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的是驚險又讓人鬆一口氣的一天。早上我們照例在餐廳一起吃早餐,住民們三三兩兩坐好,桌上已經擺好稀飯、饅頭、煎蛋和一盤盤青菜。大家邊吃邊聊,有的還在討論昨天卡拉OK比賽的趣事,氣氛原本很輕鬆。
正當大家吃得差不多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啊!」,我們都轉過頭一看,只見新來的黑猩猩坐在座位上全身僵直,手中的饅頭掉在地上,眼睛上翻,接著就開始抽搐。我心裡一緊,立刻反應過來——他癲癇發作了!
那一瞬間整個餐廳有點慌亂,幾個住民站了起來,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些甚至嚇得往後退。還好有經驗的工作人員馬上衝過去,花豹管理員反應超快,立刻把黑猩猩的椅子往後挪,把他扶到地上,確保他平躺在比較安全的位置,旁邊的桌子椅子也立刻清開,避免撞到。河馬阿胖雖然動作慢,但還是上前幫忙把周圍的碗筷收走,避免割傷。
這時候我腦袋裡閃過昨天花豹才提醒過的照護重點:「不要硬壓住他的手腳,不要往嘴裡塞東西,注意保護頭部,記得觀察時間。」於是我趕緊把一件摺好的外套墊在黑猩猩的頭下,避免撞傷。同時我一邊盯著時鐘,開始計算發作持續多久。其他住民還在旁邊小聲議論,母孔雀甚至緊張到話越說越快,差點要跟刺蝟吵起來,我只好安撫大家:「沒事,先不要圍過來,給他空間,工作人員在處理。」
大概過了兩三分鐘,黑猩猩的抽搐慢慢減緩,呼吸逐漸恢復,眼神還有點呆滯,整個人滿頭大汗。我趕緊拿毛巾幫他擦汗,並且輕聲對他說:「沒事了,發作過去了,你現在很安全。」他雖然沒有馬上回應,但眼神稍微聚焦了一點,看得出來慢慢恢復意識。那一刻,我心臟才從喉嚨掉回原位,暗自鬆了口氣。
等到黑猩猩狀況穩定,我們把他攙扶到休息室躺著,旁邊安排了人員隨時觀察。整個早餐時間因此延遲了一些,但我覺得大家的凝聚力反而更強了,因為所有人都親眼見證了「合作」和「應變」的重要性。母袋鼠還碎念了一下:「要不是花豹在,大家可能早就手忙腳亂了。」雖然她說話帶點強迫式的嚴肅,但其實我知道,她心裡也鬆了一大口氣。
到了下午,護理師綿羊來園區,照例要幫大家排藥、量生命徵象,還安排了一堂衛教課程。因為早上才剛發生黑猩猩的癲癇事件,綿羊特別把課程主題聚焦在「癲癇的原因與處理方式」,還順帶提醒大家每天量測生命徵象的重要性。
課程開始時,綿羊先用簡單的方式解釋:「癲癇並不是什麼怪病,它是因為腦部神經細胞放電異常造成的,就像電線突然短路一樣,才會讓人暫時失去控制,出現抽搐或呆住不動的狀況。」聽到這裡,幾個住民點點頭,兔子咪咪還小聲說:「原來是這樣啊。」
接著,綿羊又提醒大家,癲癇可能有很多誘因,例如熬夜、壓力太大、忘記吃藥、甚至有時候感冒發燒也可能引發,所以規律服藥和生活作息特別重要。母袋鼠立刻舉手插話:「那他每天吃藥的時間是不是一定要固定?」綿羊笑著回答:「對,最好固定時間,不能隨便漏掉,否則就容易再發作。」母袋鼠聽完點頭如搗蒜,看得出來她又把這件事牢牢記進她那一套「原則清單」裡。
至於處理方式,綿羊一邊比劃,一邊重複強調:「發作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不要壓住他,也不要往嘴裡塞東西,更不能硬把嘴巴撬開。只要讓他平躺在安全的地方,頭部有保護,等到發作結束再觀察。若超過五分鐘沒有停止,就要趕緊送醫。」這些話對我們來說特別實用,因為今天早上的經驗讓大家印象深刻。
她還特別安排了一個小練習,讓大家輪流模擬「照護步驟」。河馬阿胖一邊照做,一邊忍不住笑自己動作慢;邊境牧羊犬小風則急得手忙腳亂,被綿羊糾正:「不急,穩定才重要。」甚至連母孔雀也參加了,雖然嘴巴嘰哩呱啦停不下來,但她還是很認真地幫黑猩猩墊「假想的枕頭」。這些過程讓大家在實際演練中更有信心。
除了癲癇,綿羊也再三提醒每天測量生命徵象的重要性。像是體溫、血壓、脈搏、呼吸,這些數據都能幫助我們提早發現問題。她甚至拿出一張表格,示範怎麼記錄。刺蝟住民立刻自告奮勇說他願意當「計時小幫手」,每天提醒大家測量,這份積極讓全場拍手。
到了課程最後,綿羊語重心長地說:「癲癇患者其實跟大家一樣,沒有什麼不同,只是需要我們多一份耐心與理解。今天早上大家的反應很棒,證明我們是個有愛的團體。」聽到這裡,我心裡很有感觸。是啊,黑猩猩雖然有疾病,但他也在努力適應新環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他、守護他,讓他感受到自己並不是孤單的。
晚上吃飯的時候,黑猩猩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他雖然還有點疲憊,但能自己坐下來吃飯。我特地坐到他旁邊,輕聲跟他說:「今天你很勇敢,我們大家都在你身邊。」他抬頭看了我一眼,露出一個靦腆的笑容,然後小小聲地說了句:「謝謝。」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忙碌和驚嚇都值得了。
今天的經歷雖然驚險,但也讓我們所有人更團結、更懂得互相扶持。康家,就像一個大家庭,不論誰遇到困難,大家都會一起面對。這,就是我最珍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