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 34 歲的鄭亦麟,政治學博士,原本被視為民進黨新世代的「菁英幕僚代表」。
他的學術背景亮眼,為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碩士與博士,是少見的「三級跳」學霸。學生時期曾任台大學生會副會長,研究專長為兩岸關係與國際政治經濟,被視為「學而優則仕」的典型。
然而,近期他因牽扯綠能與風電相關弊案,被檢調搜索調查,光環瞬間轉為爭議。為何被稱作「小英男孩」?
「小英男孩」這個稱號並非單一來源,它隨著時間演變,具有雙重意涵。
早期,這個稱號由媒體使用,主要有三個原因:
• 年輕:他在二十多歲就坐上高位。
• 外型清爽、形象亮眼:容易被塑造成新世代的代言人。
• 直屬英系:幾乎所有職務都與蔡英文及英系掌握的政策體系相關。
這讓他在初期被視為年輕、有背景的菁英代表。
然而,在鄭亦麟涉及弊案後,這個外號被對手頻繁引用,轉變為帶有諷刺與質疑的政治標籤,用以將個案問題與蔡英文執政時期的綠能政策相連結,試圖將其上升為制度性弊端。
工作及政府職務歷程
鄭亦麟最早在 2015 年進入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擔任副研究員,時任基金會副董事長林全,是他進入政壇的關鍵推手。
• 2015 年,26 歲: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研究員
• 2016 年,26–27 歲: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主任 —— 對應「簡任第十二職等」的公務員薪資,在114年約為新台幣49,560 元的本俸加上43,360 元的專業加給,合計為92,920 元。
• 2018 年,27–28 歲: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副執行長
• 2019 年,28 歲:台船環海董事(官股公司)
• 2025 年,34 歲:台灣智慧電能公司總經理(官股綠電平台)
根據公開資料,官股公司高階職位的年薪,通常落在 200 萬至 400 萬台幣,甚至更高。
相比之下,一般人可能努力十多年都不見得有機會晉升的職等與待遇。
牽扯的弊案與旋轉門質疑
近年來,他的名字與離岸風電政策密切相關,也因此被質疑:
• 政策是否偏袒特定財團?
• 是否存在「旋轉門」:在政府推政策、制定規則後,轉身進入受惠產業任職?
• 收受政治獻金:媒體報導指出,他也曾被質疑收受與風電產業相關的政治獻金。
2025 年檢調搜索相關單位時,他的名字出現在偵辦名單中。這些質疑,讓他的仕途故事蒙上陰影。
從「小英男孩」看台灣政治的世代困境
鄭亦麟的故事,或許不只是個人的起落,更像是近期台灣政治制度面臨的一面鏡子。
年輕與專業,理應是社會前進的力量,但當快速晉升與特定派系、利益關係產生連結時,大眾的質疑也隨之而來。
這不禁讓人反思,在台灣的政治生態中,年輕人要如何證明自己的實力?而制度又該如何建立,才能讓努力奮鬥的年輕人,有公平、透明的晉升管道?
鄭亦麟的故事仍在發展,司法機關仍在偵辦中,但它已成為一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的社會議題。
它提醒著我們,在追求效率與專業的同時,如何確保權力運作的公開與透明,才能真正讓社會信任。 備註:《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1項規定:「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