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好書真的太多了,
寫不完啊~~~

🧸《生了就不能退貨》(大田)
這本書是場直球式的育兒圖解,
毫不粉飾還帶點幽默。
他以簡約線條勾勒生活裡的龐雜細節,
這本書有著育兒旅途上的各種岔路口,
這些情節是日復一日、
正在別人家裡上演的真實風景。
梅里諾畫下連「愛」這個字,
都不夠時間、來不及組好的時刻,
也畫出了很多人不願承認的心聲,
這條路並不好走,沒有人天生就是爸媽。
育兒從是每轉一個彎就遇見新問題。
市面上的教養書一大堆,
但這本說得最實在,當爸媽就像誤闖迷宮,
出不來就像塞不回去一樣。

🐳《一頭鯨死了以後:鯨落》(小天下)
在幽深的海底,一頭鯨魚的沉落,
竟開啟長達百年的生命接力。
歐氏荊鯊、寄生鰻、具足蟲⋯⋯
各自接手鯨魚身軀的片段,
將死亡轉化為食物、庇護與養分。
這是真實的「鯨落生物群集」,
讀者在其中看見的不僅是科學的驚奇,
更是死亡所蘊藏的延續與奉獻。
鯨魚死後仍能滋養無數生命,
或許意味著死亡是另一種存在的開始。

👿《偉大的怪物克拉凱魯畢提亞》(台灣東販)
誰能想到,一隻柯基犬的屁屁,
竟能撼動怪物界的階級制度?
這個故事是從「cosplay」開始的友誼,
一場讓偽裝與自尊雙雙崩壞的可愛革命。
當小怪物費盡心思想證明自己夠「偉大」,
卻意外學會了什麼叫「平等相待」,
原來,真正偉大的,不是能嚇跑誰,
而是願意不張牙舞爪,
學會接住一隻伸來的毛茸茸的手。
(可能還有會滴口水的舌頭!)

✉️《若是咧送批》(玉山社)
這本書用經摺裝展開,
像一條漫長的路,
一摺又一摺堆疊起歷史的重量。
作者玉米辰以郵差的視角,
把無法送達的家書化作腳步與呼吸,
每頁都是一段未竟的思念。
紙雕的縫隙裡藏著溫柔,也藏著沉默的憤怒,
那些聲音本該被聽見,卻被封鎖鎖數十年。
直到今日,才得以重新打開。
這是一封仍在路上的信,提醒我們,
記憶與正義,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守護。

💛《怪物小孩》(小漫遊)
夏妮和弟弟燦多患有罕見的 MCS 突變症候群,
一旦發作,就會變成「怪物」的模樣,
這也是對現實疾病與差異的誇飾化映射。
為了不被排斥,他們必須隱藏與偽裝,
永遠「表現得正常」。
他們也是現實社會裡被貼上標籤、
被恐懼與排斥的孩子們的縮影。
小說以鮮明的隱喻,
直面歧視、偏見與「正常」的暴力,
寫個孩子如何在壓抑與孤立之中,
仍渴望被理解、被看見。
作者身為教師,筆下的細節赤裸而真切,
母親為了保護孩子不惜隱瞞一切,
媒體煽動恐慌、製造仇視,
孩子自己則在自我否定與渴望認同間掙扎。
讀來令人心碎,也令人震撼,
這本書似乎也逼問著現實世界的我們,
究竟誰才是「怪物」?

🔥《火龍果然是龍:01我要養噴火龍》(幼獅)
如果有一天,
你在自己家花園裡發現一棵奇怪的樹,
果實裡竟藏著一隻會噴火、會飛翔,
(是什麼果實可以參考一下書名)
還會大便爆炸的小龍,你該怎麼辦?
這個系列正是從這個「奇妙」場景展開。
湯瑪斯的日常,
從被燒焦的毛巾、漫畫和襪子開始,
一切秩序都被小噴火龍攪得天翻地覆。
這故事把笑料和混亂寫得太真實了,
但我卻被「偷偷擁有一個祕密」的心情戳中。
每個人小時候都想過吧?
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夥伴,
能讓平凡的日子忽然冒煙、發光,
而且如果你的小夥伴是隻小噴火龍?
這該有多酷多帥多爆炸!
這個故事讓人相信,只要敢想像,
平凡的日子也能突然長出翅膀,
帶你飛向不可思議的冒險。

💛《愛吹牛的阿洋》(小漫遊)
故事裡的阿洋和友希是鄰居,
阿洋的話總是帶點荒誕:
「我養了一隻手掌大的大象」、
「鬼屋的婆婆已經三百歲了」。
友希心裡清楚那是吹牛,卻從不戳破。
他選擇陪著聽,因為理解背後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阿洋需要有人在身旁,
讓他能安心把話說完。
這些吹牛像是一種小小的避難所,
把孤單和不安藏進想像裡。
友情從來就不是當對方的糾察隊,
而是願意留在對方身邊,
當有人能這樣接住你,
那些謊言就成為自己重新呼吸的方式。

❤️《台灣活所在》(遠流)
這本書就像一本「街頭尋寶圖」,
羅寗化身黃鼠狼在每頁都亂入登場。
翻開書,第一個反應不是看街景,
而是找那隻小黃鼠狼到底在偷幹嘛。
這份幽默感,讓日常的早餐店、租書坊⋯⋯
都多了一點戲劇張力。
羅寗的輕盈筆觸,
把巷弄日常畫得真切又有點浪漫,
五十幅作品細節滿滿,
讀著就像在散步,邊笑邊想,
這才是最在地的臺灣風景。
貌似會有part4XD
寫不完啊⋯⋯