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全球陷入封鎖,公共運輸受限,人們轉向單車通勤與居家運動。就在這股潮流推動下,自行車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榮景。巨大與美利達身為台灣雙雄,順勢成為最大贏家。當時歐美市場一車難求,經銷商瘋狂加單,零組件供應商如 Shimano 的變速器交期甚至拉長至 400–600 天。原本僅需三個月的交貨,硬是被拉長到一年半,產業鏈人人都在瘋狂「搶貨」。
財報數字寫下光輝紀錄。巨大與美利達在 2020 至 2021 年 EPS 創下歷史高點,股價紛紛衝上天際,帶給投資人滿手獲利。那是一段「極度繁榮」的時刻,產能全開,通路塞爆,似乎自行車已成為全球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然而繁榮背後,卻暗藏危機。隨著歐美逐步解封,需求急轉直下,經銷商倉庫堆滿賣不出去的單車。上游訂單卻仍持續湧入,產業迅速從缺貨轉為庫存爆炸。巨大甚至在 2022 年底傳出要求供應商延票,引發市場震動,股價重挫。美利達雖較為保守,未出現現金流危機,但也無法避免銷售下滑與庫存壓力。產業短短兩年,從天堂墜入谷底,進入「極度蕭條」的修正。
這段興衰故事,提供了深刻的教訓。第一,牛鞭效應的放大使供應鏈在需求過熱時極易過度擴張,超額訂單最終帶來毀滅性修正。第二,財務與庫存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刻更顯突出,保守者雖受傷,卻能站穩腳步;激進者則需面對沉重代價。第三,景氣循環不可逆,再強大的企業也難以脫離產業大環境,唯有提早洞察、適度控制產能,才能減輕波動衝擊。
極度的繁榮孕育極度的蕭條,自行車產業的過去幾年便是最好例證。對投資人而言,這段歷史提醒我們,當市場情緒亢奮時,更應冷靜審視基本面。
聰明的投資者不必追求「賣在最高點」,而是要能在趨勢反轉初期勇敢離場。

圖一:9921 巨大周K圖

圖二:9914 美利達周K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