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還沒存到第一桶金?從今天開始,你也能擁有財富安全感 上週,桓和多年好友、也是基督教會弟兄、更是共同研習佛法的財富總監 #錢代華 ,進行了一場「靈魂拷問」式的對談。 我們有個默契:不聊八卦、不談流行,只聊人生與金錢。因為我們都認為: 金錢,不只是數字,而是每個人與未來對話的方式。 這次,桓帶著許多年輕讀者最常問的問題開場: 「如果剛出社會幾年,薪水普通,還沒存到第一桶金,該怎麼開始理財?」 這個問題,應該擊中了很多人的焦慮: ༄ 物價飆升,薪水卻不動如山; ༄ 理財資訊爆炸,卻不知道怎麼選; ༄ 擔心錯過機會,又怕投資失敗。 那天,桓和代華總監討論了很久,最後,桓整理出一個「零負擔起步」的財富計劃,今天分享給大家: ࿐ ✅ 第一步: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你不需要很有錢才開始理財,理財的起點是觀念,而不是金額。 當資產還不大時,重點不是「我要賺多少」,而是「我能先守住多少」。 核心原則: ● 先保命,再投資:保險保障 + 緊急預備金是安全網。 ● 現金流為王:不是追求高收益,而是每個月要有盈餘。 ● 時間是複利的朋友:越早開始,越小壓力。 📌 桓金句提醒: > 「理財,不是比誰賺得快,而是誰能守得住、走得久。」 --- ✅ 第二步:財富規劃的基本架構(3個帳戶法) 把收入分成三個「水桶」,每個月固定注水: 1、日常開銷帳戶(50%~60%) 用於房租、伙食、交通等基本支出。 2、儲蓄帳戶(20%~30%) 存緊急預備金,目標先存到「6個月生活費」,放在活存或短期定存。 3、投資帳戶(10%~20%) 不論金額大小,「一定要開始」,因為習慣比數字重要。 📌 舉例: 月薪 40,000 → 投資帳戶至少 4,000,先從 ETF、基金開始。 📌 桓金句提醒: > 「三個帳戶,就像三個水桶:一個給現在、一個給安全感、一個給未來。」 ࿐ ✅ 第三步:理財工具建議 1、保險保障先打底 必備險種:意外險、醫療險、壽險(純保障型)。 保費控制在收入 10% 以內,避免過度投保。 2、緊急預備金 放在「高流動性工具」:活存、數位銀行高利活存、貨幣型基金。 目標:6個月生活費。 3、長期資產配置 即使金額小,也要分散,並給自己時間: ● ETF 定期定額:低成本、分散風險(例:台灣 0050、全球 VT、VOO)。 ● 基金(指數型):適合懶人、小額投資。 ● 平衡型基金、高收益債:風險承受度低的選擇。 ❌ 避免:短期追高殺低、高槓桿衍生品(如選擇權)、虛擬貨幣投機。 📌 桓金句提醒: > 「別害怕金額小,因為理財不是比本金大,而是比誰先開始。」 ࿐ ✅ 第四步:心態與行動 財富自由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一個日常習慣的獎賞。 當別人焦慮時,你可以安心入睡,因為你知道:「錢正在為你工作」。 年輕時最重要的投資是「自己」: ● 學一個技能、考一張證照、提升專業力。 ● 投資自己,報酬率永遠最高。 📌 桓金句提醒: > 「開始早,比金額大更重要。複利需要的,不是運氣,而是時間。」 ࿐ ✅ 最後,桓給你的金句 「先理財,才有財;先有財觀,才有財富。」 今天開始,把理財當成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壓力。 你不需要一次跨十步,只要先邁出第一步 ☕ 未來的你,會感謝你今天的選擇。 #錢事金生 #枟酬微斡 ———————ʕ·͡ˑ·ཻʔ♥︎ —————— ✍️ 文/ #蔡枟桓 🍃 圖/ #雲王 #一杯咖啡的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2025yun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