 等名稱同源,映照其民族認同的延續。
其約在 6 世紀時定居於今日領土。7 世紀時參與建立薩摩帝國,9 世紀形成尼特拉公國,後並入大摩拉維亞王國。隨著王國於 10 世紀解體,斯洛伐克逐漸被納入匈牙利公國,並自公元 1000 年起成為其重要構成地區。雖在 13 世紀初 ( 1241–1242 ) 遭蒙古入侵摧毀,但匈牙利王貝拉四世推行重建,引入日耳曼移民,使中、東部形成德裔聚落,與斯洛伐克人共存。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瓦解,斯洛伐克與捷克組成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二戰期間,斯洛伐克成為納粹附庸國;戰後再度回歸捷克斯洛伐克。1948 年共產黨政變後,國家納入蘇聯東方集團,並在 1968 年的「 布拉格之春 」遭蘇軍入侵鎮壓。1989 年的「 天鵝絨革命 」結束共產統治,隨後於 1993 年與捷克和平分離,成立獨立的斯洛伐克共和國。
今日的斯洛伐克為高收入國家,具備完善的社會制度與民主自由,並為歐盟、北約與申根區等國際組織成員。工業方面尤以汽車製造聞名,是全球人均汽車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部分景點照分享 ( 介紹待之後出文 )
斯洛伐克我也踏訪了兩座城市 : 科希策 ( Košice ) 與布拉提斯拉瓦 ( Bratislava ),兩城共待了 13 天。此兩處正好是斯洛伐克的第二與第一大城 ( 前 & 後者 ),不確定大家對斯洛伐克的認識度到哪 ? 至於我自己第一次對斯洛伐克有印象是因為知道它是波蘭的鄰國 ( 南邊 ),我第一年移居波蘭前往南部滑雪時曾經與之有一河之隔的靠近,卻始終不曾前往,直到 2024 這一年自己正式踏上此處,才算淺淺的認識了一些。
那下一篇就先帶大家前往我的下一站 : 科希策了,下回見❤️
【 衍生閱讀 】
更多中歐文章可至 【 旅行記事 】房間閱讀。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